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薄腹梁的梁底埋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5657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预制薄腹梁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预制薄腹梁的梁底埋件结构,包括固定挂件、固定顶件、对拉连接件和限位装置,对拉连接件呈竖直状态依次穿过固定顶件、预制薄腹梁的翼缘和固定挂件且对拉连接件的两端分别向内锁紧固定挂件和固定顶件;限位装置固定套设于预制薄腹梁的腹板底部且限位装置的底部与固定挂件的顶部固定连接。其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下两层双槽钢固定的方式为预制薄腹梁提供新的吊点,将吊点处的作用力更加均匀的分摊至薄腹梁上,安全可靠。其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有防止底部双槽钢晃动的限位装置,能够有效的避免因薄腹梁底部较窄导致吊点的不稳定。因薄腹梁底部较窄导致吊点的不稳定。因薄腹梁底部较窄导致吊点的不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薄腹梁的梁底埋件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预制薄腹梁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预制薄腹梁的梁底埋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薄腹梁系屋面梁的一种,它是腹部较薄的一种T字形断面的粱,其翼缘可兼做楼板,薄腹梁实质就是梁结构,属于受弯构件,只不过是用于楼、屋盖上,由于跨度比较大,为了减轻结构自重,梁腹板做的较薄,故称“薄腹梁”。
[0003]改造工程中,对于原有预制薄腹梁,其梁底厚度较小且混凝土强度较低,在工艺需要在原有预制薄腹梁底增加吊点处,若采用植筋技术直接在梁底或梁侧增加埋件,钻孔时极易损坏原有预制薄腹梁,且由于原有预制薄腹梁内无预设附加横向钢筋,新增荷载有将梁底混凝土拉碎的危险,结构不可靠,因此需要一种新的结构形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预制薄腹梁的梁底埋件结构。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预制薄腹梁的梁底埋件结构,包括:
[0007]固定挂件,呈水平状态垂直于预制薄腹梁的底部固定设置于预制薄腹梁的梁底处;
[0008]固定顶件,呈水平状态垂直于预制薄腹梁的顶部固定设置于预制薄腹梁的梁顶处;
[0009]对拉连接件,呈竖直状态依次穿过固定顶件、预制薄腹梁的翼缘和固定挂件且对拉连接件的两端分别向内锁紧固定挂件和固定顶件;
[0010]限位装置,固定套设于预制薄腹梁的翼缘底部且限位装置的底部与固定挂件的顶部固定连接。
[0011]所述固定挂件为两个肢背相连的第一槽钢且两个第一槽钢的两端突出预制薄腹梁的梁底两端,两个第一槽钢的顶部钢板紧贴预制薄腹梁的底部,每个第一槽钢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一个中部开孔的第一连接板,所述对拉连接件的底部穿过两个第一连接板和两个第一槽钢的顶部与底部钢板。
[0012]所述固定顶件为两个肢背相连的第二槽钢,两个所述第二槽钢固定设置于预制薄腹梁的顶部,每个第二槽钢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一个中部开孔的第二连接板,所述对拉连接件的顶部穿过两个第二连接板和两个第二槽钢的顶部与底部钢板。
[0013]所述预制薄腹梁的梁顶处预设有平行于第二槽钢底部的埋件,两个所述第二槽钢的底部紧贴埋件,两个所述第二双槽钢的底部与埋件顶部焊接在一起。
[0014]所述对拉连接件为两个呈对称状态的竖直对拉螺栓,每个所述竖直对拉螺栓由上而下依次穿过对应侧第二连接板、第二槽钢、预制薄腹梁的翼缘、第一槽钢和第一连接板且两端向内锁紧。
[0015]所述限位装置预设于预制薄腹梁的腹板底部两侧,所述限位装置的底部与两个第一槽钢的顶部焊接在一起。
[0016]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17]其一,本技术采用上下两层双槽钢固定的方式为预制薄腹梁提供新的吊点,将吊点处的作用力更加均匀的分摊至薄腹梁上,安全可靠。
[0018]其二,本技术设置有防止底部双槽钢晃动的限位装置,能够有效的避免因薄腹梁底部较窄导致吊点的不稳定。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实施例的正视图。
[0020]图2是实施例的侧视图。
[0021]图中标号为:
[0022]1‑
预制薄腹梁;2

