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尺挠骨骨折的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23761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0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尺挠骨骨折的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直角托板和夹板组件,直角托板包括直角相连的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第一托板用于承托患肢的前臂,第二托板用于抵靠患肢的上臂,夹板组件环设在前臂的外侧,并且上述夹板组件设置成抵靠在前臂上。当尺挠骨正骨复位后,将夹板组件环设在患肢的前臂的外侧,并且在前臂的周向对前臂进行夹紧,再将直角托板对患肢进行固定。利用夹板组件对患肢的前臂进行夹紧,使得尺挠骨的骨折位置复位后进行位置保持,利用直角托板使得患肢的前臂和上臂位置进行保持,避免上臂与前臂发生相对活动而导致尺挠骨骨折位置出现位移,进而保证了对患者骨折的治疗效果。患者骨折的治疗效果。患者骨折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尺挠骨骨折的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尺挠骨骨折的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0003]在日常生活中,由于运动损伤或受到外来暴力时均可引起骨折。尺桡骨双骨折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骨折发生后常见短缩、旋转或成角畸形,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等。
[0004]尺挠骨骨折通常通过手术和正骨两种方式进行治疗,手术治疗尺挠骨骨折会产生创伤,易于出现并发症且治疗成本高,正骨治疗以其无创治疗且成本低成为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首选。
[0005]正骨治疗尺挠骨骨折时,医生对尺挠骨骨折的位置进行复位,再使用固定装置对患者的前臂进行固定。但是,现有技术中,尺挠骨的固定装置固定在患者前臂的中立位,在康复过程中,患肢活动易于导致骨折处移位,无法保证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至少解决如何避免骨折处移位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尺挠骨骨折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
[0008]直角托板,所述直角托板包括直角相连的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所述第一托板用于承托患肢的前臂,所述第二托板用于抵靠患肢的上臂;
[0009]夹板组件,所述夹板组件环设在所述前臂的外侧,并且上述夹板组件设置成抵靠在所述前臂上。
[0010]根据本技术的用于尺挠骨骨折的固定装置,当医生对患肢的尺挠骨正骨复位后,将夹板组件环设在患肢的前臂的外侧,并且在前臂的周向对前臂进行夹紧,再将直角托板对患肢进行固定,使得直角托板的第一托板抵靠在夹板组件的外侧且对患肢的前臂进行承托,直角托板的第二托板抵靠在患肢的上臂上。利用夹板组件对患肢的前臂进行夹紧,使得尺挠骨的骨折位置复位后进行位置保持,利用直角托板使得患肢的前臂和上臂位置进行保持,避免上臂与前臂发生相对活动而导致尺挠骨骨折位置出现位移,进而保证了对患者骨折的治疗效果。
[0011]另外,根据本技术的用于尺挠骨骨折的固定装置,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板组件包括:
[0013]掌侧夹板,所述掌侧夹板抵靠在所述前臂的掌侧,所述掌侧夹板自所述患肢的肘横纹延伸至所述患肢的腕横纹;
[0014]掌背侧夹板,所述掌背侧夹板抵靠在所述前臂的掌背侧且与所述掌侧夹板相对设置,所述掌背侧夹板的长度大于所述掌侧夹板的长度。
[00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掌侧夹板包括:
[0016]第一板体;
[0017]第一柔性层,所述第一柔性层设于所述第一板体且与所述前臂的掌侧接触。
[001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掌背侧夹板包括:
[0019]第二板体;
[0020]第二柔性层,所述第二柔性层设于所述第二板体且与所述前臂的掌背侧接触。
[002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板组件还包括:
[0022]尺骨侧夹板,所述尺骨侧夹板抵靠在所述前臂的尺骨侧,所述尺骨侧夹板的宽度小于所述掌侧夹板的宽度或者小于所述掌背侧夹板的宽度,所述尺骨侧夹板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掌侧夹板的长度;
[0023]挠骨侧夹板,所述挠骨侧夹板抵靠在所述前臂的挠骨侧,所述挠骨侧夹板的宽度小于所述掌侧夹板的宽度或者小于所述掌背侧夹板的宽度,所述挠骨侧夹板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掌侧夹板的长度。
