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旭洲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设计用现场勘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25234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勘测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建筑设计用现场勘测装置,包括勘测组件;所述三脚架上设置有保护组件;所述三脚架外侧壁设置有所述环体一,所述环体一顶部设置有所述环体二,所述环体二内侧壁设置有所述壳体一,所述壳体一外侧壁对称设置有所述滑块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备保护的优点,将壳体一外侧壁上的两个滑块一分别嵌入两个槽体一内,逆时针转动壳体一,使两个滑块一通过两个槽体二嵌入滑槽一内后,完成安装,此时壳体一将全站仪本体完全遮盖,对全站仪本体起到保护作用的同时,不影响工作人员通过观察槽使用全站仪本体进行勘测,且安装和拆卸方式简单快捷,方便工作人员使用,解决了现有的勘测装置不具备保护功能的问题。功能的问题。功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设计用现场勘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勘测装置
,具体为一种建筑设计用现场勘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建筑设计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在建筑设计现场常用到勘测装置,包括全站仪,即全站型电子测距仪,是一种集光、机、电为一体的高技术测量仪器,是集水平角、垂直角、距离(斜距、平距)、高差测量功能于一体的测绘仪器系统,现有的勘测装置存在防护效果较差的缺陷,在进行建筑现场勘测时,由于地面高低不齐,导致放置不稳定或受到外力碰撞时,使勘测装置倾倒,使得勘测装置撞击地面或受到硬物冲击使其损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且给影响勘测工作的进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设计用现场勘测装置,具备保护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勘测装置不具备保护功能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设计用现场勘测装置,包括勘测组件;
[0007]所述勘测组件包括三脚架和全站仪本体;所述三脚架顶部设置有所述全站仪本体,所述三脚架上设置有保护组件;
[0008]所述保护组件包括环体一、环体二、壳体一、滑块一、槽体一、槽体二和滑槽一;所述三脚架外侧壁设置有所述环体一,所述环体一顶部设置有所述环体二,所述环体二内侧壁设置有所述壳体一,所述壳体一外侧壁对称设置有所述滑块一,所述环体二内侧壁对称开设有所述槽体一,所述环体二内侧壁对称开设有所述槽体二,两个所述槽体一分别与两个所述槽体二相通,所述环体二内侧壁开设有所述滑槽一,两个所述槽体二均与所述滑槽一相通,两个所述滑块一均嵌入所述滑槽一。
[0009]优选的:所述保护组件还包括槽体三;所述环体一外侧壁对称开设有所述槽体三,两个所述槽体三均与所述滑槽一相通。
[001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使用时,可通过槽体三观察滑槽一内滑块一的位置,方便勘测人员进行安装和拆卸工作。
[0011]优选的:所述壳体一外侧壁设置有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弧形板和弹簧;所述壳体一外侧壁对称设置有所述弧形板,两个所述弧形板内侧壁与所述壳体一外侧壁之间均设置有多个所述弹簧。
[0012]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使用时,当因外力或者没有将装置放平稳,导致三脚架倾斜
使全站仪本体摔至地面或与其他物体产生碰撞时,撞击力作用弧形板外侧壁,弧形板受力向内滑动的同时挤压多个弹簧,通过挤压多个弹簧将撞击力缓冲分解,两个弧形板同时对全站仪本体起到缓冲保护作用,防止因撞击导致全站仪本体损坏,影响正常使用。
[0013]优选的:每个所述弧形板内侧壁与所述壳体一外侧壁之间均设置有六个所述弹簧。
[0014]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每两个弹簧为一组,每个弧形板内侧壁平行设置三组弹簧,使无论撞击力作用在弧形板外侧壁哪个地方,均能通过一组或多个弹簧进行配合,将撞击力缓冲分解,提高装置抗撞击能力。
[0015]优选的:所述壳体一外侧壁设置有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包括壳体二、壳体三、壳体四、壳体五、挂绳和钩子;所述壳体一外侧壁设置有所述壳体二,所述壳体二内部滑动连接所述壳体三,所述壳体三内部滑动连接所述壳体四,所述壳体四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壳体五,所述壳体五顶部设置有所述挂绳,所述壳体一外侧壁设置有所述钩子,所述挂绳挂在所述钩子内侧壁。
