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送皮带专用气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2882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2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压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送皮带专用气泵。包括驱动单元、气缸单元、储气罐、固定在所述储气罐侧面的用于释放高压气体的气动压力单元和用于控制所述气动压力单元的控制箱。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驱动轮和设置在所述储气罐顶部的轴承箱,所述轴承箱内设置有通过主轴与所述驱动轮相连的齿轮组和与所述齿轮组相连的曲轴;输送皮带带动所述驱动轮转动,所述驱动轮通过所述齿轮组带动所述曲轴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节省人力物力,安装移动方便;有效利用皮带的动能、节能环保;操作简单能提高工作效率;采用了PLC控制,智能调节适用性强;最重要的是不会造成人员受伤和火灾等安全事故故。安全事故故。安全事故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送皮带专用气泵


[0001]本技术涉及空气压缩
,具体涉及一种输送皮带专用气泵。

技术介绍

[0002]在各种矿山、煤矿或煤电厂等地方,输送矿石或煤炭等物资通常需要用到输送皮带。由于设备布置限制,输送通道一般距离较长且空间有限,因此输送通道内粉尘浓度比较大。
[0003]因此为了达到防尘防爆的目的,通常在这些地方需要给电仪控制柜提供正压通风;或者在工作人员作业时使用气动防爆工具。针对这一需求,传统做法是铺设输气管道以接通工厂高压气源,但是此类地方环境比较复杂,施工难度大,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工期时间长,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0004]为避免铺设输气管道,可以就近布置气泵,但是现有的气泵需要额外的动力源,这增加了能源消耗,不符合目前节能减排的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输送皮带专用气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利用输送皮带动能制取高压气体的气泵,既符合节能减排的趋势,又能满足电仪控制柜对就近高压气源的需求。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输送皮带专用气泵,包括驱动单元、气缸单元、储气罐、固定在所述储气罐侧面的用于释放高压气体的气动压力单元和用于控制所述气动压力单元的控制箱。
[0008]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驱动轮和设置在所述储气罐顶部的轴承箱,所述轴承箱内设置有通过主轴与所述驱动轮相连的齿轮组和与所述齿轮组相连的曲轴。输送皮带带动所述驱动轮转动,所述驱动轮通过所述齿轮组带动所述曲轴转动。r/>[0009]所述气缸单元包括连杆、气缸和受所述气缸内壁约束且可上下滑动的活塞,所述连杆的一端通过连接结构Ⅰ与所述曲轴可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结构Ⅱ与所述活塞可转动连接。
[0010]所述气缸的下半部设置有与所述气缸连通的进气腔和排气腔,所述进气腔与所述排气腔的内壁上均设置有环形挡板。
[0011]所述进气腔的底部与进气管连通,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储气罐。所述进气腔的环形挡板上方设置有进气阀板,所述进气阀板通过弹簧固定在所述进气腔上半部,所述进气阀板在所述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抵在所述进气腔的环形挡板上。
[0012]所述排气腔的底部与所述储气罐连通,所述排气腔的环形挡板下方设置有排气阀板,所述排气阀板通过弹簧固定在所述排气腔的下半部,所述排气阀板在所述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抵在所述排气腔的环形挡板上。
[0013]进一步,所述储气罐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三个可调支撑架。
[0014]进一步,所述驱动轮的数量为两个,所述驱动轮的表面设置有花纹。
[0015]进一步,所述齿轮组包括一对设置在所述主轴上的主动齿轮和一对设置在所述曲轴上的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
[0016]进一步,所述主轴和曲轴均通过轴承可转动的固定在所述轴承箱上。
[0017]进一步,所述轴承箱的外侧设置有与所述轴承同轴心的轴承盖。
[0018]进一步,所述连接结构Ⅰ包括U形卡,所述连接结构Ⅱ包括叉形连接扣。
[0019]进一步,所述进气管位于所述储气罐外侧的那一端设置有进气过滤阀。
[0020]进一步,所述气动压力单元包括电接点压力表、输气管、安全阀、调节阀和控制线。
[0021]进一步,所述控制箱包括触摸屏、PLC和若干继电器。