[002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尺骨侧夹板包括:
[0025]第三板体;
[0026]第三柔性层,所述第三柔性层设于所述第三板体且与所述前臂的尺骨侧接触。
[002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挠骨侧夹板包括:
[0028]第四板体;
[0029]第四柔性层,所述第四柔性层设于所述第四板体且与所述前臂的挠骨侧接触。
[003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夹设在所述夹板组件和所述前臂之间的绷带组件,所述绷带组件包括:
[0031]第一绷带,所述第一绷带为设有蜂蜜的绷带且缠设于所述前臂;
[0032]第二绷带,所述第二绷带缠设于所述第一绷带的外侧;
[0033]腕部棉垫,所述腕部棉垫设于所述患肢的腕部;
[0034]肘部棉垫,所述肘部棉垫设于所述患肢的肘部。
[003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
[0036]第一棉垫,所述第一棉垫设于所述第二绷带的外侧,所述第一棉垫位于所述前臂的掌侧且与骨折处对应设置;
[0037]第二棉垫,所述第二棉垫设于所述第二绷带的外侧,所述第二棉垫位于所述前臂的掌背侧且与骨折处对应设置。
[003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扎带,所述扎带缠设于所述夹板组件的外侧,所述扎带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扎带沿所述前臂间隔设置。
附图说明
[0039]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0040]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用于尺挠骨骨折的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1]附图标记如下:
[0042]100为固定装置;
[0043]10为直角托板;
[0044]11为第二托板,12为第一托板,13为斜拉带;
[0045]20为夹板组件;
[0046]21为掌背侧夹板;
[0047]211为第一板体,212为第一柔性层;
[0048]22为掌侧夹板;
[0049]221为第二板体,222为第二柔性层;
[0050]23为尺骨侧夹板;
[0051]231为第三板体,232为第三柔性层;
[0052]24为挠骨侧夹板;
[0053]241为第四板体,242为第四柔性层;
[0054]30为第一棉垫;
[0055]40为第二棉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56]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57]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尺挠骨骨折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直角托板,所述直角托板包括直角相连的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所述第一托板用于承托患肢的前臂,所述第二托板用于抵靠患肢的上臂;夹板组件,所述夹板组件环设在所述前臂的外侧,并且上述夹板组件设置成抵靠在所述前臂上;所述夹板组件包括:掌侧夹板,所述掌侧夹板抵靠在所述前臂的掌侧,所述掌侧夹板自所述患肢的肘横纹延伸至所述患肢的腕横纹;掌背侧夹板,所述掌背侧夹板抵靠在所述前臂的掌背侧且与所述掌侧夹板相对设置,所述掌背侧夹板的长度大于所述掌侧夹板的长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尺挠骨骨折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掌侧夹板包括:第一板体;第一柔性层,所述第一柔性层设于所述第一板体且与所述前臂的掌侧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尺挠骨骨折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掌背侧夹板包括:第二板体;第二柔性层,所述第二柔性层设于所述第二板体且与所述前臂的掌背侧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尺挠骨骨折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组件还包括:尺骨侧夹板,所述尺骨侧夹板抵靠在所述前臂的尺骨侧,所述尺骨侧夹板的宽度小于所述掌侧夹板的宽度或者小于所述掌背侧夹板的宽度,所述尺骨侧夹板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掌侧夹板的长度;挠骨侧夹板,所述挠骨侧夹板抵靠在所述前臂的挠骨侧,所述挠骨侧夹板的宽度小于所述掌侧夹板的宽度或者小于所述掌背侧夹板的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谦潘晓曹慎杨韵琴
申请(专利权)人:湘潭市中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