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雨水径流中溶解性有机氮的去除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染物去除
,尤其涉及一种雨水径流中溶解性有机氮的去除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不透水表面的总面积急剧增加,雨水渗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同时在极端天气持续增加下,城市洪灾频发。与此同时,包含众多污染物的降雨径流进入受纳水体并导致水质恶化,造成较高的生态风险,海绵城市建设应运而生。对于滨海地区而言,许多雨水径流可能直接进入沿海水域,影响海洋水环境质量,会导致海洋藻类大量繁殖而引起绿潮等自然灾害。而且当温度及酸雨等自然条件改变时,会影响海绵城市建设措施对雨水径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因此,高效去除雨水径流中的污染物势在必行。
[0003]雨水径流中携带大量氮素物质,被认为是河流总氮的最大贡献者,而雨水径流所含氮素中溶解性有机氮含量几乎占总溶解氮的52
‑
75%,溶解性有机氮又有41%是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氮,较难通过微生物转化离开水体。雨水径流中难生物降解有机氮主要指带苯环结构的氮化合物,例如木质素、单宁、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雨水径流中溶解性有机氮的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经过生物滞留系统结构简化、生物炭改性方法筛选、改性生物炭最适添加量筛选步骤后,按照最适添加量将改性生物炭添加至简化后的生物滞留系统中进行溶解性有机氮去除,并进行去除效果稳定性验证,其中,所述溶解性有机氮为难生物降解溶解性有机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径流中溶解性有机氮的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简化生物滞留系统结构,获得简化后的生物滞留系统,其中,所述简化后的生物滞留系统自上而下依次包括覆盖层、复合填料层和排水层;对比利用不同改性方法获得的生物炭对难生物降解溶解性有机氮的去除效果,筛选去除效果最佳的生物炭改性方法;利用去除效果最佳的改性方法进行生物炭改性获得改性生物炭,对比不同添加量的改性生物炭对难生物降解溶解性有机氮的去除效果,获得改性生物炭最适添加量添加至复合填料层中,进行雨水径流中难生物降解溶解性有机氮去除;将所述难生物降解溶解性有机氮去除后,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简化后的生物滞留系统对难生物降解溶解性有机氮去除效果变化情况,评估该系统的稳定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径流中溶解性有机氮的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简化后的生物滞留系统包括生物滞留柱、铺设于生物滞留柱内的多个结构层以及开设于所述生物滞留柱顶部和底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其中,所述结构层包括自上而下依次排布的覆盖层、复合填料层和排水层,且在不同的结构层之间还铺设土工织物。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径流中溶解性有机氮的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层由粒径0.5
‑
1.0mm的粗砂组成,复合填料层为石英砂与改性生物炭组成的混合物,排水层由粒径8
‑
10mm的砾石组成;所述覆盖层厚度为5
‑
15cm,复合填料层厚度为25
‑
35cm,排水层厚度为5
‑
技术研发人员:孙萍,陈友媛,苏增辉,李兰俊,张彩杰,许友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