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田少贤专利>正文

一种高效环保污水处理用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31608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2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环保污水处理用沉淀池,包括池体、进水总管、溢流孔与排渣管,所述池体的池内侧壁固定安装有对称的第一防涌板与第二防涌板,所述第二防涌板位于第一防涌板的下方,所述池体底部一体砌筑有对称的沉积斜面,所述排渣管贯穿池体的底部,所述排渣管位于两沉积斜面的V角内;通过将进水向进行横直,同时增加第一防涌板与第二防涌板,使得整个水流进入过程中的翻涌过程较为平缓,继而减少对已沉降的污染物翻涌悬浮,同时通过转杆上的推动旋叶与挤压旋叶的配合,使得污染物在进行排出过程中进行压实,对污染物的含水量进行降低,从而实现自密封效果,从而使得整个装置连续工作,降低对整个处理流程的影响。降低对整个处理流程的影响。降低对整个处理流程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环保污水处理用沉淀池


[0001]本技术涉及沉淀池
,具体领域为一种高效环保污水处理用沉淀池。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沉淀池在废水处理中广为使用,是污水处理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污水的静置沉淀和水质检测是决定污水处理效果的关键环节。
[0003]在污水处理中,当需要对污水进行沉淀时,常采用静置沉淀的方法,这种沉淀方式耗时费力,并且沉淀效果不够好,排出的污水中还带有污染物,不利于保护环境,成本较高。利用水的自然沉淀或混凝沉淀的作用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沉淀池按水流方向分为水平沉淀池和垂直沉淀池。沉淀效果决定于沉淀池中水的流速和水在池中的停留时间。
[0004]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
[0005](1)整个池体内采用自然静置式沉淀,当水流注入时,极易扰乱本已经沉淀的污染物。
[0006](2)沉淀的污染物的排出方式一般采用停止工作进行排渣,影响整个工作流程。
[0007]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高效环保污水处理用沉淀池,依次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环保污水处理用沉淀池,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10]一种高效环保污水处理用沉淀池,包括池体、进水总管、溢流孔与排渣管,所述池体的池内侧壁固定安装有对称的第一防涌板与第二防涌板,所述第二防涌板位于第一防涌板的下方,所述池体底部一体砌筑有对称的沉积斜面,所述排渣管贯穿池体的底部,所述排渣管位于两沉积斜面的V角内,所述沉积斜面上方的池体侧壁固定安装有沉淀板,一侧所述的池体侧壁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位于沉淀板与第二防涌板之间,所述进水总管的侧壁焊接有连通管内的支管,所述支管固定安装于安装孔内,另一侧所述的池体侧壁开设有溢流孔,所述溢流孔而位于第一防涌板的上方,所述排渣管内转动安装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外周焊接有挤压旋叶与推动旋叶,所述挤压旋叶位于排渣管的排出端,所述池体的后端固定安装有驱动箱,所述转杆的后端动力连接驱动箱。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涌板与第二防涌板均向下倾斜,且倾斜角度为45
°
,所述沉淀板向下倾斜,所述沉淀板的倾斜角度为45
°
,所述第一防涌板与第二防涌板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二防涌板的长度沉淀板长度的两倍。
[0012]优选的,所述挤压旋叶与推动旋叶为一体结构,所述挤压旋叶由内到外的螺距等差缩短,所述推动旋叶的螺距为等距。
[0013]优选的,所述驱动箱内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安装主动齿轮,所述驱动箱内的转杆端固定安装有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互啮合。
[0014]优选的,所述排渣管的出口端与转杆通过支架转动支撑安装,所述排渣管的后端与转杆间设有密封轴承。
