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穿结构螺杆的柱加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268026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5: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无穿结构螺杆的柱加固装置,包括模板、龙骨、固定杆和锁定组件,四个所述模板围设在混凝土柱外侧,所述龙骨沿所述混凝土柱轴线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固定杆垂直所述龙骨设置,所述龙骨设置在所述模板和所述固定杆之间,四个所述固定杆端部通过所述锁定组件连接形成矩形框体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锁定组件对固定杆进行固定从而形成矩形框体结构,通过所述矩形框体结构对所述龙骨进行位置固定从而使所述龙骨对所述模板进行施压以保证对整体的加固稳定作用,所述矩形框体结构在同一高度层的混凝土柱进行四面的固定,从而提高对混凝土柱的加固稳定性,避免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爆模、胀模等现象。胀模等现象。胀模等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穿结构螺杆的柱加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具
,具体涉及一种无穿结构螺杆的柱加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传统混凝土柱模板加固施工中,柱箍通常采用“内楞50
×
100mm木枋+柱箍采用Φ48
×
3.0mm双钢管+端部普通对拉螺杆”或“内楞50
×
50
×
3mm方钢+柱箍采用Φ48
×
3.0mm双钢管+端部普通对拉螺杆”等加固体系,该加固体系的柱箍采用端部对拉螺栓紧固的方法,在加固过程中,在同一高度层为避免对拉螺栓的干涉,采用对拉螺栓仅可实现两面的夹持固定,无法进行四面的固定,故从而需通过不同分层进行不同面的夹持操作。
[0003]但这种固定方式在同一高度层仅两面夹持固定时整体固定状态并不稳定,极易造成柱体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爆模、胀模等现象。
[0004]鉴于上述缺陷,本技术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无穿结构螺杆的柱加固装置,包括模板、龙骨、固定杆和锁定组件,四个所述模板围设在混凝土柱外侧,所述龙骨沿所述混凝土柱轴线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固定杆垂直所述龙骨设置,所述龙骨设置在所述模板和所述固定杆之间,四个所述固定杆端部通过所述锁定组件连接形成矩形框体结构。
[0006]较佳的,所述固定杆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三固定板和第四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和所述第四固定板沿同一方向直线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固定板和所述第四固定板的一端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三固定板的两端从而形成U型横截面,所述第二固定板和所述第四固定板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龙骨接触设置。
[0007]较佳的,所述固定杆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龙骨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设置为通孔,所述第二连接孔设置为螺纹孔,固定螺钉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螺纹连接。
[0008]较佳的,所述第一固定板宽度大于所述第三固定板的宽度,使所述固定板的两侧超出所述第二固定板和所述第四固定板形成翼板,所述第一连接孔设置在所述翼板上。
[0009]较佳的,所述龙骨的两端均设置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包括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垂直固定连接从而形成横截面为L型的所述加强杆,所述第一加强板垂直所述模板设置,所述第二加强板平行所述模板设置,所述第一加强板与同一平面上的各所述龙骨端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与同一平面上的各所述龙骨端面固定连接。
[0010]较佳的,所述锁定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连接杆和锁定螺母,所述第
一连接座和所述第二连接座分别设置在相邻所述固定杆的端部,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一所述锁定螺母,所述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设置在两所述锁定螺母之间。
[0011]较佳的,所述第一连接座和所述第二连接座均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设置为U型件,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杆上,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连接杆连接。
[0012]较佳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板和两第一连接侧板,两所述第一连接侧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两侧形成U型结构,两所述第一连接侧板上均设置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二固定板和所述第四固定板上均设置有第四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和所述第四连接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三连接孔为通孔,所述第四连接孔为螺纹孔,连接螺栓穿过所述第三连接孔与所述第四连接孔螺纹连接,从而实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
[0013]较佳的,所述第二固定板和所述第四固定板均设置在两所述第一连接侧板之间,从而使所述第一连接部卡扣在所述固定杆的端部。
[0014]较佳的,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连接板和两第二连接侧板,两所述二连接侧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两侧形成U型结构,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一连接板夹角为135
°
,所述第二连接侧板和所述第一连接侧板一一对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连接杆穿过相邻两所述锁定组件的所述固定孔以使所述第一连接座和所述第二连接座连接。
[0015]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锁定组件对固定杆进行固定从而形成矩形框体结构,通过所述矩形框体结构对所述龙骨进行位置固定从而使所述龙骨对所述模板进行施压以保证对整体的加固稳定作用,所述矩形框体结构在同一高度层的混凝土柱进行四面的固定,从而提高对混凝土柱的加固稳定性,避免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爆模、胀模等现象。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所述无穿结构螺杆的柱加固装置的结构俯视图;
[0017]图2为所述模板的固定结构视图;
[0018]图3为所述模板的连接结构局部视图;
[0019]图4为所述第一连接座的结构视图。
[0020]图中数字表示:
[0021]1‑
模板;2

方钢管龙骨;3

固定杆;4

锁定组件;5

加强杆;41

第一连接座;42

第二连接座;43

连接杆;44

锁定螺母;411

第一连接部;412

第二连接部;413

第三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0023]实施例一
[0024]如图1、图2所示,图1为所述无穿结构螺杆的柱加固装置的结构俯视图;图2为所述模板的固定结构视图。
[0025]本技术所述无穿结构螺杆的柱加固装置包括模板1、方钢管龙骨2、固定杆3和
锁定组件4,四个所述模板1围设在混凝土柱外侧,所述方钢管龙骨2沿所述混凝土柱轴线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固定杆3垂直所述方钢管龙骨2设置,所述方钢管龙骨2设置在所述模板1和所述固定杆3之间,四个所述固定杆3端部通过所述锁定组件4连接形成矩形框体结构。
[0026]较佳的,所述固定杆3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三固定板和第四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和所述第四固定板沿同一方向直线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固定板和所述第四固定板的一端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三固定板的两端从而形成U型横截面,所述第二固定板和所述第四固定板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方钢管龙骨2接触设置。
[0027]一般的,所述固定杆3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方钢管龙骨2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设置为通孔,所述第二连接孔设置为螺纹孔,固定螺钉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穿结构螺杆的柱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板、龙骨、固定杆和锁定组件,四个所述模板围设在混凝土柱外侧,所述龙骨沿所述混凝土柱轴线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固定杆垂直所述龙骨设置,所述龙骨设置在所述模板和所述固定杆之间,四个所述固定杆端部通过所述锁定组件连接形成矩形框体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穿结构螺杆的柱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三固定板和第四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和所述第四固定板沿同一方向直线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固定板和所述第四固定板的一端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三固定板的两端从而形成U型横截面,所述第二固定板和所述第四固定板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龙骨接触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穿结构螺杆的柱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龙骨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设置为通孔,所述第二连接孔设置为螺纹孔,固定螺钉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螺纹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穿结构螺杆的柱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宽度大于所述第三固定板的宽度,使所述固定板的两侧超出所述第二固定板和所述第四固定板形成翼板,所述第一连接孔设置在所述翼板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穿结构螺杆的柱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骨的两端均设置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包括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垂直固定连接从而形成横截面为L型的所述加强杆,所述第一加强板垂直所述模板设置,所述第二加强板平行所述模板设置,所述第一加强板与同一平面上的各所述龙骨端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与同一平面上的各所述龙骨端面固定连接。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穿结构螺杆的柱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靖开前正卫世全彭换宝
申请(专利权)人:中安华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