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灭弧室双触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6813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5: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真空灭弧室双触头结构,从上往下依次包括静端盖板、瓷壳、动端盖板,静端盖板、瓷壳、动端盖板之间形成密闭真空腔室,静端盖板的下方分离的设置有两个静触头,静触头的顶部分别设置有一延伸至静端盖板外侧的静导杆,动端盖板的顶部设置有波纹管,密闭真空腔室内设置有动触头,动触头的顶部设置有两个凸出结构,两个静触头分别与一凸出结构对应设置,动端盖板上活动连接有一穿过波纹管并与动触头连接的动导杆;静触头、凸出结构的外壁均设置有斜槽,密闭真空腔室内设置有一罩住静触头、动触头的屏蔽罩。其有益效果是:能够提高电流冲击耐受性能和使用寿命。电流冲击耐受性能和使用寿命。电流冲击耐受性能和使用寿命。

A double contact structure of vacuum arc extinguishing cham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真空灭弧室双触头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真空灭弧室双触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真空灭弧室是中高压电力开关的核心部件,主要应用于电力的输配电控制系统,还应用于冶金、矿山、石油、化工、铁路、工业等配电系统。目前市面上的真空灭弧室产品,其设计及其生产制造工艺已比较成熟,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0003]真空灭弧室中通过的电流对真空灭弧室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真空灭弧室中通过的电流越大,触头开断瞬间所产生的电弧温度也越高,电弧对触头的影响(例如烧蚀、老化等)也会更严重;二是真空灭弧室对电流的耐受有一个最大值,因此当配电线路中突然产生过大电流(例如发生短路故障)时,对真空灭弧室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0004]如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将大大提高真空灭弧室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电流冲击耐受性能和使用寿命的真空灭弧室双触头结构。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真空灭弧室双触头结构,从上往下依次包括静端盖板、瓷壳、动端盖板,所述静端盖板、瓷壳、动端盖板之间形成密闭真空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端盖板的下方分离的设置有两个静触头,所述静触头的顶部分别设置有一延伸至所述静端盖板外侧的静导杆,所述动端盖板的顶部设置有波纹管,所述密闭真空腔室内设置有动触头,所述动触头的顶部设置有两个凸出结构,两个所述静触头分别与一所述凸出结构对应设置,所述动端盖板上活动连接有一穿过所述波纹管并与所述动触头连接的动导杆;所述静触头、凸出结构的外壁均设置有斜槽,所述密闭真空腔室内设置有一罩住所述静触头、动触头的屏蔽罩。
[0008]优选地,上述的真空灭弧室双触头结构,其中两个所述静触头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凸出结构对称设置。
[0009]优选地,上述的真空灭弧室双触头结构,其中一所述静触头为第一空心圆柱体,另一所述静触头为设置在所述第一空心圆柱体内腔中的第一实心圆柱体;其中一所述凸出结构为第二空心圆柱体,另一所述凸出结构为设置在所述第二空心圆柱体内腔中的第二实心圆柱体,所述第一空心圆柱体与所述第二空心圆柱体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实心圆柱体与所述第二实心圆柱体对应设置。
[0010]优选地,上述的真空灭弧室双触头结构,其中所述斜槽设置在所述第一空心圆柱体与所述第二空心圆柱体的外壁。
[0011]优选地,上述的真空灭弧室双触头结构,其中所述波纹管的顶部设置有动端导向套,所述动导杆穿过所述动端导向套并与所述动端导向套滑动连接。
[0012]优选地,上述的真空灭弧室双触头结构,其中所述静端盖板的底部设置有静端导向套,所述静导杆穿过所述静端导向套。
[0013]优选地,上述的真空灭弧室双触头结构,其中所述动端导向套、屏蔽罩、静端导向套之间形成密封空间,所述动触头、静触头设置在所述密封空间内。
[001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