[0015]优选的,所述安装孔位于第二防涌板下缘垂直遮挡范围内。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一种高效环保污水处理用沉淀池通过将进水向进行横直,同时增加第一防涌板与第二防涌板,使得整个水流进入过程中的翻涌过程较为平缓,继而减少对已沉降的污染物翻涌悬浮,同时通过转杆上的推动旋叶与挤压旋叶的配合,使得污染物在进行排出过程中进行压实,对污染物的含水量进行降低,从而实现自密封效果,从而使得整个装置连续工作,降低对整个处理流程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基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右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池体;2、进水总管;3、支管;4、第一防涌板;5、溢流孔; 6、排渣管;7、第二防涌板;8、沉淀板;9、沉积斜面;10、安装孔;11、驱动箱;12、转杆;13、挤压旋叶;14、推动旋叶;15、伺服电机;16、主动齿轮;17、从动齿轮;18、支架;19、密封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环保污水处理用沉淀池,包括池体1、进水总管2、溢流孔5与排渣管6,所述池体1的池内侧壁固定安装有对称的第一防涌板4与第二防涌板7,所述第二防涌板7位于第一防涌板4的下方,所述池体1底部一体砌筑有对称的沉积斜面9,所述排渣管6贯穿池体1的底部,所述排渣管6位于两沉积斜面9的V角内,所述沉积斜面9上方的池体1侧壁固定安装有沉淀板8,一侧所述的池体1侧壁开设有安装孔10,所述安装孔10位于沉淀板8与第二防涌板7之间,所述进水总管2的侧壁焊接有连通管内的支管3,所述支管3固定安装于安装孔10内,另一侧所述的池体1侧壁开设有溢流孔5,所述溢流孔5而位于第一防涌板4 的上方,所述排渣管6内转动安装有转杆12,所述转杆12的外周焊接有挤压旋叶13与推动旋叶14,所述挤压旋叶13位于排渣管6的排出端,所述池体 1的后端固定安装有驱动箱11,所述转杆12的后端动力连接驱动箱11。
[0025]池体1为沉淀池的主体结构,进行污水的存储并进行静置沉淀的结构,第一防涌板4与第二防涌板7通过自身的结构,对水流注入过程中的翻涌进行抑制,继而减缓水流对已经沉淀的污染的冲击影响,进水总管2通过支管3 的作用,对水流的注入进行分流,从而降
低影响,溢流孔5通过自身的位置,使得沉淀后的上清液进行有效的溢流排出,排渣管6配合内部的转杆12、推动旋叶14及挤压旋叶13,对沉淀的污染物进行有效的挤压排渣。
[0026]具体而言,所述第一防涌板4与第二防涌板7均向下倾斜,且倾斜角度为45
°
,所述沉淀板8向下倾斜,所述沉淀板8的倾斜角度为45
°
,所述第一防涌板4与第二防涌板7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二防涌板7的长度沉淀板8 长度的两倍。
[0027]通过第一防涌板4与第二防涌板7的倾斜角度设置,保证最好的防涌效果,而沉淀板8的倾斜角度设置,能够对沉淀效果进行保证。
[0028]具体而言,所述挤压旋叶与推动旋叶为一体结构,所述挤压旋叶由内到外的螺距等差缩短,所述推动旋叶的螺距为等距。
[0029]通过对推动旋叶的等距,能够对沉淀的污染物进行推动,而挤压旋叶通过自身的螺距变化,对沉淀的污染物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环保污水处理用沉淀池,包括池体(1)、进水总管(2)、溢流孔(5)与排渣管(6),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的池内侧壁固定安装有对称的第一防涌板(4)与第二防涌板(7),所述第二防涌板(7)位于第一防涌板(4)的下方,所述池体(1)底部一体砌筑有对称的沉积斜面(9),所述排渣管(6)贯穿池体(1)的底部,所述排渣管(6)位于两沉积斜面(9)的V角内,所述沉积斜面(9)上方的池体(1)侧壁固定安装有沉淀板(8),一侧所述的池体(1)侧壁开设有安装孔(10),所述安装孔(10)位于沉淀板(8)与第二防涌板(7)之间,所述进水总管(2)的侧壁焊接有连通管内的支管(3),所述支管(3)固定安装于安装孔(10)内,另一侧所述的池体(1)侧壁开设有溢流孔(5),所述溢流孔(5)而位于第一防涌板(4)的上方,所述排渣管(6)内转动安装有转杆(12),所述转杆(12)的外周焊接有挤压旋叶(13)与推动旋叶(14),所述挤压旋叶(13)位于排渣管(6)的排出端,所述池体(1)的后端固定安装有驱动箱(11),所述转杆(12)的后端动力连接驱动箱(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环保污水处理用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涌板(4)与第二防涌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少贤孙俊飞于斌
申请(专利权)人:田少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