闩锁和锁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2403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20:34
一种闩锁,将第一物件锁定到第二物件。闩锁包括:壳体,固定到第一物件;锁定件,安置在壳体中,能相对于壳体沿纵向轴线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枢转,并且包括锁定部,当锁定件位于锁定位置时,其锁定部从壳体中伸出,当锁定件位于解锁位置时,其锁定部旋转缩进到壳体中;操作件,至少部分地安置在壳体中,操作件能相对于壳体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纵向移动;其中,操作件与锁定件联接,使得操作件的移动能转换为锁定件的枢转运动,当操作件位于第二位置时锁定件位于锁定位置,当操作件从第二位置纵向向前移动到第一位置时锁定件从锁定位置枢转到解锁位置。还公开了一种锁定结构。位置枢转到解锁位置。还公开了一种锁定结构。位置枢转到解锁位置。还公开了一种锁定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闩锁和锁定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闩锁,还涉及一种包含该闩锁的锁定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闩锁是一种常见的锁定件或紧固件,其能够相对于一个物件锁定和释放另一个物件。
[0003]通常,闩锁包括能旋转或移动的活动部件来实现其锁定和释放过程。因此,闩锁必须占据一定的活动空间以保证其功能能够被正常实施。然而,随着现代工业对产品要求的不断提升,需要闩锁占据的空间更小。特别地,在一些使用环境中,需要闩锁在某个方向上占据的空间尽可能小。因此,需要所谓的超薄型闩锁来满足这种使用需求。另一方面,处于生产成本和便于使用的考虑,期待闩锁具有尽可能少的部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对此,本申请提出一种闩锁,其能够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0005]根据本申请的一种闩锁,用于将第一物件能释放地锁定到第二物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闩锁包括:壳体,用于固定到所述第一物件;锁定件,安置在所述壳体中,能相对于所述壳体沿纵向轴线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枢转,并且包括锁定部,当所述锁定件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时,其锁定部从所述壳体中伸出,当所述锁定件位于所述解锁位置时,其锁定部旋转缩进到所述壳体中;操作件,至少部分地安置在所述壳体中,所述操作件能相对于所述壳体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纵向移动;其中,所述操作件与所述锁定件联接,使得所述操作件的移动能转换为所述锁定件的枢转运动,当所述操作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锁定件位于所述锁定位置,当所述操作件从所述第二位置纵向向前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锁定件从所述锁定位置枢转到所述解锁位置。
[000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彼此扣合形成并非封闭的容置空间,用以安置所述锁定件和所述操作件,其中,所述第一壳体用于固定到所述第一物件,所述第二壳体面向外侧或所述第二物件,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锁定件能从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露出。
[000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定件还包括:锁定件本体,呈轴线沿纵向延伸的大致柱状;枢转轴,设置在所述锁定件本体的纵向两端,且沿所述锁定件本体的纵向两端分别沿纵向伸出,所述锁定件通过所述枢转轴能枢转地架设在所述第一壳体上,其中所述锁定部设置为从所述锁定件本体的外周向外径向延伸;以及第一凹槽,在所述锁定件本体的外周上沿径向内凹形成,且包括位于前方的第一凸轮面、位于所述第一凸轮面后方的周向延伸的第一周向面、连接在所述第一凸轮面和第一周向面之间的轴向延伸的第一轴向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轴向面相对的轴向延伸的第一开放侧。
[000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定件还包括第二凹槽,其在所述锁定件本体的外周上沿
径向内凹形成且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纵向后方,且包括位于前方的第二凸轮面、位于所述第二凸轮面后方的周向延伸的第二周向面、连接在所述第二凸轮面和第二周向面之间的轴向延伸的第二轴向面、以及与所述第二轴向面相对的轴向延伸的第二开放侧。
[000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定件沿着其枢转方向以中心对称的方式分布有两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从所述第一周向面靠近所述第一开放侧的一端延伸有圆弧形的过渡面。
[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作件大致呈左右对称的U形,包括两个纵向部、连接在所述两个纵向部的前端之间的横向部、从所述纵向部的后端沿横向向内延伸的抵靠部;当所述操作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抵靠部抵靠所述第一凸轮面并止挡于所述第一开放侧;当所述操作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抵靠部抵靠所述第一轴向面并止挡于所述第一周向面,当所述操作件从所述第二位置纵向向前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抵靠部从所述第一轴向面沿着所述第一凸轮面滑动,以迫使所述锁定件从所述锁定位置枢转到所述解锁位置。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作件还能移动到相对于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纵向后方的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当所述操作件位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锁定件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所述抵靠部抵靠所述第二轴向面并止挡于所述第二周向面,当所述操作件从所述第四位置相对于所述壳体纵向向前移动到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抵靠部从所述第二轴向面沿着所述第二凸轮面滑动,以迫使所述锁定件从所述锁定位置枢转到所述解锁位置。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作件还包括从所述纵向部沿厚度方向从所述壳体中伸出的突起部,当所述第一物件被接合到所述第二物件时,所述突起部能推抵所述第二物件而使得所述操作件相对于所述壳体从所述第四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三位置,其中所述厚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纵向和所述横向。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定件被容置在所述操作件的两个纵向部的内侧,使得所述操作件不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与所述锁定件重叠。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作件的横向部形成为拉环,供使用者进行拉动操作;所述壳体设有壳体环,所述壳体环位于所述容置空间的纵向前端,供使用者握持;所述横向部设置在所述壳体环围绕的空间内,当所述操作件位于其第一位置时,所述横向部最靠近所述壳体环的内侧,当所述操作件位于其第二位置时,所述横向部次靠近所述壳体环的内侧,当所述操作件位于其第四位置时,所述横向部最远离所述壳体环的内侧,当所述操作件位于其第三位置时,所述横向部次远离所述壳体环的内侧。
