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神经触激穿刺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35858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0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型神经触激穿刺针,包括:外套针,外套针为轴向通孔的圆管,外套针一端带有超声可识别刃口;绝缘层,绝缘层位于外套针的外表面,绝缘层构成外套针绝缘隔离结构;针座,针座位于外套针的后端,是介入穿刺动作的受力单元;针尖部分,针尖部分位于外套针的前端,针尖部分是与外套针轴向方向成一定夹角的刃面;反射标记,反射标记位于绝缘层与针尖部分之间的连接部分,并且具有多种3D结构形式;介入导引丝,介入导引丝轴向通过外套针从针尖部分穿出。利用常规射频热疗设备通过外套针将电信号导入穿刺靶点位置,产生热量,降低神经敏感性,并通过介入导引丝进行靶点位置的触激,治疗患者神经性疼痛症。治疗患者神经性疼痛症。治疗患者神经性疼痛症。

A new type of nerve contact puncture need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神经触激穿刺针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神经触激穿刺针。

技术介绍

[0002]神经性疼痛是躯体感觉系统的损害或疾病直接导致的疼痛,由外伤和(或)疾病致末梢神经、脊髓后根、脊髓及其以上中枢神经某些部位损伤而引发。近年来神经性疼痛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发病年龄年轻化严重,常规医疗手段治疗效果不佳,病情反复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
[0003]现有的神经性疼痛常用一些药物或针刀进行治疗,药物的使用给患者带来依赖性,针刀的治疗往往对靶标部位造成未知的损伤,带来其他穿刺风险。
[0004]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神经触激穿刺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神经触激穿刺针,利用常规射频热疗设备通过外套针将电信号导入穿刺靶点位置,产生热量,降低神经敏感性,并通过介入导引丝进行靶点位置的触激,治疗患者神经性疼痛症。
[0006]本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新型神经触激穿刺针,包括:
[0008]外套针,外套针为轴向通孔的圆管,外套针一端带有超声可识别刃口;
[0009]绝缘层,绝缘层位于外套针的外表面,绝缘层构成外套针绝缘隔离结构;
[0010]针座,针座位于外套针的后端,是介入穿刺动作的受力单元;
[0011]针尖部分,针尖部分位于外套针的前端,针尖部分是与外套针轴向方向成一定夹角的刃面;
[0012]反射标记,反射标记位于绝缘层与针尖部分之间的连接部分,并且具有多种3D结构形式;
[0013]介入导引丝,介入导引丝轴向通过外套针从针尖部分穿出。
[0014]进一步,所述外套针为不锈钢304或316构成的圆管。
[0015]进一步,所述绝缘层由耐受连续射频电流或脉冲电流的高分子绝缘材料构成。
[0016]进一步,所述针尖部分包含有直针型和弯针型,弯针型的折弯方向与刃口方向一致,刃口弯曲角度为8
°

[0017]进一步,所述反射标记包含有圆形标记、三角形标记、螺纹标记、喷砂标记,反射标记对超声形成不同方向的反射。
[0018]进一步,所述介入导引丝端部采用四面刃结构,两两对向的刃面角度相同。
[0019]进一步,所述针座内孔与外套针内孔呈轴向通孔,并可顺畅通过介入导引丝。
[0020]进一步,所述外套针与绝缘层之间的耐压差为4000V,绝缘层边界向穿刺针外套针实现零过渡。
[0021]进一步,所述反射标记呈间距等比均匀分布或等差分布。
[0022]进一步,所述外套针和射频热凝设备连用将射频电信号导入穿刺靶标位点。
[0023]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4]1)神经触激针可将热凝设备电信号精准导入穿刺靶标位点;
[0025]2)神经触激针介入导引丝可进行神经靶标位置神经触激;
[0026]3)外套针外绝缘层耐电压强度高,且绝缘性能均匀,避免局部漏电造成的热量伤害,绝缘层外表润滑性好,减轻了穿刺的阻力和穿刺疼痛感;
[0027]4)外套针分直针和弯针,给医务工作者提供不同的穿刺针路径,特别是弯针科技触激到被小关节遮挡的部位,将不易触激的位置有效治疗;
[0028]5)外套针前段有多种3D反射标记,可在B超或射线下轻易找到针尖位置,实现可视化穿刺,精准穿刺精准治疗;
[0029]6)介入导引丝四面刃结构便于穿刺至靶标位置,且两两对称面利于神经或筋膜触激。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直针外套针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弯针外套针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4为外套针的反射标记结构示意图;
[0034]图5为介入导引丝结构示意图;
[0035]1‑
针体,2

