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3947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0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棚体,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棚体包括:外棚,所述外棚包括第一棚架、第一棚顶和第二棚顶,所述第一棚顶和第二棚顶设置在所述第一棚架的顶部,沿所述第一棚架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棚顶和第二棚顶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棚顶和第二棚顶之间的间隙形成避让窗口,所述避让窗口用于避让吊装设备;所述棚体还包括遮挡结构,所述遮挡结构可折叠,所述遮挡结构的相对两边沿与所述第一棚架滑动连接,所述遮挡结构滑动展开时能够遮挡所述避让窗口,所述遮挡结构滑动收缩时将所述避让窗口打开。窗口打开。窗口打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棚体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棚体。

技术介绍

[0002]地铁工程建设中,基坑防水雨棚多是采用钢结构作为骨架,上覆防水材料,达到为基坑内部提供工作面的效果。目前的实际使用的雨棚多是固定的或可收缩移动的。
[0003]现有的基坑雨棚多为保护基坑内部工作面,遮挡阳光,为施工人员改善施工环境,但其往往与吊装作业相冲突,且拆除和安装费时费力,经济效益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棚体,以缓解现有雨棚与吊装作业相冲突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棚体,包括:外棚,所述外棚包括第一棚架、第一棚顶和第二棚顶,所述第一棚顶和第二棚顶设置在所述第一棚架的顶部,沿所述第一棚架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棚顶和第二棚顶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棚顶和第二棚顶之间的间隙形成避让窗口,所述避让窗口用于避让吊装设备;
[0006]所述棚体还包括遮挡结构,所述遮挡结构可折叠,所述遮挡结构的相对两边沿与所述第一棚架滑动连接,所述遮挡结构滑动展开时能够遮挡所述避让窗口,所述遮挡结构滑动收缩时将所述避让窗口打开。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棚架上设置有分别位于所述避让窗口相对两边处的两根滑杆,两个所述滑杆间隔设置,所述遮挡结构包括遮挡膜,所述遮挡膜的相对两边沿处连接有多个挂环,所述遮挡膜的一侧边沿的挂环与其中一个滑杆滑动连接,所述遮挡膜的另一侧边沿的挂环与其中另一个滑杆滑动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遮挡结构包括拉绳,所述遮挡膜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棚架固定连接;
[0009]所述拉绳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遮挡膜的另一端与所述拉绳上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位置连接;
[0010]所述第一端被拉动时,所述遮挡膜的相对两端之间的距离增加,所述遮挡膜展开;所述第二端被拉动时,所述遮挡膜的相对两端之间的距离减小,所述遮挡膜收缩。
[0011]进一步的,所述棚体包括第一卷扬机和第二卷扬机,所述拉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卷扬机连接,所述拉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卷扬机连接;
[0012]所述第一卷扬机和第二卷扬机电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卷扬机和第二卷扬机具有相反的收、放卷状态。
[0013]进一步的,所述遮挡结构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一棚架的长度方向一致;
[0014]或者,所述遮挡结构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一棚架的宽度方向一致。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棚顶、第二棚顶和遮挡膜的材料相同。
[0016]进一步的,所述棚体包括内棚,所述内棚包括第二棚架和第三棚顶,所述第三棚顶
设置在所述第二棚架的顶部,所述内棚可移动,以使所述第三棚顶位于所述第一棚架顶部的下方;
[0017]所述第一棚顶、第二棚顶和遮挡膜的材料为透光材料,所述第三棚顶的材料为不透光材料。
[00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棚顶可折叠,所述第二棚架能够沿所述第一棚架的长度方向伸缩。
[001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棚架包括依次设置的多个架体,相邻两个架体之间通过剪刀型连接件连接,以使相邻两个架体之间的距离可调。
[002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棚架的内壁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棚架长度方向延伸的限位槽,所述第二棚架的底部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滚动连接在所述限位槽内。
[002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棚体包括:外棚,所述外棚包括第一棚架、第一棚顶和第二棚顶,所述第一棚顶和第二棚顶设置在所述第一棚架的顶部,沿所述第一棚架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棚顶和第二棚顶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棚顶和第二棚顶之间的间隙形成避让窗口,所述避让窗口用于避让吊装设备;所述棚体还包括遮挡结构,所述遮挡结构可折叠,所述遮挡结构的相对两边沿与所述第一棚架滑动连接,所述遮挡结构滑动展开时能够遮挡所述避让窗口,所述遮挡结构滑动收缩时将所述避让窗口打开。当需要向棚体内部吊装物品时,可以先将遮挡结构折叠打开,将第一棚顶和第二棚顶之间的避让窗孔打开,然后通过避让窗口向棚体内部输送物品;完成吊装任务后,可以将遮挡结构展开,将避让窗口遮挡,起到一定的遮雨作用。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棚体的俯视图(遮挡结构展开);
[002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棚体的俯视图(遮挡结构收缩);
[002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棚体的遮挡结构的侧视图;
[002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棚体的遮挡结构的俯视图;
[002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棚体的侧视图(第三棚顶未画出);
[0028]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棚体的正视图;
[0029]图7为图6中A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0030]图标:100

