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自然光的隧道入口段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25426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自然光的隧道入口段照明装置,应用于隧道照明领域。所述隧道入口段照明装置包括:减光部;所述减光部设置在隧道入口处,且沿所述隧道入口的弧度向外延伸;所述减光部包括:光扩散板和光伏板;所述光扩散板和所述光伏板间隔布设;所述光扩散板用于将透过的自然光均匀扩散至路面上;所述光伏板用于对所述自然光进行遮挡,以及利用所述自然光发电。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利用减光部控制自然光的散射替代照明灯,实现了降低隧道入口段照明的碳排放,同时提高了行车安全性。同时提高了行车安全性。同时提高了行车安全性。

A tunnel entrance lighting device based on natural ligh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自然光的隧道入口段照明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照明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自然光的隧道入口段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公路隧道洞内外的亮度等级差别较大。驾驶者从洞外驶入洞内的过程中,隧道洞口驾驶者在视野中表现为一个“黑洞”,即“黑洞效应”。在此负面效应影响下,一方面驾驶者会出现心理紧张的情绪,另一方面无法观察到洞内的行车环境状况,从而可能导致追尾、撞壁、翻车等事故的发生。因此,交通事故在入口段比隧道内的发生概率更高。
[0003]为了提高隧道入口段行车的安全性,常需在隧道入口段配置功率较大的照明灯以达到照明效果,这就导致隧道入口段消耗的电能占整个照明系统的碳排放比重也比较大。
[0004]作为一种解决方式,当前部分隧道在隧道入洞口外设置减光棚,通过降低隧道洞口内外的光线差度起到明暗缓冲的作用,但减光棚不能完全取代隧道入口段照明,隧道入口段仍然需要配置足额的人工照明,没有彻底解决降低碳排放的问题。
[0005]并且由于既有的隧道减光棚顶部采用的普通玻璃、亚克力板或者PC透明板等材质对自然光是进行完全透射,在晴天时阳光直射到的区域亮度高、阳光直射不到的区域亮度低,路面的总体均匀度难以达到行车安全的要求。同时由于支撑结构的遮挡,支撑结构会在路面上形成纵向和横向明暗交错的光带,行车频闪效应,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自然光的隧道入口段照明装置,可降低隧道入口段照明的碳排放,同时提高了行车安全性。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8]一种基于自然光的隧道入口段照明装置,包括:减光部;所述减光部设置在隧道入口处,且沿所述隧道入口的弧度向外延伸;
[0009]所述减光部包括:光扩散板和光伏板;所述光扩散板和所述光伏板间隔布设;所述光扩散板用于将透过的自然光均匀扩散至路面上;所述光伏板用于对所述自然光进行遮挡,以及利用所述自然光发电。
[0010]可选地,所述减光部的端部与所述路面之间隔空设置。
[0011]可选地,所述隔空设置的高度为1米。
[0012]可选地,所述光扩散板沿所述减光部向外延伸的方向逐渐增加布设数量;所述光伏板沿所述减光部向外延伸的方向逐渐减少布设数量。
[0013]可选地,所述光扩散板为三个;所述光伏板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光伏板为顶板,另外两个所述光伏板均为侧板;所述顶板位于所述路面的正上方,所述顶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所述光扩散板;每个所述光扩散板的另一端均连接一个所述侧板。
[0014]可选地,所述光扩散板的面积由行车道的面积、路面照度、透光率和自然光线在所述减光部顶部的照度确定。
[0015]可选地,所述减光部的横断面与所述隧道入口的横断面形状相同。
[0016]可选地,所述减光部的横断面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隧道入口的横断面面积。
[0017]可选地,所述减光部向外延伸的长度由照明停车视距和向外延伸的部分距离地面的高度确定。
[0018]可选地,还包括:支撑结构;所述减光部置于所述支撑结构上;所述支撑结构的材料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自然光的隧道入口段照明装置,该隧道入口段照明装置由支撑结构和减光部构成,通过减光部的光伏板降低隧道入口段的光亮程度,并且通过减光部的光扩散板利用自然光达到照明效果,缓解了隧道洞内外的明暗差距,其中通过光伏板实现了利用自然光发电,解决了现有方案中由于常需在隧道入口段配置功率较大的照明灯而导致碳排放量大的缺陷,实现了降低碳排放的效果,极大的节约了能源。并且当自然光照射到光扩散板上之后,经过光扩散板的散射、折射后,相当于在延伸段顶部两侧安装了一定宽度的灯光带,灯光带光线均匀地分布在行车道上,保证整体行车道的亮度均匀度,在实现降低碳排放的基础上还能够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自然光的隧道入口段照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自然光的隧道入口段照明装置的减光部光扩散示意图。
[0024]符号说明:
[0025]1‑
光扩散板;2

光伏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自然光利用的隧道入口段照明装置,通过利用减光部控制自然光的散射替代照明灯,实现了降低隧道入口段照明的碳排放。
[0028]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9]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基于自然光的隧道入口段照明装置包括:减光部;所述减光部设置在隧道入口处,且沿所述隧道入口的弧度向外延伸;所述减光部包括:光扩散板1和光伏板2;所述光扩散板1和所述光伏板2间隔布设;所述光扩散板1用于将透过的自然光均匀
扩散至路面上;所述光伏板2用于对所述自然光进行遮挡,以及利用所述自然光发电。
[0030]进一步地,所述减光部的端部与所述路面之间隔空设置,让自然光投射至路侧紧急停车带上,增加路面的均匀度。
[0031]优选地,所述隔空设置的高度为1米,防止早上或者傍晚太阳光直射至行车道上。根据公共建筑疏散与安全出口的需求,此时所述减光部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米,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照明装置不可能为全封闭状态,否则会增大通风长度,提高疏散难度。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照明装置的两侧底部应设置至少1米的镂空,此时洞内外亮度比也不会达到极低的状态。隧道洞口内外合适的明暗过渡效果能够大大降低光线带给车辆驾驶员的负面效果,且大大提升了隧道入口段的行车安全。
[0032]进一步地,所述光扩散板1沿所述减光部向外延伸的方向逐渐增加布设数量;所述光伏板2沿所述减光部向外延伸的方向逐渐减少布设数量。对所述光扩散板1和所述光伏板2采用渐变设计,能够在使车辆从洞外驾驶至洞内的过程中,使棚下路面的亮度符合人眼的亮度适应曲线。
[0033]进一步地,所述光扩散板1为三个;所述光伏板2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光伏板2为顶板,另外两个所述光伏板2均为侧板;所述顶板位于所述路面的正上方,所述顶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所述光扩散板1;每个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自然光的隧道入口段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减光部;所述减光部设置在隧道入口处,且沿所述隧道入口的弧度向外延伸;所述减光部包括:光扩散板和光伏板;所述光扩散板和所述光伏板间隔布设;所述光扩散板用于将透过的自然光均匀扩散至路面上;所述光伏板用于对所述自然光进行遮挡,以及利用所述自然光发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自然光的隧道入口段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光部的端部与所述路面之间隔空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自然光的隧道入口段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空设置的高度为1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自然光的隧道入口段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扩散板沿所述减光部向外延伸的方向逐渐增加布设数量;所述光伏板沿所述减光部向外延伸的方向逐渐减少布设数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自然光的隧道入口段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扩散板为三个;所述光伏板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光伏板为顶板,另外两个所述光伏板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利李振江陈光勇张长安陶楚青周逸凯张欣欣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