外套针,3

绝缘层,4

针座,5

针尖部分,51

正倒角直针,52

背倒角直针,53

弯针型,6

反射标记,61

三角形标记,62

螺纹标记,63

喷砂标记,7

介入导引丝,71

四面刃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图示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37]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神经触激穿刺针,针体1包括:外套针2,外套针2为轴向通孔的圆管,外套针2一端带有超声可识别刃口;绝缘层3,绝缘层3位于外套针2的外表面,绝缘层3构成外套针2绝缘隔离结构;针座4,针座4位于外套针2的后端,是介入穿刺动作的受力单元;针尖部分5,针尖部分5位于外套针2的前端,针尖部分5是与外套针2轴向方向成一定夹角的刃面;反射标记6,反射标记6位于绝缘层3与针尖部分5之间的连接部分,并且具有多种3D结构形式;介入导引丝7,介入导引丝7轴向通过外套针2从针尖部分5穿出。外套针2为不锈钢304或316构成的圆管,其可分为正常壁、薄壁或超薄壁的壁厚。绝缘层3由耐受连续射频电流或脉冲电流的高分子绝缘材料构成。针尖部分5包含有直针型和弯针型53,直针型包含正倒角直针51和背倒角直针52,弯针型53的折弯方向与刃口方向一致,刃口弯曲角度为8
°
。反射标记6包含有圆形标记、三角形标记61、螺纹标记62、喷砂标记63,反射标记6对超声形成不同方向的反射。介入导引丝端7部采用四面刃结构71,两两对向的刃面角度相同。针座4内孔与外套针2内孔呈轴向通孔,并可顺畅通过介入
导引丝7。外套针2与绝缘层3之间的耐压差为4000V,绝缘层3边界向穿刺针外套针2实现零过渡。反射标记6呈间距等比均匀分布或等差分布。外套针2和射频热凝设备连用将射频电信号导入穿刺靶标位点。
[0038]本技术在临床中使用包括以下步骤:
[0039]1.治疗前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初步判断病变区域;
[0040]2.穿刺前皮肤表面消毒铺巾和局部麻醉处理;
[0041]3.B超定位靶点神经并确定穿刺路径:穿刺前先B超扫查靶点位置周围组织结构,确定穿刺路径;
[0042]4.穿刺针的选择:外套针分为直针和弯针,若穿刺路径无骨骼阻挡,选择直针准备穿刺,若穿刺路径被小关节等骨骼阻挡,可选择弯针准备穿刺;
[0043]5.穿刺针触激治疗:B超引导下依次将穿刺针穿刺至各靶点神经位置,观察有无以下触激现象发生:(1)肌纤维微微跳动;(2)患者主诉穿刺位置酸胀加重;(3)穿刺点远端出现酸胀疼痛、肌肉抽动或麻刺异感,远端疼痛区域覆盖既往疾病症状区域,如有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神经触激穿刺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针,外套针为轴向通孔的圆管,外套针一端带有超声可识别刃口;绝缘层,绝缘层位于外套针的外表面,绝缘层构成外套针绝缘隔离结构;针座,针座位于外套针的后端,是介入穿刺动作的受力单元;针尖部分,针尖部分位于外套针的前端,针尖部分是与外套针轴向方向成一定夹角的刃面;反射标记,反射标记位于绝缘层与针尖部分之间的连接部分,并且具有多种3D结构形式;介入导引丝,介入导引丝轴向通过外套针从针尖部分穿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神经触激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针为不锈钢304或316构成的圆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神经触激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由耐受连续射频电流或脉冲电流的高分子绝缘材料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神经触激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尖部分包含有直针型和弯针型,弯针型的折弯方向与刃口方向一致,刃口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洪伟王祥瑞张金源杨雨孙洪荣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