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馨漩专利>正文

一种保护脊柱的可调节支撑护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6544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4: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保护脊柱的可调节支撑护具,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由若干个连接头连接形成的支撑装置、包覆在支撑装置外的护套;护套连接在防护带上且护套呈竖向排布;所述连接头具备一位于顶端的圆柱、位于圆柱下方并与圆柱连接的竖板、位于竖板下方并与竖板连接的块体结构、位于块体结构内的圆形槽道以及与圆形槽道相互贯通的矩形槽道、矩形槽道与块体结构的底面贯通;在矩形槽道的槽壁上粘贴有软垫;一个连接头的圆柱和竖板对准另一个连接头的圆形槽道和矩形槽道插入实现连接头之间的连接。设置连接头,使得支撑装置在受力时,具备弓形结构,弓形结构就反馈给腰背部一个明显的挤压力。力。力。

An adjustable support protector for protecting sp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护脊柱的可调节支撑护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保护脊柱的可调节支撑护具。

技术介绍

[0002]10月16日是世界脊椎日,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人一共有多少块脊椎,但对脊椎病却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因为颈椎痛、腰痛,甚至是由此带来的头痛、腿痛,每天都在困扰着大部分人。脊柱就是背后的一个骨头,位于背部的正中,是躯干的中轴,有三十三个椎骨组成,其中颈椎七个,胸椎十二个,腰椎五个,骶椎五个,尾椎四个。腰椎在脊椎的第20—24节,它们可算是整个脊柱里最“累”的椎骨了。它没胸椎稳定,没颈椎灵活,却承担了人整个上半身的重量,不管身体往哪个方向扭,受力的都是腰,这让它发生损伤的几率大大增加。大部分腰椎病都是“坐”出来的。调查显示,常坐在电脑前的“白领”和司机,是腰椎间盘突出最高发的人群。而人在前倾20度坐着时,椎间盘受到的压力最大。当你觉得腰隐隐作痛时,往往已经形成了积累性损伤。在临床中,长期慢性腰痛的人,大约有35%最终会发展为腰椎间盘突出。在学生群体里,常坐和且向前微倾是常态,应当及时调整坐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保护脊柱的可调节支撑护具,有效的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的现实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保护脊柱的可调节支撑护具,包括用于围在腰部的防护带以及布局在防护带上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由若干个连接头连接形成的支撑装置、包覆在支撑装置外的护套;护套连接在防护带上且护套呈竖向排布;所述连接头具备一位于顶端的圆柱、位于圆柱下方并与圆柱连接的竖板、位于竖板下方并与竖板连接的块体结构、位于块体结构内的圆形槽道以及与圆形槽道相互贯通的矩形槽道、矩形槽道与块体结构的底面贯通;在矩形槽道的槽壁上粘贴有软垫;一个连接头的圆柱和竖板对准另一个连接头的圆形槽道和矩形槽道插入实现连接头之间的连接。
[0005]所述防护带包括第一连接带、中间连接带、第二连接带;在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上均外接延伸带;中间连接带向两边依次连接一松紧带、一绸带;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均连接在绸带上。
[0006]在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上连接的护套均有两组,在两组护套之间的上下两端连接有两个横向排布的弹力网,在中间连接带上设有两组上下排布的弹力网,在弹力网内设有横向排布的支撑带;所述支撑带包括两个第一支撑结构件、至少两个第二支撑结构件、至少一个第三支撑结构件;第一支撑结构件具备位于中心的块体部、位于块体部左侧的凸起光滑弧面、位于块体部右侧的凹陷光滑曲面;第二支撑结构件具备位于中心的块体部、位于块体部左右两侧的凸起光滑弧面;第三支撑结构件具备位于中心的块体部、位于块体部左右两侧的凹陷光滑弧面;在支撑带上,两个第一支撑结构件位于两侧,每一个第三支撑结构件的两侧均排布有两个第二支撑结构件,第一支撑结构件与第二支撑结构件之间以及第
二支撑结构件与第三支撑结构件之间均是由凹陷光滑曲面与凸起光滑弧面相对应衔接的;在第一支撑结构件、第二支撑结构件、第三支撑结构件的顶部均设有凸柱,在凸柱上设有过孔,由一弹力绳贯穿过孔把第一支撑结构件、第二支撑结构件、第三支撑结构件连接起来形成支撑带。
[0007]位于上端弹力网内的支撑带的凸柱朝上,位于下端弹力网内的支撑带的凸柱朝下;上下两端的支撑带之间连接有用于对腰椎周围肌肉减压的滚珠组合;所述滚珠组合包括两个连接端、第二弹力绳、具有中孔的滚珠;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件、第二支撑结构件、第三支撑结构件的底部均设有用于连接连接端的孔位,在孔位内设有内螺旋结构;所述连接端包括一具有连接柱的支座、位于支座下方的吊耳,吊耳上设有穿孔;连接柱上设有与孔位配合连接的外螺旋结构;第二弹力绳连接在两个连接端的吊耳上,在第二弹力绳上设有绳结,滚珠穿在第二弹力绳上,若干绳结把若干滚珠分隔在第二弹力绳上的绳结之间。