[0022]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为:
[0023]本技术节省人力物力,安装移动方便;有效利用皮带的动能、节能环保;操作简单能提高工作效率;采用了PLC控制,智能调节适用性强;最重要的是不会造成人员受伤和火灾等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轴承箱展开示意图。
[0026]图3是本技术截面图。
[0027]图4是图3中A部放大图。
[0028]图5是图3中B部放大图。
[0029]图6是驱动单元与气缸单元结构示意图。
[0030]图7是驱动单元与气缸单元展开图。
[0031]图8是气缸单元剖视图。
[0032]图9是控制箱主视图。
[0033]图10是本技术逻辑关系图。
[0034]图11是本技术I/O分配表。
[0035]图12是本技术控制回路连线图。
[0036]图13是本技术梯形程序图。
[0037]图中,1、驱动单元;11、驱动轮;12、主轴;13、轴承箱;14、主动齿轮;15、从动齿轮;16、轴承;17、轴承盖;18、曲轴;2、气缸单元;21、连杆;211、U形卡;22、气缸;221、叉形连接扣;222、排气孔;223、活塞;224、弹簧;225、进气阀板;226、排气阀板;23、进气过滤阀;231、进气管;3、储气罐;31、可调支撑架;4、气动压力单元;41、电接点压力表;42、输气管;43、安全阀;44、调节阀;45、控制线;5、控制箱;51、触摸屏。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39]如图1~10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输送皮带专用气泵,包括驱动单元1、气缸
单元2、储气罐3、固定在所述储气罐3侧面的用于释放高压气体的气动压力单元4和用于控制所述气动压力单元4的控制箱5。
[0040]本技术通过驱动单元1带动活塞223工作压缩空气,气动压力单元4通过测控压差的变化并把压差的数值传递到控制箱5进行处理,控制箱5可以通过触摸屏51输入设置相应参数并显示结果,PLC进行程序运算并将结果输出,继电器负责执行PLC输出指令。
[0041]所述驱动单元1设置在所述储气罐3的顶部,所述驱动单元1包括一对驱动轮11和轴承箱13,所述轴承箱13设置在所述储气罐3的顶部。所述轴承箱13内设置有齿轮组和与所述齿轮组相连的曲轴18,所述驱动轮11设置在所述轴承箱13的左右两侧,所述驱动轮11通过主轴12与所述齿轮组相连,所述驱动轮11的顶点为本技术的最高点。输送皮带带动所述驱动轮11转动,所述驱动轮11通过所述齿轮组带动所述曲轴18转动。
[0042]进一步,为了增加与输送皮带之间的摩擦力,所述驱动轮11的表面设置有花纹。
[0043]进一步,所述齿轮组包括一对设置在所述主轴12上的主动齿轮14和一对设置在所述曲轴18上的从动齿轮15,所述主动齿轮14与所述从动齿轮15啮合。
[0044]进一步,所述主轴12和曲轴18均通过轴承16可转动的固定在所述轴承箱13上。所述轴承箱13的外侧设置有与所述轴承16同轴心的轴承盖17,所述轴承盖17罩在所述轴承16上,用于保护所述轴承16防止损毁。
[0045]所述气缸单元2设置在所述驱动单元1正下方,所述气缸单元2设置在所述储气罐3内,所述气缸单元2用于把输送皮带传来的动能转化为高压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送皮带专用气泵,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单元(1)、气缸单元(2)、储气罐(3)、固定在所述储气罐(3)侧面的用于释放高压气体的气动压力单元(4)和用于控制所述气动压力单元(4)的控制箱(5);所述驱动单元(1)包括驱动轮(11)和设置在所述储气罐(3)顶部的轴承箱(13),所述轴承箱(13)内设置有通过主轴(12)与所述驱动轮(11)相连的齿轮组和与所述齿轮组相连的曲轴(18);输送皮带带动所述驱动轮(11)转动,所述驱动轮(11)通过所述齿轮组带动所述曲轴(18)转动;所述气缸单元(2)包括连杆(21)、气缸(22)和受所述气缸(22)内壁约束且可上下滑动的活塞(223),所述连杆(21)的一端通过连接结构Ⅰ与所述曲轴(18)可转动连接,所述连杆(21)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结构Ⅱ与所述活塞(223)可转动连接;所述气缸(22)的下半部设置有与所述气缸(22)连通的进气腔和排气腔,所述进气腔与所述排气腔的内壁上均设置有环形挡板;所述进气腔的底部与进气管(231)连通,所述进气管(231)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储气罐(3);所述进气腔的环形挡板上方设置有进气阀板(225),所述进气阀板(225)通过弹簧(224)固定在所述进气腔上半部,所述进气阀板(225)在所述弹簧(224)的弹力作用下抵在所述进气腔的环形挡板上;所述排气腔的底部与所述储气罐(3)连通,所述排气腔的环形挡板下方设置有排气阀板(226),所述排气阀板(226)通过弹簧(224)固定在所述排气腔的下半部,所述排气阀板(226)在所述弹簧(224)的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凯薛传文李安训王楠尹峰峰张建波邱胜峰
申请(专利权)人:利华益利津炼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