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轴类零件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23453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1 0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数控机床的长轴类零件上料装置,包括一号收纳壳、送料轨道,一号收纳壳设置呈倒三角形状,一号收纳壳的上端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入料槽与第二入料槽,一号收纳壳的上端设置呈开口结构,并连通于第一入料槽与第二入料槽,一号收纳壳的上端转动连接有装置顶盖,一号收纳壳的下端连通有二号通道壳,二号通道壳的一侧开设有孔位,并固定安装有传感器标记,二号通道壳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物体传感器,通过物料储备结构与推送结构的设计,并通过外部机械臂的配合,以便能够进行自动上料,在使用前只需提前将物料存放在储备结构内,此设计在上料时,能够大幅度节省人力。省人力。省人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长轴类零件上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长轴类零件上料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长轴类零件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数控机床在加工长轴类零件时,通常是通过人工进行上料,对人工依赖性较强,使得工作人员劳动量大,特别是对于大规模的零件加工,如果能有一种自动上料装置,就能大幅度节省人力,因此我们需要提出一种用于数控机床的长轴类零件上料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解决的问题:长轴类零件上料装置无法自动上料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长轴零件的上料装置,上料装置包括:一号收纳壳;第一入料槽,第一入料槽与一号收纳壳固定连接,并与一号收纳壳连通;二号通道壳,二号通道壳与一号收纳壳连通;三号圆形壳,三号圆形壳设有三号壳出口,并设于二号通道壳远离一号收纳壳一侧;送料轨道,送料轨道与三号壳出口连接;其中,第一入料槽与二号通道壳分别位于一号收纳壳的相对两侧。
[0005]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第一入料槽将长轴零件送入一号收纳壳内,二号通道壳将长轴零件的下落方式进行定位,便于长轴零件进入送料装置,送料装置往复运动实现长轴零件的上料,达到了自动上料的目的,节约了人工成本。
[000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上料装置还包括:分料器转轴,分料器转轴转动连接于三号圆形壳内;分料器齿轮,分料器齿轮与分料器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且分料器齿轮设置在三号圆形壳的外端,分料器转轴上固定连接有旋转分料器,旋转分料器设置在三号圆形壳内,旋转分料器上一体化设置有多组分料圆槽。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分料器转轴带动分料器齿轮转动,分料器齿轮的转动带动旋转分料器的转动,让长轴零件能够快速且逐个的从一号容纳壳内下落至送料轨道上,提升了上料装置的工作效率的同时也避免了卡壳现象的发生。
[000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三号圆形壳的侧端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转动轴键连接有电机齿轮,电机齿轮与分料器齿轮呈侧端对齐设置,并且相互呈锯齿连接状态。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电机齿轮与分料器齿轮相互啮合的设置让驱动电机能够带动分料器齿轮转动,让上料装置的开启与关闭变得更加便捷,通过齿轮传动的形式让上料装置的结构更加简单。
[0010]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多组分料圆槽对齐于上端的二号通道壳,三号圆形壳的下端开设有三号壳出口,多组分料圆槽对齐于下端的三号壳出口。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多组分料圆槽的设置让一
个分料圆槽中的长轴零件掉落至送料装置时有新的长轴零件从一号容纳壳内掉落至其他分料圆槽中,实现了上料的循环,多组分料圆槽分别与二号通道壳和三号壳出口对齐的设置让长轴零件的掉落更加顺利,提升了工作效率。
[0012]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上料装置还包括:电动推杆,电动推杆设于送料轨道的一端;支撑板,支撑板与电动推杆固定连接,支撑板位于电动推杆远离二号通道壳一侧;让位口,让位口设于送料轨道。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电动推杆为送料轨道的运行提供了动力,支撑板的设置让电动推杆的固定更加牢固,让位口的设置让长轴零件在运输过程中更加平稳,也让外部装置拿取长轴零件更加方便,并且能够一次往返运输多个长轴零件,提升了工作效率。
[001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上料装置还包括:装置支架,装置支架固定连接于一号收纳壳靠近二号通道壳一侧,驱动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装置支架上。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装置支架的设置让驱动电机的安装更加稳定,也提升了驱动电机的高度,让电机齿轮与分料器齿轮位于同一高度上,提升电机传动的效率。
[001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上料装置还包括:第二入料槽,第二入料槽与第一入料槽位于一号收纳壳的同一侧,并与一号收纳壳连通。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两个入料槽,让入料槽内能够放置更多的长轴零件,延长了补料的时间间隔,也充分的利用了一号收纳壳的内部空间。