[0008]在第二弹力绳上的中间部段,两个绳结之间间隔一个滚珠;一个绳结、一滚珠、一个绳结、一滚珠依次排布。
[0009]在第二弹力绳上的中间部段,四个绳结之间间隔一个滚珠;两个绳结、一滚珠、两个绳结、一滚珠依次排布。
[0010]在松紧带和绸带之间连接一个用于调节松紧带长短的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一个环体,环体连接在绸带上;在松紧带的同一面上设有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穿过环体折返向第二连接部并与第二连接部粘连连接。
[0011]位于中间连接带的两侧的一松紧带和一绸带为一组连接组合;在中间连接带的每一侧布局的松紧带和绸带至少是两组连接组合。
[0012]第一连接部穿过环体折返向第二连接部,并根据需求的松紧带长短进行粘连连接;把中间连接带的同一侧的两个松紧带留取的长度不同,那么拉动延伸带时,在力的作用下,第一连接带、第二连接带发生倾斜,使得防护带的内围与腰围周边的肌肉排布更贴合。
[0013]在应用中,学生或白领等久坐群体,把该防护带围在腰围处,若身体前倾到20度左右时,呈竖向排布的连接头做功明显,相邻的两个连接头之间出现圆柱在圆形槽道内转动,竖板挤压矩形槽道内的软垫,当竖板挤压软垫到一定程度,圆柱在圆形槽道内停止转动,那么整个支撑装置就变成一个弓形结构,这个弓形结构相对稳定,就反馈给腰背部一个明显的挤压力,这个挤压力就能提醒到学生或白领该调整坐姿了。
[0014]在应用中,学生或白领等久坐群体,把该防护带围在腰围处,若身体前倾在20度左右甚至以上时,腰背部肌肉群随之发力作用到防护带上,弹力网、支撑带、第二弹力绳均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弹力网动,支撑带就动;支撑带动,弹力网和第二弹力绳就动;第二弹力绳动,滚珠就动,滚珠动就会挤压肌肉,为肌肉疏解压力;腰背部肌肉群发力作用到防护带上,也会直接对滚珠施力,那么滚珠动,弹力网、支撑带、第二弹力绳就发生形变。
[0015]在这里,支撑带在力的作用下从向六个方位变化扭曲其原本的形态到回归初始状态,各个点的弹力围绕上下两个支撑带的弹力变化而变化。各个部件相互作用又使各部件处于在初始状态向各种弹力变化、回归初始状态的过程中。
[0016]通过对肌肉的疏解压力,完成对脊柱的保护。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置连接头,使得支撑装置由相同的部件构成,避免多次开模,造成高额经济成
本;设置连接头并使连接头竖向排布,使得支撑装置在应用时变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弓形结构,弓形结构反馈给腰背部一个明显的挤压力,这个挤压力就能提醒到学生或白领该调整坐姿了;设置弹力网、支撑带、第二弹力绳等的弹力组合,使得在腰背部肌肉群得到的力相对柔和,同时为滚珠的移动和归位营造一个相对完美的环境,滚珠移动挤压肌肉,为肌肉疏解压力。
附图说明
[0018]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9]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护脊柱的可调节支撑护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围在腰部的防护带以及布局在防护带上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由若干个连接头连接形成的支撑装置、包覆在支撑装置外的护套;护套连接在防护带上且护套呈竖向排布;所述连接头具备一位于顶端的圆柱、位于圆柱下方并与圆柱连接的竖板、位于竖板下方并与竖板连接的块体结构、位于块体结构内的圆形槽道以及与圆形槽道相互贯通的矩形槽道、矩形槽道与块体结构的底面贯通;在矩形槽道的槽壁上粘贴有软垫;一个连接头的圆柱和竖板对准另一个连接头的圆形槽道和矩形槽道插入实现连接头之间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护脊柱的可调节支撑护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带包括第一连接带、中间连接带、第二连接带;在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上均外接延伸带;中间连接带向两边依次连接一松紧带、一绸带;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均连接在绸带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保护脊柱的可调节支撑护具,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上连接的护套均有两组,在两组护套之间的上下两端连接有两个横向排布的弹力网,在中间连接带上设有两组上下排布的弹力网,在弹力网内设有横向排布的支撑带;所述支撑带包括两个第一支撑结构件、至少两个第二支撑结构件、至少一个第三支撑结构件;第一支撑结构件具备位于中心的块体部、位于块体部左侧的凸起光滑弧面、位于块体部右侧的凹陷光滑曲面;第二支撑结构件具备位于中心的块体部、位于块体部左右两侧的凸起光滑弧面;第三支撑结构件具备位于中心的块体部、位于块体部左右两侧的凹陷光滑弧面;在支撑带上,两个第一支撑结构件位于两侧,每一个第三支撑结构件的两侧均排布有两个第二支撑结构件,第一支撑结构件与第二支撑结构件之间以及第二支撑结构件与第三支撑结构件之间均是由凹陷光滑曲面与凸起光滑弧面相对应衔接的;在第一支撑结构件、第二支撑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馨漩
申请(专利权)人:黄馨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