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尺寸真空贴合腔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59937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尺寸真空贴合腔的结构,属于真空贴合技术领域,包括一种大尺寸真空贴合腔的结构,包括上层压箱、下层承重箱,所述下层承重箱设置在上层压箱的下方,所述上层压箱的底部设置有下压簧柱,所述下压簧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钢板,所述下层承重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操作盘,所述操作盘与下层承重箱为一体成型构成,所述操作盘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真空贴合平台弧面设计主要针对OCA大尺寸贴合≥20inch,解决贴合气泡不良,贴合气泡乃大尺寸OCA贴合第一大难题,通过设置电木、钢板,下压簧柱,贴合中心点等机构,对贴合平台巧妙设计进行克服,将最具经济效益。将最具经济效益。将最具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尺寸真空贴合腔的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真空贴合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大尺寸真空贴合腔的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G6线体(1850*1500mm)LTPS技术将会重点导入车载,以及In-cell技术的成熟,对应车载大屏将会越来越多进入车厂设计规划,大尺寸长条屏(≥20inch)由于设计感强,且可以节省系统开发成本,将会从2022年开始,作为市场出货主流,目前车载显示主流贴合技术为OCA(Optical Clear Adhesive)全贴合工艺,OCA全贴合相对于OCR(Optical Clear Resin)优点在于制程简单、投资成本低、节拍快以及制程良率高,但由于OCA本身材料特性,排气性以及段差填充性比较差,从而对贴合平台平整度、腔体真空度、以及材料翘曲度等要求比较高,贴合尺寸越大,平整度、真空度和翘曲度等方面会越差,OCA全贴合目前局限在于无法满足大尺寸贴合,只具备 20inch以内量产能力。
[0003]传统真空贴合机,腔体内上下贴合平台都采用平面设计,对贴合尺寸、贴合平台平整度、腔体真空度以及贴合件材料翘曲度都有比较高要求,这对于后续大尺寸长条屏导入都是没法满足要求的,由于采用平面设计,贴合中无法做到中心点最先接触,贴合过程屏内排气无方向性,容易出现困气现象,尺寸越大越明显(四周先接触,形成围墙效应,屏内空气无法正常排出、且超出OCA空气吸收能力,造成贴合大气泡不良)
[0004]而传统真空贴合,不需要借用辅助治具,上下贴合平台开吸风孔,各自吸住贴合件进行加压贴合,但前提是贴合平台必须为平面以及贴合件翘曲度不可过大,不然存在无法吸附或贴合掉片问题,相对限制性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尺寸真空贴合腔的结构,其具有的特点能够弧面贴合平台设计,能够降低对平台平整度以及材料翘曲度的需求,故才能够满足大尺寸贴合要求。再者为了能够满足弧面贴合平台使用要求,同时需配套预贴合辅助治具,解决弧面平台无法真空吸附贴合件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大尺寸真空贴合腔的结构,包括上层压箱、下层承重箱,所述下层承重箱设置在上层压箱的下方,所述上层压箱的底部设置有下压簧柱,所述下压簧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钢板,所述下层承重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操作盘,所述操作盘与下层承重箱为一体成型构成,所述操作盘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木,所述钢板的底部设置有硅胶,所述硅胶的底部设置有压弧板,所述压弧板的中轴心设置有贴合中心点;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装置可以有效的对显示屏进行贴合并且不会产生过量的气泡。
[0009]进一步地,所述电木的顶部设置有硅胶垫,所述硅胶垫的顶部设置有CG定位柱,所
述硅胶垫的顶部还设置有FOG定位柱,所述CG 定位柱和FOG定位柱呈直角阵列在硅胶垫的顶部,所述CG定位柱和FOG定位柱的内部搭接有CG定位柱。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其能够有效的对显示屏进行固定。
[0011]进一步地,所述钢板的厚度为20mm,所述硅胶的厚度为10mm,所述硅胶的硬度为70-90邵氏A。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其能够确保装置的正常使用。
[0013]进一步地,所述钢板的仰视尺寸为1500mm*300mm,所述压弧板为对称结构设置,所述压弧板的弧高为1.5mm,所述压弧板的弧高为钢板最长尺寸的千分之一。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确保了装置的使用最优方案,极大的避免了气泡的产生。
[0015]进一步地,所述电木的厚度为10mm,所述硅胶垫的厚度为5mm。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了硅胶垫能够有效的进行承重。
[0017]进一步地,所述FOG定位柱相对于CG定位柱的高度超出 0.8~1.0mm。
[0018]进一步地,所述硅胶为双弧面对称设置,使贴合中心点最高。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确保了显示屏与CG不会提前接触造成困气现象,最终产生贴合气泡。
[0020]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本技术真空贴合平台弧面设计主要针对OCA大尺寸贴合≥ 20inch,解决贴合气泡不良,贴合气泡乃大尺寸OCA贴合第一大难题,通过设置电木、钢板,下压簧柱,贴合中心点等机构,对贴合平台巧妙设计进行克服,将最具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的上层压箱和下层承重箱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中钢板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中钢板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中电木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
[0029]1、上层压箱;2、下层承重箱;3、操作盘;4、电木;5、钢板;
[0030]6、下压簧柱;7、贴合中心点;8、硅胶;9、压弧板;10、硅胶垫;11、CG定位柱;12、FOG定位柱;13、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
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实施例:
[0033]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4]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大尺寸真空贴合腔的结构,如图1-5所示,包括上层压箱1、下层承重箱2,下层承重箱2设置在上层压箱1的下方,上层压箱1的底部设置有下压簧柱6,下压簧柱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钢板5,下层承重箱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操作盘3,操作盘3与下层承重箱2为一体成型构成,操作盘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木4,钢板5的底部设置有硅胶8,硅胶8 的底部设置有压弧板9,压弧板9的中轴心设置有贴合中心点7,电木4的顶部设置有硅胶垫10,硅胶垫10的顶部设置有CG定位柱11,硅胶垫10的顶部还设置有FOG定位柱12,CG定位柱11和FOG定位柱12呈直角阵列在硅胶垫10的顶部,CG定位柱11和FOG定位柱12的内部搭接有CG定位柱11,钢板5的厚度为20mm,硅胶8 的厚度为10mm,硅胶8的硬度为70-90邵氏A,钢板5的仰视尺寸为1500mm*300mm,压弧板9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尺寸真空贴合腔的结构,包括上层压箱(1)、下层承重箱(2),所述下层承重箱(2)设置在上层压箱(1)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压箱(1)的底部设置有下压簧柱(6),所述下压簧柱(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钢板(5),所述下层承重箱(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操作盘(3),所述操作盘(3)与下层承重箱(2)为一体成型构成,所述操作盘(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木(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尺寸真空贴合腔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5)的底部设置有硅胶(8),所述硅胶(8)的底部设置有压弧板(9),所述压弧板(9)的中轴心设置有贴合中心点(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尺寸真空贴合腔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木(4)的顶部设置有硅胶垫(10),所述硅胶垫(10)的顶部设置有CG定位柱(11),所述硅胶垫(10)的顶部还设置有FOG定位柱(12),所述CG定位柱(11)和FOG定位柱(12)呈直角阵列在硅胶垫(10)的顶部,所述CG定位柱(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汉塔袁伟凌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