[001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上料装置还包括:顶盖,顶盖用于覆盖一号收纳壳,顶盖上设有通孔,并固定连接有玻璃板;第一入口盖,第一入口盖与顶盖转动连接,并设于第一入料槽靠近二号通道壳一侧;第二入口盖,第二入口盖与顶盖转动连接,并设于第二入料槽靠近二号通道壳一侧。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第一入口盖与第二入口盖的设置减少了下料过程中外界环境的干扰,顶盖上的玻璃的设置让工作人员能够实时的观察上料装置的工作状况,增加了上料装置的可观测性。
[0020]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上料装置还包括:物体传感器,物体传感器与二号通道壳的一侧固定连接;传感器标记,传感器标记与二号通道壳的一侧固定连接;其中,物体传感器与传感器标记位于二号通道壳的相对两侧,物体传感器的探头穿过二号通道壳的侧壁,并对齐于传感器标记。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物体传感器的设置让上料装置的工作状态得到了检测,当上料装置无法正常工作时,工作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发觉并进行维修,提升了上料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透视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侧视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三维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一号收纳壳;11、第一入料槽;12、第二入料槽;13、装置支架;2、二号通道壳;21、物体传感器;22、传感器标记;3、三号圆形壳;31、分料器转轴;32、旋转分料器;33、分料圆槽;34、分料器齿轮;35、三号壳出口;4、驱动电机;41、电机齿轮;5、送料轨道;51、让位口;52、电动推杆;53、支撑板;6、装置顶盖;61、第一入口盖;62、第二入口盖;63、玻璃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028]【第一实施例】
[0029]参见图1至图3,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上料装置包括:一号收纳壳1;第一入料槽11,第一入料槽11与一号收纳壳1固定连接,并与一号收纳壳1 连通;二号通道壳2,二号通道壳2与一号收纳壳1连通;三号圆形壳3,三号圆形壳3设有三号壳出口35,并设于二号通道壳2远离一号收纳壳1一侧;送料轨道5,送料轨道5与三号壳出口35连接;其中,第一入料槽11与二号通道壳2分别位于一号收纳壳1的相对两侧。
[0030]一号收纳壳1位于上料装置的中间位置,且上端设置呈开口结构,其中一侧与第一入料槽11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轴类零件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包括:一号收纳壳(1);第一入料槽(11),所述第一入料槽(11)与所述一号收纳壳(1)固定连接,并与所述一号收纳壳(1)连通;二号通道壳(2),所述二号通道壳(2)与所述一号收纳壳(1)连通;三号圆形壳(3),所述三号圆形壳(3)设有三号壳出口(35),并设于所述二号通道壳(2)远离所述一号收纳壳(1)一侧;送料轨道(5),所述送料轨道(5)与所述三号壳出口(35)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入料槽(11)与所述二号通道壳(2)分别位于所述一号收纳壳(1)的相对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轴类零件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还包括:分料器转轴(31),所述分料器转轴(31)转动连接于所述三号圆形壳(3)内;分料器齿轮(34),所述分料器齿轮(34)与所述分料器转轴(31)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分料器齿轮(34)设置在所述三号圆形壳(3)的外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长轴类零件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号圆形壳(3)的侧端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4),所述驱动电机(4)的转动轴键连接有电机齿轮(41),所述电机齿轮(41)与分料器齿轮(34)呈侧端对齐设置,并且相互呈锯齿连接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长轴类零件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器转轴(31)上固定连接有旋转分料器(32),所述旋转分料器(32)设置在三号圆形壳(3)内,所述旋转分料器(32)上一体化设置有多组分料圆槽(3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长轴类零件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分料圆槽(33)对齐于上端的二号通道壳(2),所述三号圆形壳(3)的下端开设有三号壳出口(35),多组所述分料圆槽(33)对齐于下端的三号壳出口(35)。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长轴类零件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还包括:电动推杆(52),所述电动推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龙郝庆乐孙华为伍里峰姜超周俞廷赵亦嘉
申请(专利权)人:中机智能装备创新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