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空调热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24980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空调热泵系统,包括顺次循环连接的电动压缩机(10)、冷凝器(20)、外置换热器(30)、蒸发器(40)及气液分离装器(50);冷凝器(20)与一PTC加热器管路循环连接,外置换热器(30)并联一余热回收系统管路,且余热回收系统管路的支路并联一电池温控管路,电池温控管路并联在PTC加热器管路上;电池温控管路包括电池温控板(61)、第一电子水泵(62)、第一水壶(63)、第一换热器(64)及第二换热器(65)。该系统能够有效回收利用电池、电机产生的余热,有效节约电池电能,提高续航里程;同时,该系统还能避免电池过冷的现象、实现电池的加热保温,确保电池性能及使用寿命。用寿命。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空调热泵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空调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空调热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际环保意识的提升以及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从传统燃油汽车朝新能源汽车方向发展已成为汽车行业的研究热点,也是我国的重点政策。相比于传统燃油车可利用发动机余热提供乘员舱以足够的热量,新能源汽车如强混动、纯电动车都将面临空调制热量不足以支持冬季、尤其是极寒天气下乘员舱的热舒适性要求;并且,现有的强混动、纯电动车的采暖方式都是直接消耗电能,从而导致电池的续航里程降低。
[0003]同时,新能源汽车如强混动、纯电动汽车在长时间续航后、电池容易出现过热现象,若不进行及时冷却,易加速电池老化、甚至出现短路自然等安全问题。针对电池发热问题,现有技术通常采用电池直冷冷却的方式对电池进行降温,上述方式容易造成电池过冷、影响电池的性能,同时过热过冷也会加速电池老化;且电池直冷冷却方式能耗高、未能有效利用电池产生的热量。并且,在冬季、尤其是极寒天气下,通常需要对电池进行加热保温,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电池性能、确保续航里程,而现有技术通常只存在对电池降温的管路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空调热泵系统,该系统能够有效回收利用电池、电机产生的余热,从而最大程度减少PTC对乘员舱内的制热功耗,有效节约电池电能,提高续航里程;同时,该系统还能在对电池冷却时进行调节,避免电池过冷的现象;并且,该系统能够在初始启动时对电池进行加热保温,从而实现预热效果,保证电池性能以及使用寿命。
[0005]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空调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循环连接的电动压缩机、冷凝器、外置换热器、蒸发器以及气液分离装器;所述冷凝器与一PTC加热器管路循环连接;所述外置换热器并联一余热回收系统管路,且所述余热回收系统管路的支路并联一电池温控管路,所述电池温控管路并联在PTC加热器管路上;
[0007]所述电池温控管路包括电池温控板、第一电子水泵、第一水壶、第一换热器以及第二换热器;所述电池温控板、第一电子水泵与第一水壶位于电池温控管路的主管路上,所述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相对并联在主管路上且第一换热器的支路上设置第一单向阀与第一截止阀、第二换热器的支路上设置第二单向阀与第二截止阀;所述第一换热器位于余热回收系统管路的支路上,所述第二换热器位于PTC加热器管路的支路上。
[0008]作进一步优化,所述PTC加热器管路包括PTC加热器、暖风芯体、第二电子水泵以及第二水壶,所述PTC加热器、暖风芯体、第二电子水泵以及第二水壶组成循环回路与冷凝器
连通,且所述第二换热器两端通过两个三通阀与暖风芯体并联。
[0009]作进一步优化,所述冷凝器与外置换热器之间还串联接入第一电子膨胀阀与第三截止阀的并联支路。
[0010]作进一步优化,所述余热回收系统管路包括第二电子膨胀阀、余热回收器、第三水壶、电子风扇散热器、第三电子水泵、三通比例调节阀、电控模块以及电机,所述余热回收器与外置换热器并联且余热回收器与冷凝器之间设置第二电子膨胀阀;所述余热回收器、第三水壶、电子风扇散热器、第三电子水泵、三通比例调节阀、电控模块与电机组成循环回路;所述电控模块以及电机组成的支路与第一换热器通过三通比例调节阀并联;所述电子风扇散热器两端通过两个三通阀并联一支路。
[0011]作进一步优化,所述蒸发器与外置换热器之间设置第四截止阀与膨胀阀,且蒸发器处设置鼓风电机,蒸发器、暖风芯体以及鼓风电机组成驾驶舱内的空调系统。
[0012]作进一步优化,所述外置换热器与气液分离装器通过一支路直接连接且支路上设置第五截止阀。
[0013]作进一步优化,所述电池温控板均匀包裹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外部。
