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5500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关于一种移位机,包括一本体、一扶手架、一旋转座及一座体。该扶手架设有一结合部。该旋转座通过至少一枢轴枢设于该结合部。该座体连接于该旋转座,该旋转座及该座体可通过其中一该枢轴朝水平方向向外旋转或向内旋转,使该座体可朝向多种角度,在狭小空间可较容易进行下肢障碍人士的移位过程。容易进行下肢障碍人士的移位过程。容易进行下肢障碍人士的移位过程。

Shif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位机


[0001]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移位机。

技术介绍

[0002]中国台湾专利号TWM399709所揭露的照护用移位机为一种用于移动下肢障碍人士所专用的装置,通过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同时枢接于扶手架以使座垫体保持平衡供支持人体,以顺利将下肢障碍人士进行移位。然而,上述习知移位机具有方向上的限制,导致照护员需将移位机设有座垫体的端面朝向车辆或是床板,才能使下肢障碍人士顺利地进入座垫体,如此在狭小空间时则无法顺利地使设有座垫体的端面朝向目标物,而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存在亟待改善的缺弊。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颖且具有进步性的移位机,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位机,可具有多方向的使用条件,以提高实用性。
[0005]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移位机,包括一本体、一扶手架、一旋转座及一座体。该本体包括一柱体、一动力单元、一第一连杆及一第二连杆,该第一连杆及该第二连杆可摆动地设于该柱体,该动力单元的两端分别枢设于该第二连杆与该柱体之间。该扶手架枢设于该第一连杆与该第二连杆远离该柱体的一端,该扶手架的一端设有一扶手部,另一端设有一结合部。通过至少一枢轴枢设于该结合部,各该枢轴沿铅直方向延伸。该座体连接于该旋转座,以使该本体与该旋转座连动,该座体供容置一人体,该旋转座及该座体可通过其中一该枢轴朝水平方向向外旋转或向内旋转。
[0006]较佳地,该结合部包括相对延伸的两个第一延伸臂,该旋转座通过两个该枢轴分别可拆卸地枢设于该两个第一延伸臂相远离的一端。
[0007]较佳地,该结合部与该扶手部之间连接有一连接杆,该第一连杆远离该柱体的一端枢设于该连接杆,该两个第一延伸臂朝向该柱体的一侧设有两个耳片,该第二连杆远离该柱体的一端枢设于该两个耳片。
[0008]较佳地,该旋转座包括两个第二延伸臂及一延伸段,该延伸段沿水平方向延伸,该两个枢轴分别穿设于该两个第一延伸臂及该两个第二延伸臂,该延伸段托抵于该两个第一延伸臂上方。
[0009]较佳地,各该第一延伸臂穿设有一第一枢孔,各该第二延伸臂穿设有一第二枢孔,各该枢轴插设于一该第一枢孔与一该第二枢孔,各该枢轴的一端设有一头部,该头部的径向尺寸大于该第一枢孔与该第二枢孔的孔径。
[0010]较佳地,该延伸段远离该结合部的一侧设有两个组接部,各该组接部包括复数组接孔,该座体包括两个支撑杆,该两个支撑杆的一端分别枢设于该两个组接部的一该组接孔。
[0011]较佳地,该座体另包括一第一束带,该两个支撑杆远离该延伸段的一端连接于该第一束带,该第一束带可选择性地调整长短。
[0012]较佳地,该座体另包括一第二束带,该第二束带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该旋转座的底部并呈U字型,该第二束带可选择性地调整长短。
[0013]较佳地,该本体另包括一底板,该柱体连接于该底板,该底板的一端可摆动地设有一掀板,当该掀板朝该柱体的方向掀起时该底板形成一缺口。
[0014]较佳地,该旋转座包括两个第二延伸臂及一延伸段,该延伸段沿水平方向延伸,该两个枢轴分别穿设于该两个第一延伸臂及该两个第二延伸臂,该延伸段托抵于该两个第一延伸臂上方;各该第一延伸臂穿设有一第一枢孔,各该第二延伸臂穿设有一第二枢孔,各该枢轴插设于一该第一枢孔与一该第二枢孔,各该枢轴的一端设有一头部,该头部的径向尺寸大于该第一枢孔与该第二枢孔的孔径;该延伸段远离该结合部的一侧设有二组接部,各该组接部包括复数组接孔,该座体包括两个支撑杆,该两个支撑杆的一端分别枢设于该两个组接部的一该组接孔;该座体另包括一第一束带,该两个支撑杆远离该延伸段的一端连接于该第一束带,该第一束带可选择性地调整长短;该座体另包括一第二束带,该第二束带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该旋转座的底部并呈U字型,该第二束带可选择性地调整长短;该本体另包括一底板,该柱体连接于该底板,该底板的一端可摆动地设有一掀板,当该掀板朝该柱体的方向掀起时该底板形成一缺口;该连接杆可选择性地供承载一托盘。
[0015]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6]本专利技术的移位机,通过该旋转座相对该结合部转动,即可将该座体进行转向,以朝向多种角度,在狭小空间可较容易进行下肢障碍人士的移位过程。
