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索导向对中防扭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3604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0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锚索导向对中防扭环,包括同轴设置的内环和外环以及连接于内环和外环之间的连接件,所述内环用于箍于锚索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当锚索穿孔时,外环支撑于孔道内,且内环箍在锚索外,使得锚索在孔道内居中,保证施工现场的锚索断面周围灌浆材料厚度均匀,粘结握裹承载力达到设计值。粘结握裹承载力达到设计值。粘结握裹承载力达到设计值。

Anchor cable guide centering anti torsion 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锚索导向对中防扭环


[0001]本技术涉及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锚索导向对中防扭环。

技术介绍

[0002]在边坡或深基坑工程中,随着预应力技术的成熟,预应力锚索的应用日益广泛,与原有的一些支撑技术结合进一步为边坡或基坑安全提供了保障。锚索一般由多根钢绞线编织而成,成束后直径一般为70~80mm。而安放锚索的孔道直径一般为150mm~220mm;且锚索一般较长,随着锚索技术的推广,长度超过 30m的锚索已较为常见。一般说来,在预应力锚索体系中存在三种形式的极限承载力:分别为灌浆材料与锚索之间的粘结握裹承载力、灌浆材料与周围岩体之间的极限抗拔力以及灌浆材料本身的极限抗剪承载力;预应力锚索的实际极限抗拔承载力是上述三种极限抗拔承载力中对应的最小极限承载力。预应力锚索内锚固段只能沿最薄弱环节破坏,其对应的抗拔荷载才是预应力锚索的极限抗拔承载力。而可能的薄弱位置有五处,即灌浆材料与锚索之间的接触面、灌浆材料与周围岩体接触面、灌浆材料内部、围岩体内部以及锚索本身,当锚索在安放时,由于重力作用等的影响,难以保证锚索截面位于孔洞中心,则会导致锚索周围灌浆材料厚度不均,局部厚度过小,从而降低灌浆材料与锚索之间的极限粘结握裹承载力,危及边坡或基坑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锚索导向对中防扭环,通过该装置可有效保证锚索居中,利于保证施工现场的锚索断面周围灌浆材料厚度均匀,粘结握裹承载力达到设计值;
[0004]本技术的锚索导向对中防扭环,包括同轴设置的内环和外环以及连接于内环和外环之间的连接件,所述内环用于箍于锚索外。
[0005]进一步,还包括若干个滚轮,若干个所述滚轮周向均匀滚动安装于外环上。
[0006]进一步,所述外环为可径向发生形变的弹性环。
[0007]进一步,所述连接件包括轴向延伸的转动柱以及连接于转动柱与外环之间的支撑杆,所述转动柱被内环箍于锚索上。
[0008]进一步,所述内环由丝状结构绑扎于锚索上形成。
[0009]进一步,所述支撑杆连接于转动柱的中部位置,所述内环设置有至少两个并分别箍于转动柱上位于支撑杆轴向两侧的位置。
[0010]进一步,所述外环由若干个弧形体周向拼接形成,所述滚轮安装于相邻弧形体之间。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当锚索穿孔时,外环支撑于孔道内,且内环箍在锚索外,使得锚索在孔道内居中,保证施工现场的锚索断面周围灌浆材料厚度均匀,粘结握裹承载力达到设计值;另外四个滚轮抵在孔道内壁沿孔道轴向滚动,进而引导锚索在孔道内轴向前进,通过滚轮
的引导,既保证了锚索轴向定向精确运行,而且可通过滚轮与孔道内壁的周向摩擦限制外环在孔道内转动,进而限制锚索的扭转,保证锚索断面上各钢绞线位置恒定、受力均匀;同时可通过滚轮对锚索进行导向、运输,减少孔道壁对锚索的摩擦影响,尽量减少安装过程中沉渣的产生。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组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锚索导向对中防扭环,包括同轴设置的内环1和外环2以及连接于内环和外环之间的连接件3,所述内环用于箍于锚索外。结合图1所示,外环的直径与孔道的内径大致相当,当锚索5穿孔时,外环支撑于孔道内,且内环箍在锚索外,使得锚索在孔道内居中,保证施工现场的锚索断面周围灌浆材料厚度均匀,粘结握裹承载力达到设计值。
