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血源性感染的静脉留置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5625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血源性感染的静脉留置针,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血源性感染的静脉留置针,包括注射握把,所述注射握把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留置针,所述注射握把右端的外部固定套装有三通导管座,所述三通导管座的右侧活动套装有保护软套。该防血源性感染的静脉留置针,通过在注射握把右端的外部固定套装有三通导管座,使三通导管座的右侧活动套装有保护软套,使保护软套套在留置针定位外部,使保护软套左端的上方通过连接软管连接三通导管座,在使用时用把保护套和三通导管座软连接在一起的方法,通过伤口、皮肤、黏膜以及呼吸道对患者和医护人员造成感染,达到保护患者治疗和医护人员的目的。患者治疗和医护人员的目的。患者治疗和医护人员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血源性感染的静脉留置针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防血源性感染的静脉留置针。

技术介绍

[0002]静脉注射是一种医疗方法,即把血液、药液、营养液等液体物质直接注射到静脉中,静脉注射可分短暂性与连续性,短暂性的静脉注射多以针筒直接注入静脉,即一般常见的“打针”;连续性的静脉注射则以静脉滴注实施,俗称“点滴”,选择合适静脉,以手指探明静脉方向及深浅,在穿刺部位的肢体下垫治疗巾或纸巾,在穿刺部位的上方(近心端)约6cm处扎紧止血带,用2%碘酊消毒皮肤,待干后以70%酒精脱碘,嘱病人握拳,使静脉充盈,穿刺时,以左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使其固定,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针头和皮肤呈35度角,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见回血,证实针头已入静脉,可再顺静脉进针少许,松开止血带,嘱病人松拳,固定针头,缓慢注入药液,在注射过程中,若局部肿胀疼痛,提示针头滑出静脉,应拔出针头更换部位,重新注射,注射毕,以消毒棉签按压穿刺点,迅速拔出针头,嘱病人屈肘按压片刻,清理用物。
[0003]现有的留置针在使用时保护套拔掉容易丢失,使用后的留置针导管会残留些许血液,若血液中含有病毒或者细菌,那么在没有保护套的保护下丢掉,导管上带有病毒或者细菌的血液就会长期暴露在空气中,通过伤口、皮肤、黏膜以及呼吸道对患者和医护人员造成感染,为增加静脉注射针使用的安全性,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防血源性感染的静脉留置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血源性感染的静脉留置针,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防血源性感染的静脉留置针,包括注射握把,所述注射握把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留置针,所述注射握把右端的外部固定套装有三通导管座,所述三通导管座的右侧活动套装有保护软套,所述保护软套左侧的上方固定连接有连接软管,所述连接软管左侧的底端与注射握把的顶面固定连接。
[0006]可选的,所述保护软套活动套装在留置针的外部,所述保护软套的长度值大于留置针的长度值。
[0007]可选的,所述保护软套的材质为聚乙烯材质,所述保护软套的内径值与三通导管座的外径值相同。
[0008]可选的,所述连接软管的长度值大于留置针的长度值,所述连接软管的长度值小于保护软套从长度值,所述连接软管的材质为聚乙烯材质。
[0009]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血源性感染的静脉留置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0]1、该防血源性感染的静脉留置针,通过在注射握把右端的外部固定套装有三通导管座,使三通导管座的右侧活动套装有保护软套,使保护软套套在留置针定位外部,使保护软套左端的上方通过连接软管连接三通导管座,在使用时用把保护套和三通导管座软连接
在一起的方法,来避免导管上带有病毒或者细菌的血液长期暴露在空气中,通过伤口、皮肤、黏膜以及呼吸道对患者和医护人员造成感染,达到保护患者治疗和医护人员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图1A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注射握把;2、三通导管座;3、留置针;4、保护软套;5、连接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5]请参阅图1至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血源性感染的静脉留置针,包括注射握把1,注射握把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留置针3,注射握把1右端的外部固定套装有三通导管座2,三通导管座2的右侧活动套装有保护软套4,保护软套4活动套装在留置针3的外部,保护软套4的长度值大于留置针3的长度值,使保护软套4的长度值大于留置针3的长度值,在使用时方便通过保护软套4对留置针3进行保护,避免留置针3的右端刺穿保护软套4,影响保护软套4的安全,同时能避免留置针3在运输过程中扎破输液软管,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使留置针3可安全放置在任意位置,不会伤害患者,保护软套4的材质为聚乙烯材质,保护软套4的内径值与三通导管座2的外径值相同,保护软套4活动套装在三通导管座2的外部,在需使用时,通过将保护软套4从三通导管座2的外部去洗,随后将保护软套4向右移动,使保护软套4的左端运动至留置针3的右端的右侧,即可使用留置针3,方便保护软套4的安装与拆下,保护软套4左侧的上方固定连接有连接软管5,连接软管5左侧的底端与注射握把1的顶面固定连接,通过连接软管5的设置,主要起到避免保护软套4丢失的作用,可有效防止保护软套4在注射过程中弄丢,影响使用完毕的安全丢弃,影响装置的安全使用,连接软管5的长度值大于留置针3的长度值,连接软管5的长度值小于保护软套4从长度值,连接软管5的材质为聚乙烯材质,使连接软管5的长度值大于留置针3的长度值,方便使保护软套4稳定向右运动,使保护软套4移动至留置针3的外部,随后使留置针3露在外部,尽心扎针,同时连接软管5的长度值小于保护软套4的长度值避免连接软管5长度过长,影响患者舒适度。
[0016]综上,该防血源性感染的静脉留置针,通过在注射握把1的右端通过三通导管座2活动连接保护软套4,使保护软套4的上方通过连接软管5连接三通导管座2,在使用前能有效对留置针3进行保护,避免留置针3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影响留置针3的安全放置,放置在扎针前留置针3伤害患者,通过连接软管5的设置能有效防止保护软套4的丢失,同时在使用完成后,将保护软套4重新套在留置针3的外部进行丢弃,能有效防止留置针3上带有病毒或者细菌的血液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对患者和医护人员造成感染,从而留置针使用更安全,达到保护患者治疗和医护人员的目的,即可。
[001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
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血源性感染的静脉留置针,包括注射握把(1),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握把(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留置针(3),所述注射握把(1)右端的外部固定套装有三通导管座(2),所述三通导管座(2)的右侧活动套装有保护软套(4),所述保护软套(4)左侧的上方固定连接有连接软管(5),所述连接软管(5)左侧的底端与注射握把(1)的顶面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血源性感染的静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软套(4)活动套装在留置针(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赛彬宋腾腾王瑞祥
申请(专利权)人:佳康医用器材青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