[0014]作进一步优化,所述空调热泵系统上设置多个PT传感器,用于检测管路各点温度。
[0015]本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16]本申请通过余热回收系统管路与电池温控管路的并联、以及电池温控管路与PTC加热器管路的并联,通过电池温控板、第一电子水泵、第一水壶、第一换热器及第二换热器的配合,既能够在极寒条件下的行驶初段对电池进行加热保温或者除霜、又能在长时间行驶过程中对电池降温,加热保温与降温两个阶段相互独立、互不影响,从而有效的降低电池的损耗、老化,确保电池的使用寿命,降低后续维护成本。同时,本申请通过通过余热回收系统实现对电控模块、电机与电池处产生热量的回收利用,并实现对电控模块、电机与电池的冷却,从而高效利用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废热,减少PTC加热器的使用、减少行驶过程中的耗电、有效延长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通过三通比例调节阀的设置,有效实现对电控模块以及电机、电池两条支路的不同比例冷却,从而避免电池过冷的问题。
[0017]本申请空调热泵系统结构紧凑、控制流程简单、管路连接紧密,能够有效节省生产成本,保证电池活性、避免电池由于温差而出现的损伤。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空调热泵系统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空调热泵系统的电池加热保温的原理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空调热泵系统的余热回收利用的原理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空调热泵系统的强制散热的原理示意图。
[0022]其中,10、电动压缩机;100、三通阀;20、冷凝器;21、PTC加热器;22、暖风芯体;23、第二电子水泵;24、第二水壶;30、外置换热器;301、第一电子膨胀阀;302、第三截止阀;31、第二电子膨胀阀;32、余热回收器;33、第三水壶;34、电子风扇散热器;35、第三电子水泵;36、三通比例调节阀;37、电控模块;38、电机;40、蒸发器;401、鼓风电机;402、第四截止阀;403、膨胀阀;50、气液分离装器;501、第五截止阀;61、电池温控板;62、第一电子水泵;63、第一水壶;64、第一换热器;641、第一单向阀;642、第一截止阀;65、第二换热器;651、第二单向
阀;652、第二截止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如图1所示,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空调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循环连接的电动压缩机10、冷凝器20、外置换热器30、蒸发器40以及气液分离装器50;
[0025]冷凝器20与一PTC加热器管路循环连接;PTC加热器管路包括PTC加热器21、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空调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循环连接的电动压缩机(10)、冷凝器(20)、外置换热器(30)、蒸发器(40)以及气液分离装器(50);所述冷凝器(20)与PTC加热器管路循环连接;所述外置换热器(30)并联一余热回收系统管路,且所述余热回收系统管路的支路并联一电池温控管路,所述电池温控管路并联在PTC加热器管路上;所述电池温控管路包括电池温控板(61)、第一电子水泵(62)、第一水壶(63)、第一换热器(64)以及第二换热器(65);所述电池温控板(61)、第一电子水泵(62)与第一水壶(63)位于电池温控管路的主管路上,所述第一换热器(64)与第二换热器(65)相对并联在主管路上且第一换热器(64)的支路上设置第一单向阀(641)与第一截止阀(642)、第二换热器(65)的支路上设置第二单向阀(651)与第二截止阀(652);所述第一换热器(64)位于余热回收系统管路的支路上,所述第二换热器(65)位于PTC加热器管路的支路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空调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PTC加热器管路包括PTC加热器(21)、暖风芯体(22)、第二电子水泵(23)以及第二水壶(24),所述PTC加热器(21)、暖风芯体(22)、第二电子水泵(23)以及第二水壶(24)组成循环回路与冷凝器(20)连通,且所述第二换热器(65)两端通过两个三通阀(100)与暖风芯体(22)并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空调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20)与外置换热器(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斌朱婷婷吕佳徐文成永吉谭维陈思思罗利森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