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对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4043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09: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电对接结构,包括:充电桩、充电桩接触件、主机寻找件以及主机充电模组,所述充电桩接触件水平设置于所述充电桩靠近所述主机充电模组的一侧,所述主机寻找件横向设置于所述主机充电模组靠近所述充电桩的一侧,所述充电桩接触件的位置与所述主机寻找件的位置相错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利用两边充电桩接触件的中间位置合理设置所述主机寻找件,有效地提高了产品充电时寻找充电桩的工作效率,以降低其对准精度的设计要求;同时,由于结构设计更为合理和优化,进而有效地减小了产品在充电状态下所占用的空间,提高了产品的人性化设计程度以及工作效率,增加了产品的适用环境。用环境。用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对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充电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扫地机器人的充电对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智能家具的广泛应用和高速发展,目前大部分的智能小家电都具备了充电功能,以提高产品的灵活应用性能,而且这种充电功能也越来越多地采用接触式的无线充电方式。虽然相对于有线充电的方式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度,但是目前的这种接触式无线充电的对接方式中,产品和充电分开设计,那么就要求产品的对准比较精准,如果是应用于扫地机器人还会在充电状态下占用较大的空间。因此,现有充电对接结构对于产品自身的对准精度和适用环境都存在一定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需要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充电寻找工作效率的用于扫地机器人的充电对接结构,旨在提高产品的人性化设计程度以及工作效率,增加产品的适用环境。
[0004]对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充电对接结构,包括:充电桩、充电桩接触件、主机寻找件以及主机充电模组,所述充电桩接触件水平设置于所述充电桩靠近所述主机充电模组的一侧,所述主机寻找件横向设置于所述主机充电模组靠近所述充电桩的一侧,所述充电桩接触件的位置与所述主机寻找件的位置相错开。
[0005]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充电桩接触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充电桩接触件对称设置于所述充电桩的两边。
[0006]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主机充电模组靠近所述充电桩一侧的外壳为圆弧状外壳,所述充电桩靠近所述主机充电模组的外侧面为圆弧凹陷侧面,所述圆弧凹陷侧面与所述主机充电模组的圆弧状外壳相匹配。
[0007]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充电桩接触件设置于所述圆弧凹陷侧面上。
[0008]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主机寻找件包括透光件、红外接收件和红外接收头,所述透光件依次将所述红外接收件和红外接收头固定在所述主机充电模组靠近所述充电桩的一侧,所述红外接收件设置于所述透光件和红外接收头之间。
[0009]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红外接收头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红外接收头对称设置于所述红外接收件的两端。
[0010]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主机充电模组的外壳为T型外壳,所述主机充电模组靠近所述充电桩的一端为模组容纳端,所述主机充电模组远离所述充电桩的一端为模组走线端。
[0011]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模组容纳端中设置有充电器,所述充电器设置于所述主机寻找件远离所述充电桩的一侧。
[0012]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模组容纳端靠近所述充电桩的一端设置有接
触件避位窗口和寻找件避位槽,所述接触件避位窗口的位置与所述充电桩接触件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寻找件避位槽的位置与所述主机寻找件的位置相对应。
