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用于淤地坝防护的护坡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可用于淤地坝防护的护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坝工建筑物。现状淤地坝在保持高透水性的情况下,其结构疏松,具有易崩解的缺点。随着极端降水多发、频发、广发,暴雨使得河水水位快速上涨,进一步导致河床漫流、坡面淹没及淤地坝严重冲刷等问题,对淤地坝造成了严重负荷,减少其使用寿命。因此,为了减轻坝体冲刷,有效防控水土流失,完善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建设,亟需专利技术一种可用于淤地坝的护坡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用于淤地坝防护的护坡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可用于淤地坝防护的护坡装置,包括开设在坡体坡面上的安装沟槽,以及设于安装沟槽内的防护机构;
[0006]安装沟槽包括若干个纵横设置的横向沟槽以及竖向沟槽,且在横向沟槽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用于淤地坝防护的护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开设在坡体(5)坡面上的安装沟槽,以及设于所述安装沟槽内的防护机构;所述安装沟槽包括若干个纵横设置的横向沟槽(311)以及竖向沟槽(312),且在横向沟槽(311)与竖向沟槽(312)的交汇处均设置有一菱形的中心槽(32),所述中心槽(32)的四个拐角分别和四周的横向沟槽(311)以及竖向沟槽(312)连通;所述防护机构包括若干根纵横设置的横杆(21)和竖杆(22)以及设置在横杆(21)和竖杆(22)交叉处的连接框(1),所述连接框(1)设于对应的中心槽(32)处,且连接框(1)的四个拐角处分别连接有横杆(21)或竖杆(22),其中,横杆(21)设于横向沟槽(311)内,竖杆(22)设于竖向沟槽(312)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用于淤地坝防护的护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框(1)内安装有固定件(4),其中,固定件(4)选用形状与连接框(1)匹配的透水砖或绿植种植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用于淤地坝防护的护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框(1)的四个拐角处均开设有插槽(101),而横杆(21)以及竖杆(22)的端部均设有和插槽(101)对应的插板(212),插板(212)以及插槽(101)两侧的连接框(1)框体上均开设有通孔(9),通孔(9)内用于插设锚杆(8),锚杆(8)的底端插入到坡体(5)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用于淤地坝防护的护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8)内设空心(81),锚杆(8)的头部具有透水孔、其和空心(81)连通,锚杆(8)的底部壳体具有和空心(81)连通的出水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用于淤地坝防护的护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21)以及竖杆(22)均通过锚固杆和坡体(5)固定;所述横向沟槽(311)的顶部一侧具有凹陷(7),且横杆(21)的顶部伸出对应的横向沟槽(311)、并具有疏水孔(21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用于淤地坝防护的护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孔(211)的上方端口外侧固定有挡板(61),挡板(61)为外凸的半球形网板状结构;所述疏水孔(211)的上方端口下方还具有防堵机构,所述防堵机构包括止动板(62)、滑动连接板(63)、旋转板(64)、推板(65),其中,所述推板(65)的一端和横杆(21)的一侧转动连接,旋转板(64)的一侧和推板(65)另一端转动连接,滑动连接板(63)的一端和旋转板(64)的另一侧转动连接,止动板(62)固定在上方端口的底部一侧、其用于限制滑动连接板(63)滑动。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用于淤地坝防护的护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框(1)包括两个连接块一(102)和两个连接块二(103),所述两个连接块一(102)、两个连接块二(103)均平行设置,且连接块一(102)和连接块二(103)连接,所述两个连接块一(102)沿前后方向设置,两个连接块二(103)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连接框(1)通过安装组件与所述固定件(4)连接,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安装槽(104),所述安装槽(104)设置在所述连接框(1)的内部,所述安装槽(104)的上部前后两侧对称设有凹槽(104),所述凹槽(104)设置在所述连接块一(102)靠近安装槽(104)的一端,且凹槽(104)的左右两侧连通有滑槽(1033),所述滑槽(1033)与动力腔一(1031)连通,且滑槽(1033)与动力腔一(1031)设置在所述连接块二(103)的内部上侧;
两个导向筒(14),所述两个导向筒(14)分别设置在前后两侧的所述凹槽(104)内部,所述导向筒(14)与转动轴一(13)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一(13)与所述滑槽(1033)沿前后方向滑动连接,且转动轴一(13)贯穿滑槽(1033)进入动力腔一(1031)中与转动块一(12)转动连接;两个转动块二(10),所述两个转动块二(10)分别设置在左右两侧的所述动力腔一(1031)中,所述转动块二(10)的左右两侧对称连接有所述转动块一(12),所述转动块二(10)的中部与转动轴二(11)固定连接,且转动轴二(11)贯穿动力腔一(1031)的侧端进入动力腔二(1032)中与齿轮一(15)固定连接,且动力腔二(1032)设置在所述连接块(103)内部上侧,所述齿轮一(15)与齿条一(16)啮合,所述齿条一(16)与缓冲块(17)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块(17)滑动设置在所述动力腔二(1032)中,且缓冲块(17)和动力腔二(1032)之间固定设有弹簧一(18);两个滑动槽(1034),所述两个滑动槽(1034)分别设置在左右两侧的连接块二(103)的下侧,且滑动槽(1034)与所述安装槽(104)连通;所述连接块二(103)的内部下侧上下依次设有所述动力腔三(1037)、动力腔四(1036)和动力腔五(1035);所述动力腔三(1037)与所述滑动槽(1034)的上侧连通,所述动力腔五(1035)与所述滑动槽(1034)的下侧连通;两个固定块(21),所述两个固定块(21)分别设置在左右两侧的所述滑动槽(1034)内部,且固定块(21)沿上下方向和滑动槽(1034)滑动连接,且所述固定块(21)设有固定槽(2101),所述固定槽(2101)内部沿左右方向滑动设有粗糙块(19),且固定槽(2101)和粗糙块(19)之间固定设有弹簧二(20);两个卡块(34),所述两个卡块(34)分别设置在左右两侧的所述动力腔三(1037)内部,且卡块(34)沿左右方向和动力腔三(1037)滑动连接,所述动力腔三(1037)内部设有隔板(32),所述隔板(32)的上下两侧对称设有弹簧三(33),且弹簧三(33)与所述卡块(34)固定连接,所述隔板(32)的中部设有连通孔(3201);两个接触块(22),所述两个接触块(22)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槽(104)的下部左右两侧,且接触块(22)穿过滑动槽(1034)进入动力腔五(1035)中,且接触块(22)上连接的齿条二与齿轮二(24)啮合,所述接触块(22)和动力腔五(1035)之间固定设有弹簧四(23),所述齿轮二(24)与锥齿轮一(25)固定连接,所述锥齿轮一(25)与锥齿轮二(26)啮合,所述锥齿轮二(26)与转动轴三(27)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三(27)穿过动力腔五(1035)的上端进入动力腔四(1036)中与减速齿轮一(28)固定连接;两个切割刀(31),所述两个切割刀(31)分别设置在左右两侧的所述动力腔三(1037)内部,且切割刀(31)与转动轴四(30)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四(30)贯穿动力腔三(1037)的下端进入动力腔四(1036)中与减速齿轮二(29)固定连接,所述减速齿轮二(29)与所述减速齿轮一(28)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良,严登明,罗秋实,尚文绣,曹智伟,谭培影,王炜,王东翻,王慧亮,
申请(专利权)人: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