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容检测引脚电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1863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1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容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容检测引脚电连接结构,包括绝缘壳,且绝缘壳由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组成,夹持片,设置在绝缘壳的内部,所述夹持片的末端为弯曲状,所述夹持片5的形状为W形,所述夹持片的外表面开设有插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各个零部件之间的配合使用,使得在对电容进行检测过程中,能够通过夹持片对片状的电容引脚进行夹持,同时通过加强筋将插孔内部的表笔进行固定,使得表笔的导电件与插孔紧密接触,进而在检测过程中,能够保证表笔与电容引脚均能够与夹持片进行紧密接触,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容检测引脚电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容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电容检测引脚电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容具有耦合、滤波、谐振和补偿等作用,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的内部,如电视机、笔记本电脑等产品,而在电容在使用时需要对其进行检测,以辨别好坏,现有的电容在检测过程中,都是手持万用表的表笔直接与电容的引脚进行接触,然后根据万用表显示的数据来判断电容的好坏,而电容的引脚有柱状和片状,而当采用手持万用表表笔直接与电容的片状引脚相接触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因表笔的导电件为圆柱状,而电容的引脚为片状,进而在检测过程中容易出现表笔与电容的片状引脚两个导电件之间接触不稳定,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容检测引脚电连接结构,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手持万用表表笔直接与片状电容引脚接触检测时,容易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0005]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7]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容检测引脚电连接结构,包括绝缘壳,且绝缘壳由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组成;
[0008]夹持片,设置在绝缘壳的内部,所述夹持片的末端为弯曲状,所述夹持片的形状为W形,所述夹持片的外表面开设有插孔。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通过安装在第二外壳侧面的插接杆和卡块以及开设在第一外壳表面的卡槽进行组合安装。
[0010]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壳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粘合有弹性筋。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内壁对称设置有卡条,所述卡条的材质为绝缘材质。
[0012]进一步地,所述夹持片为金属片折弯成型的,且夹持片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的特性。
[0013]进一步地,所述夹持片的末端与卡条之间卡接配合。
[0014]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通过设置夹持片、卡条和加强筋以及与其他的零部件之间的配合使用,使得在对电容进行检测过程中,将绝缘壳的下端对准电容的引脚后向下按压,通过安装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内部的夹持片对电容引脚进行夹持,夹持完成后,将万用表的表笔
从通孔处的位置插入,使得万用表的表笔末端插入插孔的内部,进而与夹持片进行接触,同时表笔的绝缘部分会在通孔内壁粘合的加强筋的作用下进行固定,进而在检测过程中,能够保证表笔与电容引脚均能够与夹持片进行紧密接触,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侧视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部分结构平面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对电容引脚检测结构变化示意图。
[0024]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第一外壳;2、第二外壳;3、通孔;301、弹性筋;4、卡条;5、夹持片;501、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7]实施例:一种电容检测引脚电连接结构,在电容检测过程中,如对型号为CBB61的电容进行检测,常采用的方式是通过手持万用表的表笔与电容的引脚直接接触,然后通过万用表显示的数据来判断电容的好坏,但采用此方式容易造成表笔与电容引脚两个导电件之间无法紧密接触,容易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影响判断;在本案中,参照附图1

附图6,包括绝缘壳,且绝缘壳由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组成,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通过安装在第二外壳2侧面的插接杆和卡块以及开设在第一外壳1表面的卡槽进行组合安装,通过将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采用组合安装的方式,进而能够便于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之间能够快速地拆卸与安装,同时便于夹持片5的安装与更换。绝缘壳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3,通过开设通孔3,便于万用表的表笔能够插入绝缘壳的内部与夹持片5进行接触;通孔3的内壁粘合有弹性筋301,通过设置弹性筋301,进而能够通过其特性,对通孔3内部插入的表笔进行固定,保证表笔的稳定。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的内壁对称设置有卡条4,卡条4的材质为绝缘材质,通过设置卡条4,进而能够对夹持片5进行卡接,避免在拆卸过程中,电容引脚会带动夹持片5移出绝缘壳的内部;
[0028]参照图1至图6,该装置还包括夹持片5,且夹持片5设置在绝缘壳的内部,夹持片5
的末端为弯曲状,通过将其末端设置为弯曲状,进而能够与卡条4进行卡接配合,避免在检测完成后,装置与电容引脚分离时,夹持片5会被引脚带出绝缘壳内部的现象。夹持片5为金属片折弯成型的,夹持片5的形状为W形,且夹持片5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的特性,夹持片5的末端与卡条4之间卡接配合,夹持片5的外表面开设有插孔501,通过设置插孔501,进而在对电容检测时,将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分离后,将夹持片5对应安装在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中任意一个的内部,再将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进行组合安装,然后将绝缘壳的下端对准电容引脚进行插接,在电容引脚进入绝缘壳的内部时,会与夹持片5的下端进行接触并挤压,随着绝缘壳的持续下移,电容引脚会持续进入夹持片5的内部,并且挤压夹持片5的下端会向两侧分离,以便于电容引脚的插接,当绝缘壳停止移动时,下端被挤压分离的夹持片5会产生反向复位的作用力,在此作用力下夹持片5开始对电容引脚进行夹持,然后再将万用表的表笔从通孔3的内部插入,使得表笔的下端插入到插孔501的内部,并在弹性筋301的作用下,使得表笔被固定,进而使得表笔与夹持片5紧密连接,从而保证万用表显示的结果准确。
[0029]作为本案当中另一种实施例,可将绝缘壳设置为一体,在绝缘壳的内壁开设凹槽,同时将夹持片5的末端弯曲向外部弯曲,利用夹持片5可形变的特性,将夹持片5从绝缘壳的下端进行安装并固定,进而也能够实现对夹持片5的安装与固定,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
[0030]以上实施例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检测引脚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壳,且绝缘壳由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组成;夹持片(5),设置在绝缘壳的内部,所述夹持片(5)的末端为弯曲状,所述夹持片(5)的形状为W形,所述夹持片(5)的外表面开设有插孔(5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容检测引脚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通过安装在第二外壳(2)侧面的插接杆和卡块以及开设在第一外壳(1)表面的卡槽进行组合安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容检测引脚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德晓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塔塔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