[00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作件的两个纵向部分别朝向内侧横向延伸形成横向弯折部,所述抵靠部形成在所述横向弯折部的末端,在所述横向弯折部上分别设有纵向延伸的柱,所述闩锁还包括第一弹性件,用以将所述操作件偏压向所述第四位置,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在所述操作件的所述柱上,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靠所述壳体的内侧和所述横向弯折部。
[00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与所述锁定件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其设置为将所述锁定件偏压向所述锁定位置。
[001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性件为扭簧,套设在所述锁定件的任一枢转轴上,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固定到所述锁定件,另一端固定到所述壳体。
[0018]根据本申请的一种锁定结构,包括:第一物件,能沿纵向被插入到第二物件中;根据本申请的闩锁,固定在所述第一物件的面向所述第二物件的侧面上,在所述第二物件上设置有供所述锁定部伸入的对应的锁定孔。
[001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闩锁插设于所述第一物件与所述第二物件之间的空隙中,所述闩锁的厚度不超过所述锁定件的最大直径尺寸,所述空隙的尺寸设计为大于所述操作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闩锁的整体厚度,且小于所述操作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闩锁的整体厚度。
附图说明
[0020]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附图中:
[0021]图1A至图1F分别是根据本申请的闩锁的主视图、后视图、左视图、右视图、俯视图、仰视图;图1G至图1J分别是该闩锁的不同角度的立体图;
[0022]图2是闩锁的分解立体图;
[0023]图3A和图3B是闩锁的第一壳体的不同角度的立体图;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闩锁(100),用于将第一物件(200)能释放地锁定到第二物件(300),其特征在于,所述闩锁(100)包括:壳体(110),用于固定到所述第一物件(200);锁定件(120),安置在所述壳体(110)中,能相对于所述壳体(110)沿纵向轴线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枢转,并且包括锁定部(122),当所述锁定件(120)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时,其锁定部(122)从所述壳体(110)中伸出,当所述锁定件(120)位于所述解锁位置时,其锁定部(122)旋转缩进到所述壳体(110)中;操作件(130),至少部分地安置在所述壳体(110)中,所述操作件(130)能相对于所述壳体(110)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纵向移动;其中,所述操作件(130)与所述锁定件(120)联接,使得所述操作件(130)的移动能转换为所述锁定件(120)的枢转运动,当所述操作件(13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锁定件(120)位于所述锁定位置,当所述操作件(130)从所述第二位置纵向向前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锁定件(120)从所述锁定位置枢转到所述解锁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锁(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0)具有: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5),所述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5)彼此扣合形成并非封闭的容置空间,用以安置所述锁定件(120)和所述操作件(130),其中,所述第一壳体(111)用于固定到所述第一物件(200),所述第二壳体(115)面向外侧或所述第二物件(300),在所述第一壳体(111)和所述第二壳体(115)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口(113)和第二开口(116),所述锁定件(120)能从所述第一开口(113)和第二开口(116)露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闩锁(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120)还包括:锁定件本体(129),呈轴线沿纵向延伸的大致柱状;枢转轴(121),设置在所述锁定件本体(129)的纵向两端,且沿所述锁定件本体(129)的纵向两端分别沿纵向伸出,所述锁定件(120)通过所述枢转轴(121)能枢转地架设在所述第一壳体(111)上,其中所述锁定部(122)设置为从所述锁定件本体(129)的外周向外径向延伸;以及第一凹槽(123),在所述锁定件本体(129)的外周上沿径向内凹形成,且包括位于前方的第一凸轮面(123a)、位于所述第一凸轮面(123a)后方的周向延伸的第一周向面(123c)、连接在所述第一凸轮面(123a)和第一周向面(123c)之间的轴向延伸的第一轴向面(123b)、以及与所述第一轴向面(123b)相对的轴向延伸的第一开放侧(123d)。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闩锁(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120)还包括第二凹槽(124),其在所述锁定件本体(129)的外周上沿径向内凹形成且位于所述第一凹槽(123)的纵向后方,且包括位于前方的第二凸轮面(124a)、位于所述第二凸轮面(124a)后方的周向延伸的第二周向面(124c)、连接在所述第二凸轮面(124a)和第二周向面(124c)之间的轴向延伸的第二轴向面(124b)、以及与所述第二轴向面(124b)相对的轴向延伸的第二开放侧(124d)。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闩锁(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件(120)沿着其枢转方向以中心对称的方式分布有两组第一凹槽(123)和第二凹槽(124);从所述第一周向面(123c)靠近所述第一开放侧的一端延伸有圆弧形的过渡面(123e)。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闩锁(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130)大致呈左右对称的U形,包括两个纵向部(131)、连接在所述两个纵向部(131)的前端之间的横向部(132)、从所述纵向部(131)的后端沿横向向内延伸的抵靠部(133);当所述操作件(13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抵靠部(133)抵靠所述第一凸轮面(123a)并止挡于所述第一开放侧(123d);当所述操作件(13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抵靠部(133)抵靠所述第一轴向面(123b)并止挡于所述第一周向面(123c),当所述操作件(130)从所述第二位置纵向向前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抵靠部(133)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景耀
申请(专利权)人:索斯科锁定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