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油烟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5511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油烟机,涉及吸油烟机制造和烹饪领域。为解决常见吸油烟机拢烟和排烟效果不佳、油烟外溢、污染室内环境、气味大、噪音大的现象,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主体和束流罩可重合的上下结构,摈弃常见的敞开式大体积集烟罩,代之以环绕包围锅口面到主体下端的空间形成下探风道的小体积束流罩,相当于将吸油烟机的进风口下探至接近锅口面,将常见吸油烟机的吸风口到锅口面之间的四周敞开的大进风区,集束缩小至仅剩束流罩下端与锅口面之间的小空隙和为便于烹饪而预留的迎面开口,且束流罩可随意升降,关机后束流罩与主体重合为更小体积,提高排烟效果,更易融合现代装修、便于烹饪。便于烹饪。便于烹饪。

A range ho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油烟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吸油烟机制造和烹饪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当前人们更加注重家庭生活质量和个人外出形象,吸油烟机则是非常关键的影响因素和关注要点之一。但,现代家庭中使用的吸油烟机普遍存在吸力小、体积大、碰头、噪音大、耗电高等现象和特点。其中,油烟外溢普遍较为严重,既污染室内环境、家具和衣物,打理困难,又在外出时满身带着令人难堪的油烟味;同时,其占用有限厨房空间致使不利装修也不够美观和现代感,或者烹饪时碰头;再者,而为增加排烟效果所必须的吸力,不得不刻意提高风机功率,却又导致了耗电高、噪音大、油烟大量外排污染环境等问题。而这些均因锅口面负压不足、无法锁住油烟外溢所致。表面上看,当前很多吸油烟机风压较大、排风量也大,但实际上油烟外溢的情况严重,这是因为顶吸和侧吸式吸风口距锅口面450