外棚;110

第一棚架;120

第一棚顶;130

第二棚顶;140

避让窗口;150

滑杆;
[0031]200

遮挡膜;300

拉绳;310

挂环;
[0032]400

内棚;410

第二棚架;411

拱顶;412

立杆;413

剪刀撑;414

滚轮;415

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4]如图1

图7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棚体可以应用到地铁明挖基坑,房建基坑、市政工程基坑等规则基坑,尤其是气候条件比较多变地区的基坑工程均可采用本棚体实现保护基坑与施工吊装等的和谐、并能起到降尘降噪的目的。
[0035]棚体包括:外棚100,所述外棚100包括第一棚架110、第一棚顶120和第二棚顶130,所述第一棚顶120和第二棚顶130设置在所述第一棚架110的顶部,沿所述第一棚架110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棚顶120和第二棚顶130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棚顶120和第二棚顶130之间的间隙形成避让窗口140,所述避让窗口140用于避让吊装设备。其中,第一棚架110可以采用镀锌方钢制备,第一棚架110包括彼此连接的立柱、横梁和纵梁。第一棚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棚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棚(100),所述外棚(100)包括第一棚架(110)、第一棚顶(120)和第二棚顶(130),所述第一棚顶(120)和第二棚顶(130)设置在所述第一棚架(110)的顶部,沿所述第一棚架(110)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棚顶(120)和第二棚顶(130)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棚顶(120)和第二棚顶(130)之间的间隙形成避让窗口(140),所述避让窗口(140)用于避让吊装设备;所述棚体还包括遮挡结构,所述遮挡结构可折叠,所述遮挡结构的相对两边沿与所述第一棚架(110)滑动连接,所述遮挡结构滑动展开时能够遮挡所述避让窗口(140),所述遮挡结构滑动收缩时将所述避让窗口(140)打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棚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棚架(110)上设置有分别位于所述避让窗口(140)相对两边处的两根滑杆(150),两个所述滑杆(150)间隔设置,所述遮挡结构包括遮挡膜(200),所述遮挡膜(200)的相对两边沿处连接有多个挂环(310),所述遮挡膜(200)的一侧边沿的挂环(310)与其中一个滑杆(150)滑动连接,所述遮挡膜(200)的另一侧边沿的挂环(310)与其中另一个滑杆(150)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棚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结构包括拉绳(300),所述遮挡膜(20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棚架(110)固定连接;所述拉绳(300)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遮挡膜(200)的另一端与所述拉绳(300)上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位置连接;所述第一端被拉动时,所述遮挡膜(200)的相对两端之间的距离增加,所述遮挡膜(200)展开;所述第二端被拉动时,所述遮挡膜(200)的相对两端之间的距离减小,所述遮挡膜(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德东仇意赵永杰王俊伟张超陈思行刘颖张来民秦宇石凯凯李丰男刘兰桂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