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多层次造景用植物墙,包括缸体,所述缸体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垫板,所述缸体的上端安装插设有悬挂架,所述悬挂架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两个对称的伸缩环,两个所述伸缩环内共同固定安装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延伸至悬挂架外侧,所述连杆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调整扣,所述连杆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多个固定支架,多个所述固定支架共同连接有渗透网,所述渗透网背离悬挂架的一侧上设置有多个植物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设计导管和软管的配合,使得水能够在悬挂架内和缸体内循环往复利用,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同时缸体和悬挂架的分层设计可以根据植物对水的需求,培育多种类的植物。的植物。的植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层次造景用植物墙
[0001]本技术涉及园林造景
,尤其涉及多层次造景用植物墙。
技术介绍
[0002]因工业化对城市的影响,城市环境受到了大量的污染,生态环境恶化日趋严重,人们对改善居住及生态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在城市中大力种植绿色植物,使绿色回归城市,是改善居住及生态环境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如何在高密度人居环境中充分合理地利用空间,改善绿化结构,提高绿化覆盖率,垂直绿化技术在这方面有独特的作用。传统的垂直绿化,就是在墙壁、阳台、窗台、屋顶、棚架等处栽种攀缘植物,增加房屋的绿化覆盖率。
[0003]但是现有的植物墙装置技术有许多方面的不足,一是植物选择种类单一,在质的方面有待于改善,二是受植物栽植容器及固定构件的限制,绿化技术单一,不能做到造景深度的变化,三是植物墙的浇灌方式不合理造成大量水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多层次造景用植物墙。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多层次造景用植物墙,包括缸体,所述缸体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垫板,所述缸体的上端安装插设有悬挂架,所述悬挂架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两个对称的伸缩环,两个所述伸缩环内共同固定安装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延伸至悬挂架外侧,所述连杆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调整扣,所述连杆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多个固定支架,多个所述固定支架共同连接有渗透网,所述渗透网背离悬挂架的一侧上设置有多个植物袋。
[0007]优选地,所述悬挂架的左侧壁开设有多个一号贯穿口,每个所述一号贯穿口内均插设有注水软管,每个所述注水软管上均开设有多个滴灌孔。
[0008]优选地,每个所述注水软管的左端贯穿一号贯穿口并延伸至悬挂架外侧,每个所述注水软管的右端穿插固定在渗透网上,每个所述同一侧的注水软管的端口共同插设在多端口导管上,每个所述多端口导管的上端封闭,下端不封闭。
[0009]优选地,所述缸体内部的左端固定安装有吸水泵,所述吸水泵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导管,所述缸体的的左侧壁上开设有二号贯穿口,所述导管的另一端插设在二号贯穿口内并延伸至缸体外侧。
[0010]优选地,所述左侧多端口导管的下端与位于缸体外侧的导管互相连接,所述右侧多端口导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排水管。
[0011]优选地,所述悬挂架内壁上贴附有防水保护层,所述防水保护层位于悬挂架和渗透网之间,所述防水保护层的下端一直延伸至缸体内。
[0012]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通过采用吸水泵将缸体内的水吸收到导管内,再通过导管运输到多
端口导管,然后运输到注水软管内,再通过注水软管上的滴灌孔滴渗透网上,通过渗透网吸水,将水分运输到种植的绿植根部,未利用的水会通过排水管和渗透网流回缸体内。
[0014]2、本技术通过植物袋的设计,可以同时培育多种植物,只需要将需要要培养的植物放置到植物袋中便能够达到培育效果,同时通过伸缩环可以调整植物墙的造景深浅度。
[0015]3、本技术采用了缸体和悬挂架分层的设计,使得缸体内可以培育大量的水培植物或者高大的需水植物,悬挂架上的植物袋可以用于培育一些需水量小的家庭植物。