附图说明
[0017]图1和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0019]图4和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作动俯视图。
[0020]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仅以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可能的实施态样,然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所欲保护的范畴,合先叙明。
[0022]请参考图1至图6,其显示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移位机包括一本体1、一扶手架2、一旋转座3及一座体4。
[0023]该本体1包括一柱体11、一动力单元12、一第一连杆13及一第二连杆14,该第一连杆13及该第二连杆14可摆动地设于该柱体11,该动力单元12的两端分别枢设于该第二连杆14与该柱体11之间。
[0024]该扶手架2枢设于该第一连杆13与该第二连杆14远离该柱体11的一端,该扶手架2的一端设有一扶手部21,另一端设有一结合部22,于本实施例中该动力单元12为伸缩液压缸,通过该动力单元12伸缩即可控制该结合部22水平地进行升降。
[0025]该旋转座3通过至少一枢轴5枢设于该结合部22,各该枢轴5沿铅直方向延伸,以使
该旋转座3可相对该结合部22沿水平方向进行转动。
[0026]该座体4连接于该旋转座3,以使该本体1与该旋转座3连动,该座体4供容置一人体,该旋转座3及该座体4可通过其中一该枢轴5朝水平方向向外旋转或向内旋转。因此,该移位机具有转位功能,通过该旋转座3相对该结合部22转动进行外旋或内旋等动作,即可将该座体4进行转向,以朝向多种角度(如图4、图5所示),在狭小空间可较容易进行下肢障碍人士的移位过程,以顺利进行移床或是上下车的过程。
[0027]具体而言,该结合部22包括相对延伸的二第一延伸臂221,该旋转座3通过二该枢轴5分别可拆卸地枢设于该二第一延伸臂221相远离的一端。如图4、图5所示,当将其中一该枢轴5拆卸时,该旋转座3可呈偏心地相对该结合部22进行转动,以具有较大地摆动路径,以供位于该移位机左侧或是右侧的下肢障碍人士乘坐。
[0028]其中,该结合部22与该扶手部21之间连接有一连接杆23,该第一连杆13远离该柱体11的一端枢设于该连接杆23,该二第一延伸臂221朝向该柱体11的一侧设有二耳片222,该第二连杆14远离该柱体11的一端枢设于该二耳片222,以顺利地使结合部22保持水平状态。
[0029]进一步的说,该旋转座3包括二第二延伸臂31及一延伸段32,该延伸段32沿水平方向延伸,该二枢轴5分别穿设于该二第一延伸臂221及该二第二延伸臂31,该延伸段32托抵于该二第一延伸臂221上方,以支持该旋转座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包括一柱体、一动力单元、一第一连杆及一第二连杆,该第一连杆及该第二连杆可摆动地设于该柱体,该动力单元的两端分别枢设于该第二连杆与该柱体之间;一扶手架,枢设于该第一连杆与该第二连杆远离该柱体的一端,该扶手架的一端设有一扶手部,另一端设有一结合部;一旋转座,通过至少一枢轴枢设于该结合部,各该枢轴沿铅直方向延伸;一座体,连接于该旋转座,以使该本体与该旋转座连动,该座体供容置一人体,该旋转座及该座体可通过其中一该枢轴朝水平方向向外旋转或向内旋转。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位机,其特征在于,该结合部包括相对延伸的两个第一延伸臂,该旋转座通过两个该枢轴分别可拆卸地枢设于该两个第一延伸臂相远离的一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位机,其特征在于,该结合部与该扶手部之间连接有一连接杆,该第一连杆远离该柱体的一端枢设于该连接杆,该两个第一延伸臂朝向该柱体的一侧设有两个耳片,该第二连杆远离该柱体的一端枢设于该两个耳片。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位机,其特征在于,该旋转座包括两个第二延伸臂及一延伸段,该延伸段沿水平方向延伸,该两个枢轴分别穿设于该两个第一延伸臂及该两个第二延伸臂,该延伸段托抵于该两个第一延伸臂上方。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位机,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延伸臂穿设有一第一枢孔,各该第二延伸臂穿设有一第二枢孔,各该枢轴插设于一该第一枢孔与一该第二枢孔,各该枢轴的一端设有一头部,该头部的径向尺寸大于该第一枢孔与该第二枢孔的孔径。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位机,其特征在于,该延伸段远离该结合部的一侧设有两个组接部,各该组接部包括复数组接孔,该座体包括两个支撑杆,该两个支撑杆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明祥
申请(专利权)人:海富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