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体实验生物的体能训练笼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18545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18: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活体实验生物的体能训练笼具,所述笼具包括内笼和外笼,所述内笼至少部分交叉重叠设置于外笼内,并与外笼合围形成空间可变的交叠空间,所述交叠空间为活体实验生物的活动限制空间,所述体能训练器材设置在活动限制空间内且靠近内笼伸入外笼的一端设置,当交叠空间变化为仅余体能训练器材上的活动范围时,通过定时、定速控制体能训练器材运行以对活体生物进行强制体能训练。通过交叉重叠设置的内笼和外笼结构,能够根据需要改变内笼和外笼的交叠空间,实现将活体实验生物从一个较大的活动空间限制到体能训练器材上的活动范围内,避免将其移出笼具更换环境引起的应激反应。的应激反应。的应激反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体实验生物的体能训练笼具


[0001]本技术涉及生物实验器材
,特别涉及一种活体实验生物的体能训练笼具。

技术介绍

[0002]运动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抵抗疾病入侵、延长寿命的积极手段。适量的体育运动已被证实可从增强体质、延缓大脑及其他组织器官衰老、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消化系统功能、调节内分泌功能等多个方面来促进机体健康。而运动过度、缺乏运动、甚至久坐则对人有害无益。目前,国内外有很多学者关注于比较不同强度的运动对各器官功能的影响以及相关机制,而在此类研究中,除了人体,小鼠、大鼠等活体实验生物是最为广泛使用的研究对象。
[0003]在既往针对运动与机体健康的相关研究中,一般采用跑台或饲养笼内放置滚轮来实现活体实验生物的运动行为。现有技术方案中,使用跑台需有专人每天定时将动物取出,置于跑台使其运动,不仅需要全程监测,在动物掉落时及时将其放回跑台,还需在其抗拒运动时给予一定的刺激强迫其运动,高度依赖于实验人员的操作与动物的依从性。而使用饲养笼内放置滚轮让动物自由活动,则无法保证其定时、定量的运动行为,从而影响了运动强度的可控性以及实验结论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活体实验生物的体能训练笼具,用以解决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活体实验生物的体能训练笼具,所述笼具包括内笼和外笼,所述内笼至少部分交叉重叠设置于外笼内,并与外笼合围形成空间可变的交叠空间,所述交叠空间为活体实验生物的活动限制空间,体能训练器材设置在活动限制空间内且靠近内笼伸入外笼的一端设置,当交叠空间变化为仅余体能训练器材上的活动范围时,通过控制体能训练器材运行以对活体生物进行强制体能训练。
[0006]优选的,所述内笼通过一滑轨活动嵌套在外笼内。
[0007]优选的,体能训练器材可以是小型履带机或一侧开放式的滚筒训练笼。
[0008]优选的,所述内笼为横向圆柱笼体,体能训练器材为嵌套在所述内笼中且其一侧开放式的滚筒训练笼,所述滚筒训练笼的开放端朝向内笼突出于外笼的一端设置。
[0009]优选的,所述滚筒训练笼的中心轴与一动力输出部件动力连接,由动力输出部件控制定时、定速其旋转,以对活体生物进行强制体能训练,并精确控制其运动量。
[0010]优选的,所述滑轨固定设置在所述外笼的内侧顶部,所述内笼活动吊装在所述滑轨上。
[0011]优选的,所述内笼突出于外笼的一端端部固定设有投食器和饮水罐。
[0012]本技术所述一种活体实验生物的体能训练笼具,其通过交叉重叠设置的内笼
和外笼结构,能够根据需要改变内笼和外笼的交叠空间,从而改变活体实验生物的活动空间,实现将活体实验生物从一个较大的活动空间限制到体能训练器材上的活动范围内,从而不需要在饲养笼和训练笼之间反复更换,通过控制体能训练器材的动力控制部件控制其运行,即可对活体生物进行强制体能训练。所述一种活体实验生物的体能训练笼具,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避免实验人员全程手动操作,能够在日常饲养环境中有效实现活体实验生物的强制运动,并精确控制其运动量,同时避免将其移出笼具更换环境引起的应激反应。
[0013]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活体实验生物的体能训练笼具的主剖视图;
[0016]图2为沿图1中A

