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所述背光模组包括电压变换单元、开关单元、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和控制器。控制器在控制第一发光单元与电压变换单元连通时,还控制电压变换单元输出第一电压,以驱动第一发光单元发光。控制器在控制第二发光单元与电压变换单元连通时,还控制电压变换单元输出第二电压,以驱动第二发光单元发光。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快速轮流发光,结合其他颜色即可在视觉效果上形成白光。同时,由于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共用了电压变换单元,因此可以节省背光模组所包含的器件,从而有利于显示装置的集成度的提高。从而有利于显示装置的集成度的提高。从而有利于显示装置的集成度的提高。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背光模组用于为显示面板提供光源。一般地,背光模组包括用于发出红色光的红色发光单元、用于发出绿色光的绿色发光单元和用于发出蓝色光的蓝色发光单元。如此,背光模组工作时,红色光、绿色光和蓝色光可以混合形成白光。
[0003]相关技术中,由于不同发光单元发光时所需的电压不同,因此针对每一发光单元背光模组中均设有对应的电压变换单元。电压变换单元用于为发光单元提供发光所需的电压。
[0004]然而,相关技术中背光模组所包含的器件较多,不利于显示装置集成度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背光模组所包含的器件较多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06]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电压变换单元、开关单元、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和控制器;
[0007]所述电压变换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连接;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发出的单色光用于与其他颜色的单色光混合成白光;
[0008]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压变换单元的控制端及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和第三端依次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导通,且所述控制器在控制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导通时控制所述电压变换单元输出第一电压,所述第一电压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所述控制器在控制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导通时控制所述电压变换单元输出第二电压,所述第二电压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发光单元。
[0009]在本申请中,背光模组包括电压变换单元、开关单元、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和控制器。控制器在控制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开关单元的第一端导通时,即控制第一发光单元与电压变换单元连通时,还控制电压变换单元输出第一电压,从而驱动第一发光单元发光。控制器在控制开关单元的第三端与开关单元的第一端导通时,即控制第二发光单元与电压变换单元连通时,还控制电压变换单元输出第二电压,从而驱动第二发光单元发光。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快速轮流发光,结合其他颜色即可在视觉效果上形成白光。同时,由于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共用了电压变换单元,因此可以节省背光模组所包含的器件,从而有利于显示装置的集成度的提高。
[0010]可选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三发光单元;
[0011]所述开关单元的第四端与所述第三发光单元连接,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三发光单元发出的单色光用于混合成白光;
[0012]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第三端和第四端依次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导通,且所述控制器在所述开关单元的第四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导通时控制所述电压变换单元输出第三电压,所述第三电压用于驱动所述第三发光单元。
[0013]可选地,所述背光模组应用于显示装置;
[0014]所述控制器在所述显示装置显示第3N
‑
2帧图像时控制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导通,所述控制器在所述显示装置显示第3N
‑
1帧图像时控制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导通,所述控制器在所述显示装置显示第3N帧图像时控制所述开关单元的第四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导通;所述N为正整数。
[0015]可选地,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用于发出红色光,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用于发出绿色光,所述第三发光单元用于发出蓝色光。
[0016]可选地,所述电压变换单元包括:电感L1、晶体管M1、二极管D1和电容C;
[0017]所述电感L1的第一端与电源V1连接,所述电感L1的第二端与所述晶体管M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晶体管M1的第二端与地线GND连接;
[0018]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与所述电感L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连接;
[0019]所述电容C的第一极板与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所述电容C的第二极板与所述地线GND连接;
[0020]所述晶体管M1的控制端与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以使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二极管D1的输出电压。
[0021]可选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馈单元;
[0022]所述反馈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电压变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反馈单元的第二端与地线GND连接,所述反馈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检测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器的检测端获取的检测电压调节所述电压变换单元的输出电压。
[0023]可选地,所述控制器的检测端包括第一检测端和和第二检测端;
[0024]所述反馈单元包括:第一反馈电路和第二反馈电路;
[0025]所述第一反馈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电压变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反馈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地线GND连接,所述第一反馈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检测端连接;
[0026]所述第二反馈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电压变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反馈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地线GND连接,所述第二反馈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检测端连接;
[0027]所述控制器在控制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导通时从所述第一检测端获取第一检测电压,并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电压调节所述电压变换单元的输出电压,使所述电压变换单元输出第一电压;所述控制器在控制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导通时从所述第二检测端获取第二检测电压,并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电压调节所述电压变换单元的输出电压,使所述电压变换单元输出第二电压。
[0028]可选地,所述第一反馈电路包括电阻R1和电阻R2,所述第二反馈电路包括电阻R3和电阻R4;
[0029]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与所述电压变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与
所述电阻R2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一检测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与所述地线GND连接;
[0030]所述电阻R3的第一端与所述电压变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R4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二检测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第二端与所述地线GND连接。
[0031]可选地,所述电阻R1和所述电阻R2的阻值之比不等于所述电阻R3和所述电阻R4的阻值之比。
[0032]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如第一方面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用于为所述显示面板提供照明。
[0033]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二方面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压变换单元、开关单元、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和控制器;所述电压变换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连接;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发出的单色光用于与其他颜色的单色光混合成白光;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压变换单元的控制端及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和第三端依次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导通,且所述控制器在控制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导通时控制所述电压变换单元输出第一电压,所述第一电压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所述控制器在控制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导通时控制所述电压变换单元输出第二电压,所述第二电压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发光单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三发光单元;所述开关单元的第四端与所述第三发光单元连接,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三发光单元发出的单色光用于混合成白光;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第三端和第四端依次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导通,且所述控制器在所述开关单元的第四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导通时控制所述电压变换单元输出第三电压,所述第三电压用于驱动所述第三发光单元。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应用于显示装置;所述控制器在所述显示装置显示第3N
‑
2帧图像时控制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导通,所述控制器在所述显示装置显示第3N
‑
1帧图像时控制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导通,所述控制器在所述显示装置显示第3N帧图像时控制所述开关单元的第四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导通;所述N为正整数。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用于发出红色光,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用于发出绿色光,所述第三发光单元用于发出蓝色光。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变换单元包括:电感L1、晶体管M1、二极管D1和电容C;所述电感L1的第一端与电源V1连接,所述电感L1的第二端与所述晶体管M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晶体管M1的第二端与地线GND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与所述电感L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志,李荣荣,
申请(专利权)人: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