限位装置;4

第一槽钢;5

第一连接板;6

第二槽钢;7

第二连接板;8

埋件;9

竖直对拉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4]参考图1至图2所示的一种预制薄腹梁的梁底埋件结构,包括:
[0025]固定挂件,呈水平状态垂直于预制薄腹梁1的底部固定设置于预制薄腹梁1的梁底处;
[0026]固定顶件,呈水平状态垂直于预制薄腹梁1的顶部固定设置于预制薄腹梁1的梁顶处;
[0027]对拉连接件,呈竖直状态依次穿过固定顶件、预制薄腹梁1的翼缘和固定挂件且对拉连接件的两端分别向内锁紧固定挂件和固定顶件;
[0028]限位装置2,固定套设于预制薄腹梁1的翼缘底部且限位装置2的底部与固定挂件的顶部固定连接。
[0029]所述固定挂件和固定顶件呈对称状态分别固定设置于预制薄腹梁1的底部和顶部,将对拉连接件由上而下穿过固定顶件、预制薄腹梁1和固定挂件且预设好限位装置2后,通过校准好固定挂件的水平度和对拉连接件的垂直度,即可固定限位装置2和对拉连接件。
[0030]所述固定挂件为两个肢背相连的第一槽钢3且两个第一槽钢3的两端突出预制薄腹梁1的梁底两端,两个第一槽钢3的顶部钢板紧贴预制薄腹梁1的底部,每个第一槽钢3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一个中部开孔的第一连接板4,所述对拉连接件的底部穿过两个第一连接板4和两个第一槽钢3的顶部与底部钢板。两个第一连接板4用于连接两个第一槽钢3和对拉连接件,对两个第一槽钢3有保护作用。
[0031]所述固定顶件为两个肢背相连的第二槽钢5,两个所述第二槽钢5固定设置于预制薄腹梁1的顶部,每个第二槽钢5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一个中部开孔的第二连接板6,所述对拉连接件的顶部穿过两个第二连接板6和两个第二槽钢5的顶部与底部钢板。两个第二连接板6用于连接两个第二槽钢5和对拉连接件,对两个第二槽钢5有保护作用。
[0032]所述预制薄腹梁1的梁顶处预设有平行于第二槽钢5底部的埋件7,两个所述第二槽钢5的底部紧贴埋件7,两个所述第二双槽钢的底部与埋件7顶部焊接在一起。埋件7预先设置于预制薄腹梁1的梁顶处,再将两个第二槽钢5焊接在埋件7上。
[0033]所述对拉连接件为两个呈对称状态的竖直对拉螺栓8,每个所述竖直对拉螺栓8由上而下依次穿过对应侧第二连接板6、第二槽钢5、预制薄腹梁1的翼缘、第一槽钢3和第一连接板4且两端向内锁紧。竖直对拉螺栓8穿过若干个上述零件后,在竖直对拉螺栓8锁紧时能够将上述零件固定锁紧在一起。
[0034]所述限位装置2预设于预制薄腹梁1的腹板底部两侧,所述限位装置2的底部与两个第一槽钢3的顶部焊接在一起。由于预制薄腹梁1的顶部较宽而底部较窄,通过限位装置2和两个第一槽钢3的焊接能够有效的放置两个第一槽钢3的水平晃动。
[0035]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薄腹梁的梁底埋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挂件,呈水平状态垂直于预制薄腹梁(1)的底部固定设置于预制薄腹梁(1)的梁底处;固定顶件,呈水平状态垂直于预制薄腹梁(1)的顶部固定设置于预制薄腹梁(1)的梁顶处;对拉连接件,呈竖直状态依次穿过固定顶件、预制薄腹梁(1)的翼缘和固定挂件且对拉连接件的两端分别向内锁紧固定挂件和固定顶件;限位装置(2),固定套设于预制薄腹梁(1)的翼缘底部且限位装置(2)的底部与固定挂件的顶部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薄腹梁的梁底埋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挂件为两个肢背相连的第一槽钢(3)且两个第一槽钢(3)的两端突出预制薄腹梁(1)的梁底两端,两个第一槽钢(3)的顶部钢板紧贴预制薄腹梁(1)的底部,每个第一槽钢(3)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一个中部开孔的第一连接板(4),所述对拉连接件的底部穿过两个第一连接板(4)和两个第一槽钢(3)的顶部与底部钢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薄腹梁的梁底埋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顶件为两个肢背相连的第二槽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鑫施翊吴俊宋瑞郑飞温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