[0018]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若干个滚轮4,若干个所述滚轮周向均匀滚动安装于外环上。滚轮优选硬质橡胶或者工程塑料,结合图1所示,在外环上安装有四个滚轮,滚轮的数量可依据实际使用工况调整,当锚索穿孔时,四个滚轮抵在孔道内壁沿孔道轴向滚动,进而引导锚索在孔道内轴向前进,通过滚轮的引导,既保证了锚索轴向定向精确运行,而且可通过滚轮与孔道内壁的周向摩擦限制外环在孔道内转动,进而限制锚索的扭转,保证锚索断面上各钢绞线位置恒定、受力均匀。
[0019]本实施例中,所述外环为可径向发生形变的弹性环。外环可以由弹簧钢制成,当滚轮安装于外环上时,应保证各个滚轮径向远端所在的圆环直径略大于孔道内径,使得外环进入孔道内时,被压缩形变,滚轮始终压紧在孔道内壁上,增大滚轮与孔道周向的摩擦力,提高防扭和对中效果,而且使得各个部件均径向相互压紧,结构不松散。
[0020]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轴向延伸的转动柱3a以及连接于转动柱与外环之间的支撑杆3b,所述转动柱被内环箍于锚索上。结合附图所示,转动柱轴线方向与内环和外环的轴向方向一致,也与锚索以及孔道的轴向方向一致,内环将转动柱绑扎在锚索上,且转动柱可转动带动支撑杆沿孔道周向摆动,进而适配孔道的内径,外环受压时,支撑柱可相应的摆动以适配外环的弹性形变。
[0021]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环由丝状结构绑扎于锚索上形成。丝状结构可以为铁丝或者钢丝,宜在锚索每一个绑扎位置安装一副锚索导向对中防扭环,通过该结构的利于对转动柱绑扎。
[0022]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3b连接于转动柱3a的中部位置,所述内环设置有至少两个并分别箍于转动柱上位于支撑杆3b轴向两侧的位置。此处的轴向两侧以转动柱的轴向为基准,结合图2和图3所示,支撑杆和转动柱连接后呈T形结构,本实施例设置有两个内环,两个内环箍在转动柱的两侧,利于转动柱的固定。
[0023]本实施例中,所述外环由若干个弧形体周向拼接形成,所述滚轮4安装于相邻弧形体之间。本实施例中外环由四个弧形体构成,弧形体的数量可依据实际使用工况调整,弧形体的数量和滚轮的数量一致,结合图3所示,预先将转动柱、支撑杆以及弧形体焊接成零件A,待锚索钢绞线梳理绑扎成型后,在锚索的绑扎位置将4个零件A和4个滚轮组装形成一体,并利用内环将转动柱箍在锚索上,其中滚轮可采购带有转轴的现有滚轮,弧形体直接与滚轮的转轴连接即可完成装配,其中弧形体的两端可设置插孔,滚轮的转轴插入该插孔中与弧形体过盈配合即可完成装配,或者滚轮转轴与弧形体之间也可通过焊接固定,此处不再赘述。
[0024]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锚索导向对中防扭环,其特征在于:包括同轴设置的内环和外环以及连接于内环和外环之间的连接件,所述内环用于箍于锚索外;还包括若干个滚轮,若干个所述滚轮周向均匀滚动安装于外环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索导向对中防扭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为可径向发生形变的弹性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锚索导向对中防扭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轴向延伸的转动柱以及连接于转动柱与外环之间的支撑杆,所述转动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仁华曹登林朱清利李飞田鹏超王建苏舫彭凯屈帆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