600mm,四周敞开进风,可进风面高达1.7平米,致锅口面负压严重不足,无法锁住四散油烟;下吸式离锅沿近但离锅心远,吸风方向又与上升的油烟垂直,也无法锁住锅心油烟,且火焰热量损失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专利技术目的1.防止油烟外溢污染室内环境、家具和衣物,防止浑身吸附油烟味,更利于身体健康和敞开式厨房的良好体验,提升生活质量和个人形象。
[0004]2.减少吸油烟机体积,节约更多空间,更利于融合现代嵌入式或集合式装修,也防止碰头。
[0005]3.减少外排油烟的含油量,减少外部环境污染,同时适度降低风机功率,降低噪音,节约能源。
[0006]技术方案1.将吸油烟机设计成自下而上三个功能段,即,下段束流,中段滤油,上段排风,具有结构简单、顺势排风、吸力强、体积小、噪音低、易打理、不碰头的特点,更利于下面技术方案的应用。
[0007]2.将吸油烟机设计成主体和束流罩上下结构,摈弃常见吸油烟机的敞开式大体积集烟罩,代之以束流罩,减少油烟外溢、提高排烟效果、节省空间。
[0008]3.采用油电隔离结构,将电路控制板置于风道外侧,防止油水对电路的侵蚀所致的漏电,解决不易拆洗问题,增加吸油烟机安全性,延长寿命。
[0009]4.采用智能化操控技术完成开关机、束流罩升降、调速、照明等功能。
[0010]5.进一步的,下端束流方案:5.1束流罩可升降或固定,束流罩上下开口,下端可接近锅口面,有便于烹饪的迎面开口,可升降束流罩上端卡接在升降架上随其升降。
[0011]5.2束流罩环绕包围锅口面到主体下端的空间形成下探风道,将常见吸油烟机的吸风口到锅口面之间的四周敞开进风区(高达约1.7平米),集束缩小至仅剩束流罩下端与锅口面之间的小空隙和为便于烹饪而预留的迎面开口(低至约0.14平米),其相当于将吸油烟机的进风口下探至接近锅口面,实现进风面可缩小至常见吸油烟机的8.2%左右,锅沿附近负压增至约12.2倍,立即锁住锅口油烟和气味,不再外溢。
[0012]5.3升降部由驱动体、传动组和升降架组成,带动束流罩升降。其中驱动体是手或电机,因而升降部分手动、电动两种升降模式;传动组的传动方式可以是齿轮与齿条,或齿环与齿条,其啮合齿呈有利于升降和静止的适当角度,也可以是螺栓与螺母、蜗轮与蜗杆、皮带与轮组、钢丝与轮组、阻尼齿轮与齿条之一种,但不限于此;升降架为升降电机、齿轮、齿环提供支撑。
[0013]5.4为使升降过程平顺,可装多个齿条分布在风道外侧,此时驱动齿轮与齿条之间增加齿环,使升降架与风道轴心重合,升降架平面四周受力均匀同步升降。
[0014]5.5关机或不用束流罩时,可升降束流罩升至与主体重合,开机工作时,可升降束流罩下降至锅口面适当距离,并可随意调节。
[0015]5.6束流罩可分成2至3段并上下伸缩重合,除满足不同伸缩高度需求外,可进一步压缩束流罩折叠高度,进一步缩减吸油烟机整体高度和体积。
[0016]5.7束流罩不限于圆柱形或方柱形或其他异形(注:本案附图仅以圆柱形为例阐述原理),可快拆清洗。
[0017]6.进一步的,中段滤油方案:6.1滤油组由孔板、滤油网、油杯组成。安装在风机风轮下方与风道下端之间的空位段,可多级滤油(注:本案附图仅以二级滤油为例阐述原理),增加油脂分离度,减少油水附着风轮导致的风力下降、噪音增大及对风轮的侵蚀,使风机运行更加平稳、噪音降低,使排烟效果良好状态持续更长时间,并使排出室外气体更加洁净,减少大气污染。
[0018]6.2孔板的风孔呈U形上翻边,防止滴油;W形孔板自带油槽,V形孔板下挂油杯,孔板可上托滤油网下挂油杯(或自带油槽)。
[0019]6.3孔板、滤油网和油杯均可快拆清洗。
[0020]7.进一步的,上段排风方案:7.1排风组由风道、风机、风轮、出风口组成。
[0021]7.2风道一次成型,既保证密封效果,又便于清洗。
[0022]7.3将风机风轮置于主体内风道内部上段,除利出风外,其为中部滤油留出更多空间;为实现同效节能,可选配离心风机或轴流风机。
[0023]7.4出风口附带止回装置,防止外部空气倒灌。
[0024]有益效果1.在烹饪便利前提下,实现束流最大化和锅口面负压最大化;主体部分将中段滤油和上端排风功能构件置于其中,同轴排列,实现排烟滤油集中化和效果最佳化;束流罩可与主体上下重合一起,实现吸油烟机体最小化。
[0025]2.实现室内净味,室内环境、家具、衣物和人身,不再受油烟(及气味)污染和困扰。
[0026]3.造型简约新颖时尚、节约空间、智能操控、安装便利,与现代家装融合性强。
[0027]4.本专利技术与常见吸油烟机相比,同功增效12.2倍,或同效节能近90%。即,同功率风
机相当于将锅口面吸力增加了12.2倍左右,或者说,要达到与常见吸油烟机相同的排烟效果,只需要其十二分之一的功率即可。若仅以增效6倍估算,则每个家庭可节能减排50%,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翻倍。
[0028]5.同时,减少了室内噪音污染和外部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0029]图1,吸油烟机三个功能段示意图。
[0030]图2,吸油烟机左侧视图(束流罩伸出状态)。
[0031]图3,吸油烟机左侧视图(束流罩缩回状态)。
[0032]图4,吸油烟机正视图(束流罩伸出状态)。
[0033]图5,吸油烟机正视图之半剖视图(束流罩伸出状态)。
[0034]图6,吸油烟机俯视图(图4之俯视图)。
[0035]图7,图5之B部C部放大图。
[0036]图8,2节束流罩左视图。
[0037]图9,2节束流罩伸缩滑道。
[0038]图10,升降部俯视图。
[0039]图11,图10之A

A向剖视图。
[0040]图12,驱动齿轮或齿环与齿条传动作用图(仅体现局部齿)。
[0041]图13,束流罩下端与锅口面的位置关系左视图。
[0042]图14,束流罩下端与锅口面的位置关系仰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油烟机,其构成包括:主体、束流罩、外支架、内支架、风道(4)、风机、风轮、出风口、孔板、滤油网、油杯、升降电机、驱动齿轮、阻尼齿轮、齿条、齿环、升降架、控制模组、上盖板、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摈弃敞开式大体积集烟罩,主体和束流罩为上下结构,束流罩环绕包围锅口面到主体下端的空间形成下探风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吸油烟机,其特征还在于,束流罩下端可接近锅口面,有便于烹饪的迎面开口。3.如权利要求1所述吸油烟机,其特征还在于,束流罩可升降或固定,可升降束流罩上端卡接在升降架上随其升降,有手动和电动升降模式。4.如权利要求1所述吸油烟机,其特征还在于,关机或不用束流罩时,可升降束流罩升至与主体重合,开机工作时,可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中瑞陈景超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邦仕中瑞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