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双旋管束除尘除雾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41904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0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型双旋管束除尘除雾器,包括筒体、固定螺杆、分离器,所述筒体外圈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其卡接配合的上底座、下底座,所述筒体内部同轴设置有固定螺杆,所述固定螺杆上同轴套设置有分离器,所述分离器为多个,其中间设置有套设在所述固定螺杆上的定距管,所述筒体上下两端设置有与其配合的密封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螺旋筋与筒体一体化设置,保证了螺旋筋内部光滑无毛边,有效地防止了烟气从缝隙中逃逸;同时通过定距管将螺旋绞龙设计成3级对烟气中雾滴粉尘进行层层分离,离心力强烟气通过阻力小,除尘除雾效果更佳。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减小了烟气通过阻力,提高了烟气除尘除雾效率,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An improved dust and mist eliminator with double rotating tube bund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型双旋管束除尘除雾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除尘除雾
,具体是指一种改进型双旋管束除尘除雾器。

技术介绍

[0002]燃煤烟气排放时,需要对燃煤烟气进行净化处理以降低燃煤烟气中粉尘颗粒物雾滴的含量,以满足粉尘颗粒物雾滴排放要求。一般在现有的排烟气系统上采用静电除尘器、脱硫塔和除雾器等进行改造对烟气排放系统进行除尘除雾脱硫。有些需要采用湿式电除尘器对烟气进一步除尘,以达到更好的除尘要求。
[0003]但上述解决方案存在投资高、运行费用高、改造工期长、难度大的缺点。
[0004]传统的除雾器是依靠烟气中雾滴的惯性撞击作用和重力作用作为工作原理,设计流速一般选定在3.0~4.5m/s之间。传统除雾器对烟气中细小滴液与粉尘颗粒进行脱除时,流速过高时容易与下落雾滴冲撞形成二次夹带,流速过低时惯性撞击力不足除尘除雾效率会大大下降;而且传统除雾器对于粉尘只能脱除与雾滴结合颗粒物粉尘,干粉尘无法脱出,粉尘排放不达标。
[0005]因此,一种新型除尘除雾器尚需研究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改进型双旋管束除尘除雾器,包括筒体、固定螺杆、分离器,所述筒体外圈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其卡接配合的上底座、下底座,所述筒体内部同轴设置有固定螺杆,所述固定螺杆上同轴套设置有分离器,所述分离器为多个,其中间设置有套设在所述固定螺杆上的定距管,所述筒体上下两端设置有与其配合的密封板;
[0007]所述筒体内壁上设置有多个螺旋筋,所述螺旋筋之间设置有水槽;
[0008]所述分离器为多个叶片组成的旋转叶,其与所述螺旋筋旋转方向相反。
[0009]作为改进,所述上底座、下底座外圈均设置有与其呈一体化设置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螺栓固定孔,所述下底座中心设置有与所述固定螺杆配合的螺栓孔。
[0010]作为改进,所述上底座外圈环形阵列设置有四个所述固定座,所述下底座外圈环形阵列设置有四个所述固定座。
[0011]作为改进,所述密封板采用PP材质制成,其通过螺栓与所述螺栓固定孔配合的固定安装于所述上底座或下底座。
[0012]作为改进,所述分离器为3个,所述定距管为2个,其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所述分离器的距离位置。
[0013]作为改进,所述螺旋筋为均匀设置的16根,其与所述筒体一体化设置,所述螺旋筋内部光滑无毛边。所述筒体长度及其内部所述螺旋筋旋转距离周长和角度可根据实际需求及情况调整。
[0014]采用以上结构后,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将螺旋筋与筒体一体化设置,
筒体长度及其内部螺旋筋旋转距离周长和角度可根据实际需求及情况调整,保证了螺旋筋内部光滑无毛边,有效地防止了烟气从缝隙中逃逸,更好的防止烟气高速通过冲撞到分离下来的雾滴粉尘,大大提高了除尘除雾效果;同时通过定距管将螺旋绞龙设计成3级对烟气中雾滴粉尘进行层层分离,离心力强烟气通过阻力小,除尘除雾效果更佳。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简单合理,进一步提高了对烟气中雾滴粉尘颗粒物的除尘除雾效果,减小了烟气通过阻力,提高了烟气除尘除雾效率,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改进型双旋管束除尘除雾器的结构剖视图。
[0016]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改进型双旋管束除尘除雾器上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改进型双旋管束除尘除雾器下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18]如图所示:1、筒体,1.1、螺旋筋,1.2、水槽,2、固定螺杆,3、分离器,4、上底座,5、下底座,5.1、螺栓孔,6、定距管,7、固定座,7.1、螺栓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结合附图1~3,一种改进型双旋管束除尘除雾器,包括筒体1、固定螺杆2、分离器3,所述筒体1外圈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其卡接配合的上底座4、下底座5,所述筒体1内部同轴设置有固定螺杆2,所述固定螺杆2上同轴套设置有分离器3,所述分离器3为多个,其中间设置有套设在所述固定螺杆2上的定距管6,所述筒体1上下两端设置有与其配合的密封板;
[0020]所述筒体1内壁上设置有多个螺旋筋1.1,所述螺旋筋1.1之间设置有水槽1.2;
[0021]所述分离器3为多个叶片组成的旋转叶,其与所述螺旋筋1.1旋转方向相反。
[0022]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上底座4、下底座5外圈均设置有与其呈一体化设置的固定座7,所述固定座7上设置有螺栓固定孔7.1,所述下底座5中心设置有与所述固定螺杆2配合的螺栓孔。
[0023]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上底座4外圈环形阵列设置有四个所述固定座7,所述下底座5外圈环形阵列设置有四个所述固定座7。
[0024]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密封板采用PP材质制成,其通过螺栓与所述螺栓固定孔7.1配合的固定安装于所述上底座4或下底座5。
[0025]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分离器3为3个,所述定距管6为2个,其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所述分离器3的位置。
[0026]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螺旋筋1.1为均匀设置的16根,其与所述筒体1一体化设置,所述螺旋筋1.1内部光滑无毛边。筒体长度及其内部螺旋筋旋转距离周长和角度可根据实际需求及情况调整。
[0027]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时,筒体内部螺旋筋光洁无毛边,螺旋筋离心反旋设计,当含有大量雾滴与粉尘的烟气进入螺旋绞龙气流改向产生高速离心力,使烟气中雾滴粉尘分散碰撞分离至螺旋筋之间的水槽内,凝结成大颗粒雾滴并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
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及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仅由于描述目的,且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9]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0]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双旋管束除尘除雾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固定螺杆、分离器,所述筒体外圈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其卡接配合的上底座、下底座,所述筒体内部同轴设置有固定螺杆,所述固定螺杆上同轴套设置有分离器,所述分离器为多个,其中间设置有套设在所述固定螺杆上的定距管,所述筒体上下两端设置有与其配合的密封板;所述筒体内壁上设置有多个螺旋筋,所述螺旋筋之间设置有水槽;所述分离器为多个叶片组成的旋转叶,其与所述螺旋筋旋转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双旋管束除尘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座、下底座外圈均设置有与其呈一体化设置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螺栓固定孔,所述下底座中心设置有与所述固定螺杆配合的螺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洪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启吉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