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水生态原位清淤修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257842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3:07
本申请提供有一种河道水生态原位清淤修复系统,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外壁设置有多组插入部件,所述连接座内设置有扰动部件,所述连接座的顶面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面设置有撒料组件,所述连接座的一侧设置有联动驱动件。本技术方案通过在连接座上设置有扰动部件、撒料组件和联动驱动件,联动驱动件带动封板相对于环形座间歇转动,封板和环形座间歇上下移动,间歇转动使得环形座内的生物物料等量向下撒入搅拌处,降低生物物料使用成本的同时提高对水体的修复质量,同时提高撒料的效率,撒料和搅拌工作的同步大大提高了河道的修复效率。修复效率。修复效率。

An in-situ dredging and restoration system for river water ec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水生态原位清淤修复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河道水生态原位清淤修复
,具体为一种河道水生态原位清淤修复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的速度较快,城市河道作为城市的重要景观,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起来。因为河道长期受到污染源的污染,导致城市水体污染严重,常年发黑发臭,目前针对这类已经污染的黑臭水体一般采截污纳管、截流清淤、原位清淤等进行清理底泥,重建生态系统方式进行处理。
[0003]目前,原位清淤是通过外界设备将河道底部的底泥搅拌,在搅拌时通过人工向搅拌处撒生物物料,通过生物物料对底泥进行“脱黑臭”的处理或者调节水质、水色和控制藻相等,但是上述方式一般需要使用到较大型的设备移动至河道内,一方面增加使用成本,且工作不便,另一方面还需配合外界人工撒生物物料,增加了人工劳动强度,且人工撒生物物料还存在不均匀,控量不精准的问题,这些因素均影响了对河道的修复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水生态原位清淤修复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水生态原位清淤修复系统,包括:连接座(1),所述连接座(1)的外壁设置有多组插入部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1)内设置有扰动部件(3),所述连接座(1)的顶面设置有支撑座(6),所述支撑座(6)的顶面设置有撒料组件(4),所述连接座(1)的一侧设置有联动驱动件(5),其中,所述撒料组件(4)包括包括从上至下活动套设在T形杆(7)外壁的环形座(41)以及封板(42),所述封板(42)转动设置在环形座(41)底部,且环形座(41)底面以及封板(42)上均环形阵列开设有多组通孔(43),所述环形座(41)内带有环形空腔,所述联动驱动件(5)驱动环形座(41)、封板(42)进行卸料和振动的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水生态原位清淤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T形杆(7)外壁且处于环形座(41)上方的位置套设复位弹簧(47),所述T形杆(7)的顶部设置支撑架(45),所述封板(42)的一侧外壁设置有凸块(44),所述支撑架(45)的另一端置于凸块(44)一侧,所述支撑架(45)上通过竖向滑槽滑动设置移动块,且移动块与凸块(44)之间设置有弧形弹性件(46),移动块顶部与竖向滑槽顶部内壁通过弹性伸缩杆(48)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道水生态原位清淤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驱动件(5)包括:通过支架设置在连接座(1)一侧的伸缩式传动杆(51);设置在伸缩式传动杆(51)顶部且处于所述凸块(44)另一侧的凸轮(53),所述凸轮(53)用于顶动凸块(44)挤压弧形弹性件(46);所述凸轮(53)上下侧对称设置有连接板(52),且连接板(52)活动套设在伸缩式传动杆(51)顶部外壁,所述连接板(52)的另一端与移动块一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河道水生态原位清淤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式传动杆(51)外壁套设有传动环,所述支撑座(6)的外壁活动套设有驱动环(55),所述驱动环(55)和传动环之间通过驱动链条(54)传动连接,所述支撑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晓强郑苏平刘立王蕾臧明月马月
申请(专利权)人: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