[0016]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安装时,可先向上拉动挂绳,使挂绳拉动壳体五从壳体四内滑出,壳体四向上滑动的同时带动壳体三向上滑动,直至将挂绳挂在钩子内侧壁,通过保护组件将壳体一安装在三脚架顶部后,壳体三、壳体四和壳体五将壳体一外侧壁上的观察槽完全遮盖,对壳体一内部的全站仪本体起到遮盖保护作用,防止移动或者安装时有尖锐或者物体通过壳体一观察槽对全站仪本体造成破坏,子需要使用时,将挂绳从钩子上取下后,直接松开挂绳,通过自重力使壳体五、壳体四和壳体三滑入壳体二内,完成复位,可通过壳体一外侧壁上的观察槽使用壳体一内部的全站仪本体进行勘测工作。
[0017]优选的:所述壳体一外侧壁对称设置有两组所述滑动组件;两组所述滑动组件分别将所述壳体一外侧壁上的两个观察槽覆盖。
[0018]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两组滑动组件可分别将两个观察槽遮盖,均对壳体一内部的全站仪本体起到保护作用。
[0019]优选的:所述壳体一外侧壁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滑槽二和滑块二;所述壳体一外侧壁对称开设有两组所述滑槽二,每个所述滑槽二内均设置有所述滑块二,两组所述滑块二分别与两个所述壳体五顶部固定连接。
[002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使用滑动组件时,拉动任意一个挂绳使一个壳体五向上滑动时,壳体五带动两个滑块二向上滑动,两个滑槽二通过两个滑块二限制壳体五只能纵向滑动,两组滑槽二分别限制两个壳体五只能纵向滑动,使滑动组件更加平稳,方便工作人员使用。
[0021](三)有益效果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设计用现场勘测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3]本技术具备保护的优点,将壳体一外侧壁上的两个滑块一分别嵌入两个槽体一内,逆时针转动壳体一,使两个滑块一通过两个槽体二嵌入滑槽一内后,完成安装,此时壳体一将全站仪本体完全遮盖,对全站仪本体起到保护作用的同时,不影响工作人员通过观察槽使用全站仪本体进行勘测,且安装和拆卸方式简单快捷,方便工作人员使用,解决了现有的勘测装置不具备保护功能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中保护组件的正面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中环体一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技术滑动组件使用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本技术中缓冲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1、勘测组件;11、三脚架;12、全站仪本体;
[0031]2、保护组件;21、环体一;22、环体二;221、槽体三;23、壳体一;231、观察槽;24、滑块一;25、槽体一;26、槽体二;27、滑槽一;
[0032]3、缓冲组件;31、弧形板;32、弹簧;
[0033]4、滑动组件;41、壳体二;42、壳体三;43、壳体四;44、壳体五;45、挂绳;46、钩子;
[0034]5、限位组件;51、滑槽二;52、滑块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设计用现场勘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勘测组件(1);所述勘测组件(1)包括三脚架(11)和全站仪本体(12);所述三脚架(11)顶部设置有所述全站仪本体(12),所述三脚架(11)上设置有保护组件(2);所述保护组件(2)包括环体一(21)、环体二(22)、壳体一(23)、观察槽(231)、滑块一(24)、槽体一(25)、槽体二(26)和滑槽一(27);所述三脚架(11)外侧壁设置有所述环体一(21),所述环体一(21)顶部设置有所述环体二(22),所述环体二(22)内侧壁设置有所述壳体一(23),所述壳体一(23)外侧壁对称设置有所述滑块一(24),所述环体二(22)内侧壁对称开设有所述槽体一(25),所述环体二(22)内侧壁对称开设有所述槽体二(26),两个所述槽体一(25)分别与两个所述槽体二(26)相通,所述环体二(22)内侧壁开设有所述滑槽一(27),两个所述槽体二(26)均与所述滑槽一(27)相通,两个所述滑块一(24)均嵌入所述滑槽一(27),所述壳体一(23)外侧壁对称开设有所述观察槽(2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设计用现场勘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组件(2)还包括槽体三(221);所述环体一(21)外侧壁对称开设有所述槽体三(221),两个所述槽体三(221)均与所述滑槽一(27)相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设计用现场勘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一(23)外侧壁设置有缓冲组件(3);所述缓冲组件(3)包括弧形板(31)和弹簧(32);所述壳体一(23)外侧壁对称设置有所述弧形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洲
申请(专利权)人:王旭洲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