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活体识别的双波长静脉识别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2277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20:03
一种用于活体识别的双波长静脉识别设备,包括外壳、分光平片、近红外光源、可见光源、摄像装置和主控板。其中,外壳上设有手指放置区;分光平片位于手指放置区的下方,与手指放置区所在的平面呈夹角设置;近红外光源位于手指放置区的上方或侧方;可见光源位于分光平片的下方;摄像装置位于分光平片的侧方;主控板位于外壳内部,与近红外光源、可见光源、摄像装置通信连接。通过分光平片对近红外光源和可见光源实现分光,分别采集待检测手指在近红外光下的指静脉图像和可见光下的手指皮肤表面图像,然后对采集到的指静脉图像和手指皮肤表面图像进行预处理、特征比对、识别等算法区分带采集对象是否为活体,可以有效避免假体攻击。可以有效避免假体攻击。可以有效避免假体攻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活体识别的双波长静脉识别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手指静脉识别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活体识别的双波长静脉识别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静脉识别是利用静脉中的血红蛋白对波长在700

1OOOnm附近的近红外线的吸收作用,从而形成清晰的静脉血管图像,转换成数字特征后进行身份识别的技术。静脉隐藏在人体内部,在日常活动下不会像指纹、人脸等留下痕迹,而且每个人每根手指的静脉纹路均不相同,因此可以作为身份识别的生物特征,并具有高安全、不易盗取等优势。但随着静脉识别技术广泛的推广应用,其安全性接受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在其应用过程中,难以避免入侵者会利用自制设备采集原始手指静脉图像,然后再打印到假体上进行攻击。由此可见,对于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而言,如何实现静脉识别设备的活体检测功能,有效避免假体攻击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活体识别的双波长静脉识别设备,该设备可以有效检测带检测用户是否为活体,有效防止假体攻击。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用于活体识别的双波长静脉识别设备,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设有手指放置区;分光平片,所述分光平片位于所述手指放置区的下方,与手指放置区所在的平面呈夹角设置;近红外光源,所述近红外光源位于所述手指放置区的上方或侧方;可见光源,所述可见光源位于所述分光平片的下方;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位于所述分光平片的侧方;主控板,所述主控板位于外壳内部,与所述近红外光源、可见光源、摄像装置通信连接。
[0006]优选地,所述分光平片与所述手指放置区所在的平面夹角为30