[0013]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主机充电模组为扫地机器人的主机充电模组,所述扫地机器人的上盖内侧设置有主机充电模组容纳槽,所述主机充电模组容纳槽的形状与所述主机充电模组的外壳形状相配套,所述主机寻找件和主机充电模组嵌入式设置于所述主机充电模组容纳槽中。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充电桩接触件水平设置于所述充电桩靠近所述主机充电模组的一侧,所述主机寻找件横向设置于所述主机充电模组靠近所述充电桩的一侧,所述充电桩接触件的位置与所述主机寻找件的位置相错开,进而能够利用两边充电桩接触件的中间位置合理设置所述主机寻找件,有效地提高了产品充电时寻找充电桩的工作效率,以降低其对准精度的设计要求;同时,由于结构设计更为合理和优化,进而有效地减小了产品在充电状态下所占用的空间,提高了产品的人性化设计程度以及工作效率,增加了产品的适用环境。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在组装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主机寻找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俯视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优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2]如图1至图6所示,本例提供一种充电对接结构,包括:充电桩1、充电桩接触件2、主机寻找件3以及主机充电模组4,所述充电桩接触件2水平设置于所述充电桩1靠近所述主机充电模组4的一侧,所述主机寻找件3横向设置于所述主机充电模组4靠近所述充电桩1的一侧,所述充电桩接触件2的位置与所述主机寻找件3的位置相错开。
[0023]本例所述充电桩1优选为扫地机器人的接触

寻找式充电桩,所述充电桩接触件2指的是所述充电桩1这一端的接触结构件,所述主机寻找件3指的是扫地机器人这一端的寻找结构件,用于实现寻找所述充电桩1,所述主机充电模组4指的是所述扫地机器人的充电模组。本例所述充电桩接触件2的数量优选为两个,两个充电桩接触件2对称设置于所述充电桩1的两边,如图1至图6所示。
[0024]因此,本例能够利用两边充电桩接触件2的中间位置合理设置所述主机寻找件3,使得所述主机寻找件3与所述充电桩1相配合,能够有效地提高产品充电时寻找充电桩1的工作效率,以降低其对准精度的设计要求。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充电桩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实现引导作用的光路组件等方式,当然,这种所述充电桩1中起引导作用的结构,可以采用扫地机器人现有的引导结构件,在本例没有另行描述。
[0025]如图1至图6所示,本例所述主机充电模组4靠近所述充电桩1一侧的外壳为圆弧状
外壳,所述充电桩1靠近所述主机充电模组4的外侧面为圆弧凹陷侧面101,所述圆弧凹陷侧面101与所述主机充电模组4的圆弧状外壳相匹配。进而使得扫地机器人在充电状态下,能够容纳并紧贴至所述充电桩1的圆弧凹陷侧面101上,通过这种一体化的结构设计,使得产品的结构设计和空间利用更为合理和高效,能够有效地减小产品在充电状态下所占用的空间,因此,本例很好地提高了产品的人性化设计程度以及工作效率,增加了产品的适用环境。优选的,本例所述充电桩接触件2设置于所述圆弧凹陷侧面101上,进而能够使得所述充电桩接触件2快速且高效地与所述主机充电模组4实现接触充电。
[0026]如图1和图4所示,本例所述主机寻找件3包括透光件301、红外接收件302和红外接收头303,所述透光件301依次将所述红外接收件302和红外接收头303固定在所述主机充电模组4靠近所述充电桩1的一侧,所述红外接收件302设置于所述透光件301和红外接收头303之间。本例所述透光件301优选为扫地机器人的上盖充电暗黑透光件;所述红外接收件302优选为上盖红外接收塑胶件;所述红外接收头30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红外接收头303对称设置于所述红外接收件302的两端,以便提高充电寻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桩、充电桩接触件、主机寻找件以及主机充电模组,所述充电桩接触件水平设置于所述充电桩靠近所述主机充电模组的一侧,所述主机寻找件横向设置于所述主机充电模组靠近所述充电桩的一侧,所述充电桩接触件的位置与所述主机寻找件的位置相错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接触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充电桩接触件对称设置于所述充电桩的两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充电模组靠近所述充电桩一侧的外壳为圆弧状外壳,所述充电桩靠近所述主机充电模组的外侧面为圆弧凹陷侧面,所述圆弧凹陷侧面与所述主机充电模组的圆弧状外壳相匹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接触件设置于所述圆弧凹陷侧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寻找件包括透光件、红外接收件和红外接收头,所述透光件依次将所述红外接收件和红外接收头固定在所述主机充电模组靠近所述充电桩的一侧,所述红外接收件设置于所述透光件和红外接收头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悦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熙瑞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