一种管道修复用滑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7092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6: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市政管道维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管道修复用滑模结构,包括多组修复模组,多组修复模组沿管道的延伸方向依次铺设在管道内;若干个固定组件,每个固定组件均与修复模组连接,用于固定修复模组,修复模组与待修复管道内侧壁之间具有一修复间隙d;滑动轨道,滑动轨道位于待修复管道内,且与修复模组背离管道的一侧滑动连接,用于输送多组修复模组;封堵板,封堵板设置在待修复管道的两端,且与位于管道两端的修复模组固定连接,以形成一可供修复材料填充的修复工位,从而使得,在修复时,不会影响在役管道的正常使用,降低修复成本,提高修复效率。提高修复效率。提高修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道修复用滑模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市政管道维修
,具体是一种管道修复用滑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地下管网的数量日益增多,且对城市的排污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些地下管道在长时间使用,且受到污水腐蚀的情况下,其很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并出现渗漏的情况,严重时因污水渗漏而出现地面塌陷,影响整个城市的排污系统。
[0003]目前针对管道修复主要采取开挖重埋,或者在管道的两端对污水进行堵截,进而对受损的管道进行修补,但是这样的方式,受外界因素干扰较大,施工成本过高,同时在施工时,对周围的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修复用滑模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本技术第一方面提出来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管道修复用滑模结构,用于对在役管道进行带水修复作业,包括:
[0006]多组修复模组,多组所述修复模组沿管道的延伸方向依次铺设在管道内;
[0007]若干个固定组件,每个所述固定组件均与所述修复模组连接,用于固定所述修复模组,所述修复模组与待修复管道内侧壁之间具有一修复间隙d;
[0008]滑动轨道,所述滑动轨道位于待修复管道内,且与所述修复模组背离管道的一侧滑动连接,用于输送多组所述修复模组;
[0009]封堵板,所述封堵板设置在待修复管道的两端,且与位于管道两端的修复模组固定连接,以形成一可供修复材料填充的修复工位。
[0010]其中一个所述封堵板上设置有注浆部,与之相对的另一个所述封堵板上设置有出料部,所述注浆部与所述出料部均与所述修复工位相连通。
[0011]所述出料部上设置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管口竖直向上。
[0012]每组所述修复模组包括至少两片模片,以及用于连接各个所述模片的支撑架。
[0013]每个模片包括模板,各个所述模板与所述支撑架之间通过调节支撑组件连接。
[0014]所述调节支撑组件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具有一固定端与一活动端,所述固定端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活动端与所述模板抵接。
[0015]所述支撑架背离所述模板的一侧还设置有挡板。
[0016]每组所述修复模组拼接完成后,各个所述挡板形成一排污导管,且所述排污导管沿其长度方向直径逐渐增大。
[0017]每个所述固定组件均包括垫块,所述垫块固定设置在待修复管道的内侧壁上;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穿过所述修复模组与所述垫块连接,所述垫块的厚度小于所述修复间隙d。
[0018]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管道修复用滑模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改进及优点:
[0019]通过设置多组修复模组,并且将各个修复模组拼接成待修复管道所需的修复长度,采用拼接的方式,减小了修复模组的安装难度,适合在管涵等空间狭小的场合作业,同时对在役管道进行修复时,在待修复管道的两个端面处均设置封堵板,形成修复工位,从而使得,不需要对在役管道进行开挖式修复,也不需要对在役管道进行堵截,不会影响在役管道的正常使用,降低修复成本,提高修复效率。
附图说明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解释:
[0021]图1为本技术的工作状态时的等轴测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修复模组与待修复管道的位置关系的等轴测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修复模组与待修复管道的位置关系的左视图;
[002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修复模组的等轴测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垫块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27]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28]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修复模组的等轴测结构示意图;
[0029]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修复模组的左视图;
[0030]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模板的等轴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管道修复用滑模结构,用以实现对在役管道带水的整体修复,同时提高修复效率。
[0032]下面将结合附图1至图10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等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不应当理解为其指示或隐含指示所限定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本说明书各实施例中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表明包括至少一个该被限定的技术特征。
[0034]本说明书中所记载的本技术的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该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
[0035]实施例1.
[0036]如图1

6所示,本技术为一种管道修复用滑模结构,用于对在役管道进行带水修复作业,包括多组修复模组2,多组所述修复模组沿管道的延伸方向依次铺设在管道内;若干个固定组件1,每个所述固定组件1均与所述修复模组连接,用于固定所述修复模组2,
所述修复模组2与待修复管道内侧壁之间具有一修复间隙d;滑动轨道4,所述滑动轨道4位于待修复管道内,且与所述修复模组2背离管道的一侧滑动连接,用于输送多组所述修复模组2;封堵板3,所述封堵板3设置在待修复管道的两端,且与位于管道两端的修复模组2固定连接,以形成一可供修复材料填充的修复工位2

d。
[0037]在工作过程中,将滑动轨道4铺设在待修复管道的内顶壁,然后在观察井中依次将修复模组2整体拼接完成,并悬挂在滑动轨道4上,通过外部的牵引设备拉动各个修复模组2,从而使得各个修复模组2拼接完成后的长度与待修复管道的长度一致,并且通过固定组件1将各个修复模组2与待修复管道固定连接,然后在修复管道的两端安装封堵板3,进而形成修复工位2

d,需要说明的是,在安装封堵板3时,首先在安装水源上游一端的封堵板3,进而实现对水源的截断,当修复工位2

d处的污水流出后,再安装位于水源下游一端的封堵板3,从而使得管道内的污水不会流入到修复工位2

d处,从修复模组2背离待修复管道内侧壁一侧形成的排污管中流动,然后通过外部的输送设备对修复工位2

d处输送修复材料,当修复材料填充满修复工位2

d后,停止输送,进而对待修复管道完成修复作业。
[0038]通过设置多组修复模组2,并且将各个修复模组2拼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修复用滑模结构,用于对在役管道进行带水修复作业,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组修复模组,多组所述修复模组沿管道的延伸方向依次铺设在管道内;若干个固定组件,每个所述固定组件均与所述修复模组连接,用于固定所述修复模组,所述修复模组与待修复管道内侧壁之间具有一修复间隙d;滑动轨道,所述滑动轨道位于待修复管道内,且与所述修复模组背离管道的一侧滑动连接,用于输送多组所述修复模组;封堵板,所述封堵板设置在待修复管道的两端,且与位于管道两端的修复模组固定连接,以形成一可供修复材料填充的修复工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修复用滑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封堵板上设置有注浆部,与之相对的另一个所述封堵板上设置有出料部,所述注浆部与所述出料部均与所述修复工位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道修复用滑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部上设置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管口竖直向上。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管道修复用滑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即梁董家晏田旭季福志张鹏刚张芬龚程飞
申请(专利权)人:堡森上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