[0016]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设计导管和软管的配合,使得水能够在悬挂架内和缸体内循环往复利用,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同时缸体和悬挂架的分层设计可以根据植物对水的需求,培育多种类的植物。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多层次造景用植物墙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多层次造景用植物墙的悬挂架的部分放大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多层次造景用植物墙的连杆的部分放大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多层次造景用植物墙的伸缩环的部分放大图。
[0021]图中:1缸体、2垫板、3悬挂架、4固定支架、5渗透网、6植物袋、7一号贯穿口、8注水软管、9滴灌孔、10多端口导管、11吸水泵、12导管、13二号贯穿口、14排水管、15防水保护层、16伸缩环、17连杆、18调整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参照图1
‑
4,多层次造景用植物墙,包括缸体1,缸体1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垫板2,缸体1的上端安装插设有悬挂架3,所述悬挂架3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两个对称的伸缩环16,两个所述伸缩环内共同固定安装有连杆17,所述连杆17的两端延伸至悬挂架3外侧,所述连杆17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调整扣18,所述连杆17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多个固定支架4,多个固定支架4共同连接有渗透网5,渗透网5背离悬挂架3的一侧上设置有多个植物袋6。
[0024]通过将缸体1和悬挂架3分层的设计,使得缸体1内可以培育大量的水培植物或者高大的需水植物,悬挂架3上的植物袋可以用于培育一些需水量小的家庭植物,同时可以通过安装在伸缩环16上的连杆17调整植物墙的造景深浅。
[0025]悬挂架3的左侧壁开设有多个一号贯穿口7,每个一号贯穿口内均插设有注水软管8,每个注水软管8上均开设有多个滴灌孔9,通过滴灌孔9将水分运输到渗透网5上,然后通过渗透网5运输到植物的根系,这样能够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0026]每个注水软管8的左端贯穿一号贯穿口7并延伸至悬挂架3外侧,每个注水软管8的右端穿插固定在渗透网5上,每个同一侧的注水软管8的端口共同插设在多端口导管10上,每个多端口导管10的上端封闭,下端不封闭,缸体1内部的左端固定安装有吸水泵11,吸水泵1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导管12,缸体1的的左侧壁上开设有二号贯穿口13,导管12的另一端
插设在二号贯穿口13内并延伸至缸体1外侧,左侧多端口导管10的下端与位于缸体1外侧的导管12互相连接,右侧多端口导管1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排水管14。
[0027]采用吸水泵11将缸体1内的水吸收到导管12内,再通过导管12运输到左侧多端口导管10内,然后运输到注水软管8内,再通过注水软管8上的滴灌孔9滴在渗透网5上,通过渗透网5吸水,将水分运输到种植的绿植根部,未利用的水会通过排水管14和渗透网5流回缸体内。
[0028]悬挂架3内壁上贴附有防水保护层15,防水保护层15位于悬挂架3和渗透网5之间,防水保护层15的下端一直延伸至缸体1内,通过在悬挂架3和渗透网5之间安装防水保护层15是为了避免水会渗透到悬挂架3甚至渗透到外侧,防止损害悬挂架3。
[0029]本技术在使用时,在缸体1内注入大量的水,然后再缸体1内培育水培植物,在植物袋6内培育多种观赏植物,然后打开吸水泵11将缸体1内的水吸收到导管12内,再通过导管12运输到左侧的多端口导管10内,然后再运输到注水软管8内,再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层次造景用植物墙,包括缸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1)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垫板(2),所述缸体(1)的上端安装插设有悬挂架(3),所述悬挂架(3)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两个对称的伸缩环(16),两个所述伸缩环内共同固定安装有连杆(17),所述连杆(17)的两端延伸至悬挂架(3)外侧,所述连杆(17)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调整扣(18),所述连杆(17)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多个固定支架(4),多个所述固定支架(4)共同连接有渗透网(5),所述渗透网(5)背离悬挂架(3)的一侧上设置有多个植物袋(6);所述悬挂架(3)的左侧壁开设有多个一号贯穿口(7),每个所述一号贯穿口内均插设有注水软管(8),每个所述注水软管(8)上均开设有多个滴灌孔(9);每个所述注水软管(8)的左端贯穿一号贯穿口(7)并延伸至悬挂架(3)外侧,每个所述注水软管(8)的右端穿插固定在渗透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宁,韩志永,石春林,张天文,沈世奇,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健康岛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