[0015]将配电线路中通过真空灭弧室的电流一分为二,分别接入两个静导杆,真空灭弧室合闸后,两个静触头分别与两个凸出结构接触,形成两组触头通道导通电路,每组导通电路的电流值是配电线路中电流值的1/2,分闸时动触头、静触头之间产生的电弧的温度因通流变小而大大降低;配电线路中有短路故障发生时,也会大大提高真空灭弧室对短路电流冲击耐受性能,由此提高真空灭弧室的使用寿命;分闸时,凸出结构上的斜槽与静触头上的斜槽结构会产生感应磁场,约束电弧并使电弧均匀分布在凸出结构、静触头表面,保护触头不被电弧严重烧蚀。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实施例1中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
[0017]图2为实施例2中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
[0018]图3为图2的又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0020]实施例1
[0021]如图1所示,一种真空灭弧室双触头结构,从上往下依次包括静端盖板11、瓷壳12、动端盖板13,静端盖板11、瓷壳12、动端盖板13之间形成密闭真空腔室。
[0022]本专利技术中的静端盖板11的下方分离的设置有两个静触头21,本实施例中两个静触头21对称设置,静触头21的顶部分别设置有一延伸至静端盖板11外侧的静导杆23,动端盖板13的顶部设置有波纹管24,密闭真空腔室内设置有动触头25,动触头25的顶部设置有两个凸出结构26,两个凸出结构26对称设置,两个静触头21分别与一凸出结构26对应设置,动端盖板13上活动连接有一穿过波纹管24并与动触头25连接的动导杆27;静触头21、凸出结构26的外壁均设置有斜槽28,密闭真空腔室内设置有一罩住静触头21、动触头25的屏蔽罩29。
[0023]本专利技术中的波纹管24的顶部设置有动端导向套30,动导杆27穿过动端导向套30并与动端导向套30滑动连接,静端盖板11的底部设置有静端导向套31,静导杆23穿过静端导向套31。
[0024]本专利技术中的动端导向套30、屏蔽罩29、静端导向套31之间形成密封空间,动触头25、静触头21设置在密封空间内。
[0025]实施例2
[0026]如图2、3所示,一种真空灭弧室双触头结构,从上往下依次包括静端盖板11、瓷壳12、动端盖板13,静端盖板11、瓷壳12、动端盖板13之间形成密闭真空腔室。
[0027]本专利技术中的静端盖板11的下方分离的设置有两个静触头21,本实施例中其中一静触头为第一空心圆柱体41,另一静触头为设置在第一空心圆柱体内腔中的第一实心圆柱体42;静触头21的顶部分别设置有一延伸至静端盖板11外侧的静导杆23,动端盖板13的顶部设置有波纹管24,密闭真空腔室内设置有动触头25,动触头25的顶部设置有两个凸出结构26,其中一凸出结构为第二空心圆柱体51,另一凸出结构为设置在第二空心圆柱体51内腔中的第二实心圆柱体52,第一空心圆柱体41与第二空心圆柱体51对应设置,第一实心圆柱体42与第二实心圆柱体52对应设置。动端盖板13上活动连接有一穿过波纹管24并与动触头25连接的动导杆27;静触头21、凸出结构26的外壁均设置有斜槽28,本实施例中的斜槽28设置在第一空心圆柱体41与第二空心圆柱体51的外壁。
[0028]本专利技术中的波纹管24的顶部设置有动端导向套30,动导杆27穿过动端导向套30并与动端导向套30滑动连接,静端盖板11的底部设置有静端导向套31,静导杆23穿过静端导向套31。
[0029]本专利技术中的密闭真空腔室内设置有一罩住静触头21、动触头25的屏蔽罩29。本专利技术中的动端导向套30、屏蔽罩29、静端导向套31之间形成密封空间,动触头25、静触头21设置在密封空间内。
[0030]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
[0031]将配电线路中通过真空灭弧室的电流一分为二,分别接入两个静导杆23,真空灭弧室合闸后,两个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灭弧室双触头结构,从上往下依次包括静端盖板、瓷壳、动端盖板,所述静端盖板、瓷壳、动端盖板之间形成密闭真空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端盖板的下方分离的设置有两个静触头,所述静触头的顶部分别设置有一延伸至所述静端盖板外侧的静导杆,所述动端盖板的顶部设置有波纹管,所述密闭真空腔室内设置有动触头,所述动触头的顶部设置有两个凸出结构,两个所述静触头分别与一所述凸出结构对应设置,所述动端盖板上活动连接有一穿过所述波纹管并与所述动触头连接的动导杆;所述静触头、凸出结构的外壁均设置有斜槽,所述密闭真空腔室内设置有一罩住所述静触头、动触头的屏蔽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灭弧室双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静触头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凸出结构对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灭弧室双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所述静触头为第一空心圆柱体,另一所述静触头为设置在所述第一空心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蔚张鹏欧阳晋武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秦屿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