A的剖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活体实验生物的体能训练笼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9]本技术提供一种活体实验生物的体能训练笼具,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笼具包括内笼1和外笼2、以及设置于内笼1中的体能训练器材,所述内笼1至少部分交叉重叠设置于外笼2内,并与外笼2合围形成空间可变的交叠空间,所述交叠空间为活体实验生物的活动限制空间;体能训练器材设置在活动限制空间内且靠近内笼1伸入外笼2的一端设置,当交叠空间变化为仅余体能训练器材上的活动范围时,通过控制体能训练器材运行以对活体生物进行强制体能训练。
[0020]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内笼1和外笼2交错设置,所述内笼1的一端伸入外笼2内,所述内笼1通过一滑轨4活动嵌套在外笼2内,并能够沿滑轨4相对外笼2做左右位移动作,从而改变内笼1和外笼2之间交叠空间的大小。正常情况下,活体实验生物位于内笼1中,由于如果将滑轨4设置在外笼2内侧底部,那么当内笼1相对外笼2滑动时,容易将内笼1中的活体实验生物夹伤。因此,如图1所示,所述滑轨4固定设置在所述外笼2的内侧顶部,所述内笼1通过滑块活动吊装在所述滑轨4上,通过将滑轨4设置在顶部,从而避免内笼1相对外笼2滑动时容易夹伤活体实验生物的问题。
[0021]设置在内笼1中的体能训练器材可以是小型履带机或一侧开放式的滚筒训练笼3。如图2所示,当所述内笼1为横向圆柱笼体,体能训练器材优选为嵌套在所述内笼1中且其一侧开放式的滚筒训练笼3,所述滚筒训练笼3的开放端朝向内笼1突出于外笼2的一端设置,方便活体生物在交叠空间缩小时回退至滚筒训练笼3中。具体的,所述滚筒训练笼3的中心轴与一动力输出部件动力连接,由动力输出部件控制其旋转,以对活体生物进行强制体能训练。
[0022]所述滑轨4上设有行程起始点和行程终点,当内笼1相对外笼2位于滑轨4的行程起始点时,所述内笼1和外笼2之间形成的交叠空间最大,活动生物的活动空间也较大,此时,
交叠空间相当于一个正常的养殖笼;当内笼1相对外笼2滑动位移至滑轨4的行程终点时,所述内笼1和外笼2之间形成的交叠空间最小,而最小交叠空间将活体生物的活动空间限制在体能训练器材上,因此,当需要对活体生物进行体能训练实验时,仅需要控制内笼1相对外笼2滑动位移至滑轨4的行程终点,即可迫使活体生物移动并限制在体能训练器材上,然后通过控制体能训练器材的动力控制部件控制其运行,即可对活体生物进行强制体能训练。
[0023]本技术所述内笼1和外笼2的相对运动可以通过电路实现自动控制,如图3所示,所述行程起始点和行程终点上分别设有行程起始开关8和行程终点开关7,所述行程起始开关8和行程终点开关7均与所述滑轨4的控制模块通信连接;通过行程起始开关8和行程终点开关7与滑轨4的控制关联,实现自动控制所述活体实验生物的体能训练笼体功能上的变化。优选的是,所述行程起始开关8和行程终点开关7均可以选用光电开关。
[0024]为避免活体生物在训练的过程中进食,影响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投食器6和饮水罐5固定设置在所述内笼1突出于外笼2的一端端部。...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体实验生物的体能训练笼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笼具包括内笼和外笼,所述内笼至少部分交叉重叠设置于外笼内,并与外笼合围形成空间可变的交叠空间,所述交叠空间为活体实验生物的活动限制空间,体能训练器材设置在活动限制空间内且靠近内笼伸入外笼的一端设置,当交叠空间变化为仅余体能训练器材上的活动范围时,通过控制体能训练器材运行以对活体生物进行强制体能训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活体实验生物的体能训练笼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笼通过一滑轨活动嵌套在外笼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活体实验生物的体能训练笼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体能训练器材是小型履带机或一侧开放式的滚筒训练笼。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活体实验生物的体能训练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锦石岩岩朱敬先胡晓青周毕云敖英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