60度。
[0007]优选地,所述壳体朝向所述摄像装置的内侧面为黑色。
[0008]优选地,所述用于活体识别的双波长静脉识别设备还包括:保护装置,所述保护装置位于手指放置区和分光平片之间。
[0009]优选地,所述保护装置为透光玻璃。
[0010]优选地,所述用于活体识别的双波长静脉识别设备还包括:支撑装置,所述分光平片放置于所述支撑装置上。
[0011]优选地,所述支撑装置具有通孔,所述分光平片放置的表面积大于所述通孔的表面积。
[0012]优选地,所述用于活体识别的双波长静脉识别设备还包括:近红外滤光片,所述滤光片覆盖在所述近红外光源的表面。
[0013]优选地,所述近红外光源位于所述手指放置区的正上方。
[0014]优选地,所述近红外光源位于所述手指放置区的至少一侧。
[0015]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安装近红外光源和可见光源,并通过分光平片实现光谱分光,分别采集待检测手指在近红外光下的指静脉图像和可见光下的手指皮肤表面图像,然后对采集到的指静脉图像和手指皮肤表面图像进行预处理、特征比对、识别等区分带采集对象是否为活体,可以有效避免假体攻击。
附图说明
[0016]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001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活体识别的双波长静脉识别设备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分光平片工作原理图;
[0019]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于活体识别的双波长静脉识别设备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活体识别的双波长静脉识别设备,该静脉识别设备包括:外壳1、分光平片2、近红外光源3、可见光源4、摄像装置5和主控板6。其中,外壳1上设有手指放置区7;分光平片2位于手指放置区7的下方,与手指放置区7所在的平面呈夹角设置;近红外光源3位于手指放置区7的上方或侧方;可见光源4位于分光平片2的下方;摄像装置5位于分光平片2的侧方;主控板6位于外壳1内部,与近红外光源3、可见光源4、摄像装置5通信连接。通过安装近红外光源3和可见光源4,并通过分光平片2实现分光,分别采集待检测手指在近红外光下的指静脉图像和可见光下的手指皮肤表面图像,然后对采集到的指静脉图像和手指皮肤表面图像进行预处理、特征比对、识别等算法区分带采集对象是否为活体,可以有效避免假体攻击。
[0022]其中,分光平片2主要用于将入射光束分成具有一定光强比的透射与反射两束光,具体原理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选分光平片2的反射/透射比规格为80/20,光路L照射到分光平片2时,80%的光线被分光平片2反射,形成光路L1;20%的光线被分光平片透过,形成光路L2。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分光平片2的反射/透射比。
[0023]在一个实施例中,近红外光源包括左红外灯带8和右红外灯带9,左红外灯带8和右红外灯带9分别对称的分布在手指放置区7的左右两侧,左红外灯带8和右红外灯带9可以如图1所述,对称的分布在手指放置区7的侧上方,也可以对称的布置在手指放置区7的侧下方,在此不做限制。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近红外光源也可以为左红外灯带8或右红外灯带9的其中之一,或者如图3所示,近红外光源3也可以安装在静脉识别设备上方,只要保证近红外光源3能够充分照射到待检测的手指上即可,在此不做限制。
[0024]在一个实施例中,分光平片2与手指放置区7所在的平面夹角为30

60度,优选为45度,分光平片2倾斜设置可以减少设备的厚度,缩小设备体积,便于集成到其它智能设备中,扩大设备的使用场景。
[0025]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朝向摄像装置的内侧面为黑色。因为摄像装置视拍摄的范围为经过分光平片2反射的光谱图像和分光平片2后壳体内侧面,通过将壳体内侧面设置成黑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手指区域与背景区分开来,便于后期的图像处理,提取有效手指区域范围。
[0026]在本实施例的静脉识别设备中,具体工作流程为:当待检测的手指放在手指放置区7上时,主控板6接收到手指放置的信号,控制近红外光源3、可见光源4间隔发出不同波长的光线,其中,近红外光源3发出的近红外光穿透待检测的手指达到分光平片2,经分光平片2反射进入摄像装置5,摄像装置5采集到检测手指在近红外光下的指静脉图像;可见光源4发出的可见光穿透分光平片2到达待检测手指的表面,待检测手指的表面会反射携带手指皮肤表面信息的可见光,携带手指皮肤表面信息的可见光原路返回至分光平片2,并经分光平片2反射传播至摄像装置5,摄像装置5采集到可见光下的手指皮肤表面图像。静脉识别设备的处理器将待检测手指在近红外光下的指静脉图像和可见光下的手指皮肤表面图像进行预处理、特征比对、识别等,根据活体的生物特征,如:皮肤颜色、皮肤表面纹理等,判断是否为活体。
[0027]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活体识别的双波长静脉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活体识别的双波长静脉识别设备,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设有手指放置区;分光平片,所述分光平片位于所述手指放置区的下方,与手指放置区所在的平面呈夹角设置;近红外光源,所述近红外光源位于所述手指放置区的上方或侧方;可见光源,所述可见光源位于所述分光平片的下方;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位于所述分光平片的侧方;主控板,所述主控板位于外壳内部,与所述近红外光源、可见光源、摄像装置通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活体识别的双波长静脉识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光平片与所述手指放置区所在的平面夹角为30

60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活体识别的双波长静脉识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朝向所述摄像装置的内侧面为黑色。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活体识别的双波长静脉识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活体识别的双波长静脉识别设备还包括:保护装置,所述保护装置位于手指放置区和分光平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梦荧李学双赵国栋张烜
申请(专利权)人:圣点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