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剩料纳米再生处理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425713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混凝土剩料纳米再生处理剂,以质量份数计,包括2

A nano recycling treatment agent for concrete residue,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剩料纳米再生处理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剩料纳米再生处理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据测算,我国建筑垃圾年产量近8
×
107t,巨量的建筑垃圾大都采用露天堆放和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这种传统的处理方式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还在运输和堆放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雨水的冲刷还会使其中的有害物质渗入土壤和地下水中,污染土壤和水体。严重阻碍城市发展,影响生态环境。同时,天然粗细骨料的开采与生产也会对环境治理造成很大压力。据计算,生产1m3混凝土大约需要1700~2000kg砂石骨料,每年混凝土生产会消耗超过200亿吨原材料,以目前的趋势,二三十年后对混凝土骨料的需求会增加一倍,这势必增加天然骨料的开采量。再生混凝土是指将废弃的混凝土块经过破碎、清洗、分级后,按一定比例与级配混合,部分或全部代替砂石等天然集料(主要是粗集料),再加入水泥、水等配而成的新混凝土。再生混凝土按集料的组合形式可以有以下几种情况:集料全部为再生集料;粗集料为再生集料、细集料为天然砂;粗集料为天然碎石或卵石、细集料为再生集料;再生集料替代部分粗集料或细集料。
[0003]随着建筑业发展迅速,城镇化脚步越来越快,同时旧城改造项目越来越多,并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废弃建筑垃圾。在我国大部分建筑废弃物都未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回收处理。绝大多数建筑废弃物当作垃圾进行处置,随意堆砌在露天郊外,或者采取简单的填埋方式进行处理。
[0004]在公开号为CN107010896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掺加短切玄武岩纤维和再生粗骨料的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水100

300份,普通硅酸盐水泥300

500份,中砂500

700份,天然碎石500

650份,再生粗骨料500

650份,粉煤灰30

50份,减水剂1

5份和短切玄武岩纤维1

6份。
[0005]上述专利中的再生粗骨料与天然骨料相比,再生粗骨料表面包裹有已硬化的水泥浆,故再生混凝土中新旧水泥砂浆总含量较普通混凝土高,因此其孔隙率比天然混凝土高,抗渗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混凝土剩料纳米再生处理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直接将各组分在粉末混合设备中混合均匀后即可。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凝土剩料纳米再生处理剂,以质量份数计,包括2

10份混凝剂,1

10份絮凝剂,0.03

0.1份纳米填料,上述组分的混合物以载体承载;
[0008]所述纳米填料为二氧化硅、碳纳米管、氧化石墨烯、纤维素接枝聚异戊二烯共聚纳
米微球中任意2

3种的组合;
[0009]所述混凝剂为聚合氯化铝、甲酸钙、硅酸钾、硅酸钠中任意2

3种的组合;
[0010]所述絮凝剂为聚丙烯酰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乙基纤维素中任意2

3种的组合。
[0011]进一步地,还包括质量份数为3

10份的早强剂,所述早强剂为亚硝酸钠、硝酸钠、三乙酸胺、硫酸钠、三乙醇胺、硫酸铝中至少2种的组合。
[0012]进一步地,还包括1

3份分散剂,所述分散剂为聚乙二醇200、聚乙二醇400、聚乙二醇1000、聚乙二醇4000、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焦磷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脂肪酸聚乙二醇酯、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烷基甘油醚磺酸盐、分散剂NNO中任意2

3种的组合。
[0013]进一步地,所述载体为质量份数为45

85的硅灰、质量份数为10

50的粉煤灰、质量份数为45

60的凹凸棒土、质量份数为45

60的膨润土、质量份数为10

50的蒙脱土以及质量份数为45的硅藻土中任意2

3种的组合。
[0014]进一步地,以质量份数计,包括7

10份混凝剂,6

10份絮凝剂,7

10份早强剂,2.4

2.7份分散剂以及0.01

0.1份纳米填料,上述组分的混合物以载体承载。
[0015]进一步地,其制备过程具体如下:依照比例依次将混凝剂、絮凝剂、早强剂、分散剂以及纳米填料加入粉末混合设备中混合均匀后将载体加入上述混合物中搅拌均匀即得所述混凝土剩料纳米再生处理剂。
[0016]进一步地,一种混凝土剩料纳米再生处理剂的应用,所述混凝土剩料纳米再生处理剂直接混入混凝土剩料中进行使用,所述混凝土剩料纳米再生处理剂的使用量与混凝土剩料质量相等。
[0017]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剩料包括废弃混凝土以及陶碎片、瓷碎片,应用过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18]S1、对废弃混凝土以及陶碎片、瓷碎片进行预处理,将其分别放入pH为6.5

7.0的弱酸水中,浸泡24h,同时洗去上面的浮土和灰尘;
[0019]S2、将与处理后的废弃混凝土和陶碎片、瓷碎片分别进行初粉碎,将其放入反击式破碎机中,破碎为2cm的碎块,再将其放入水中,进行冲刷,清洗去除其中的粉尘;
[0020]S3、将聚羧酸减水剂、混凝土剩料再生处理剂和水混合均匀形成改性液,将S2中所得碎块投入改性液中,搅拌混合均匀,即可制得再生混凝土。
[0021]进一步地,于S3中,所述聚羧酸减水剂的用量为混凝土剩料质量的1%,水的添加量为混凝土剩料质量的20%。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直接将各组分在粉末混合设备中混合均匀后即可,无需其他专用设备,制备方法简单、工艺流程短、操作控制方便,对设备和制备条件要求低,原料来源广泛,生产效率和良品率高,适合工业化生产,能有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容易理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专利技术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专利技术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
案的限定或限制。
[0024]一种混凝土剩料纳米再生处理剂,其特征在于,以质量份数计,包括2

10份混凝剂,1

10份絮凝剂,0.03

0.1份纳米填料,3

10份早强剂以及1

3份的分散剂,上述组分的混合物以载体承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剩料纳米再生处理剂,其特征在于,以质量份数计,包括2

10份混凝剂,1

10份絮凝剂,0.03

0.1份纳米填料,上述组分的混合物以载体承载;所述纳米填料为二氧化硅、碳纳米管、氧化石墨烯、纤维素接枝聚异戊二烯共聚纳米微球中任意2

3种的组合;所述混凝剂为聚合氯化铝、甲酸钙、硅酸钾、硅酸钠中任意2

3种的组合;所述絮凝剂为聚丙烯酰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乙基纤维素中任意2

3种的组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剩料纳米再生处理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质量份数为3

10份的早强剂,所述早强剂为亚硝酸钠、硝酸钠、三乙酸胺、硫酸钠、三乙醇胺、硫酸铝中至少2种的组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剩料纳米再生处理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1

3份分散剂,所述分散剂为聚乙二醇200、聚乙二醇400、聚乙二醇1000、聚乙二醇4000、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焦磷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脂肪酸聚乙二醇酯、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烷基甘油醚磺酸盐、分散剂NNO中任意2

3种的组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剩料纳米再生处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为质量份数为45

85的硅灰、质量份数为10

50的粉煤灰、质量份数为45

60的凹凸棒土、质量份数为45

60的膨润土、质量份数为10

50的蒙脱土以及质量份数为45的硅藻土中任意2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计海霞陈凤李海霞王卫娟程光友陈星星朱敏陈旭峰马明见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华仕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