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理防控叶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21716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1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叶蝉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物理防控叶蝉装置,茶树丛底部铺设有声波传输管;声波传输管连接声波发射器;声波发射器连接智能控制箱;智能控制箱设置在控制箱平台顶部;控制箱平台上设置有太阳能发电板;控制箱平台底部连接平台支撑杆;太阳能发电板连接蓄电池;蓄电池通过逆变器连接智能控制箱;智能控制箱一端连接信号天线;声波传输管底部设置有声波传输管支架;每棵茶树下方设置的声波传输管顶部设置有声波扩散器;声波扩散器开口指向茶树内;声波扩散器前段的声波传输管上通过声波传感器支架设置有声波传感器,解决如何通过声波干扰影响叶蝉交配繁殖达到防治叶蝉的问题。治叶蝉的问题。治叶蝉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物理防控叶蝉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叶蝉防治
,具体涉及一种物理防控叶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叶蝉属于一个科,称叶蝉科,属昆虫纲半翅目头喙亚目叶蝉总科,因危害植物叶片而得名,国内已发现1000多种。叶蝉在危害植物时将针管般的口器刺入植物叶片或茎脉中吸取养分并注入毒素,导致植物营养丢失、叶片卷缩枯烧、传播植物病毒等;部分叶蝉在危害植物时还分泌蜜露,蜜露在植物叶片上影响光合作用,引发煤污病。叶蝉科中主要危害种类有:茶叶上的假眼小绿叶蝉和茶小绿叶蝉、苹果上的苹果小绿叶蝉、葡萄上的葡萄斑叶蝉、水稻小麦上的黑尾叶蝉、桃树上的桃小绿叶蝉等。这些叶蝉均可使农作物发生病变,造成减产,发生病害等。
[0003]叶蝉危害植物种类多样,几乎全部植物上都有不同种类的叶蝉,在南方食物缺乏的冬季叶蝉可迁移至其它植物上越冬,在北方叶蝉一般以卵的方式越冬。为此市场上急需一款能够防治叶蝉的设备。
[0004]在繁殖季节时叶蝉可通过寄主植物发出一定频率声波信号来进行种内交流或种间交流,此信号为振动信号,信号延寄主植物传播,每一种叶蝉都有相应的声波频率,同一种叶蝉雌雄虫同样也有各自相应的声波频率。在寻找配偶时,雌雄叶蝉会进行相应的声波频率响应对接,在雄虫或雌虫听到对方鸣声时会做出相应的声波回应,以此声信息来判断对方叶蝉位置,寻找到对方完成交配。利用叶蝉在进行信息交流时是一些声波信号,我们可通过专业设备制备一种干扰声来干扰叶蝉进行信息交流,达到干扰雌雄叶蝉无法判断对方具体位置的目的,从而无法相遇无法完成交尾。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理防控叶蝉装置,解决如何通过声波干扰影响叶蝉交配繁殖达到防治叶蝉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物理防控叶蝉装置,包括茶树、智能控制箱、声波发射器、声波传输管、控制箱平台、太阳能发电板、太阳板转轴、蓄电池、平台支撑杆、信号天线、平台转轴、驱动电机、声波传输管支架、声波扩散器、声波传感器、声波传感器支架;茶树丛底部铺设有声波传输管;声波传输管连接声波发射器;声波发射器连接智能控制箱;智能控制箱设置在控制箱平台顶部;控制箱平台上设置有太阳能发电板;控制箱平台底部连接平台支撑杆;太阳能发电板连接蓄电池;蓄电池通过逆变器连接智能控制箱;智能控制箱一端连接信号天线;声波传输管底部设置有声波传输管支架;每棵茶树下方设置的声波传输管顶部设置有声波扩散器;声波扩散器开口指向茶树内;声波扩散器前段的声波传输管上通过声波传感器支架设置有声波传感器。
[0008]进一步,所述智能控制箱内设置有控制器、信号收发器、声波变频驱动器、声波传
感接收器。
[0009]进一步,所述声波传输管为双层管壁结构设置;声波传输管内部设置有传声内管;传声内管外侧包裹设置有回声管;声波传输管末端传声内管与回声管连通;传声内管与回声管连接处为弧形结构设置;声波传输管末端外侧设置有消音堵头;传声内管上设置有发声孔;发声孔在传声内管上为放射状设置;发声孔通过声管连接声波扩散器。
[0010]进一步,所述声波传输管支架下部设置有支架杆;支架杆为伸缩结构设置;支架杆上设置有限位孔;支架杆底部设置有支架座;支架座两侧设置有固定钉。
[0011]进一步,所述控制箱平台与平台支撑杆连接处设置有平台转轴;平台转轴连接驱动电机;控制箱平台与太阳能发电板连接处设置有太阳板转轴。
[0012]①
在茶树丛中按照声波发射器最大功率范围排布相应长度声波传输管;
[0013]②
通过声波传输管支架调节声波传输管的合适工作高度;
[0014]③
将两段声波传输管分别连接在声波发射器两段;
[0015]④
将声波发射器与智能控制箱和蓄电池连通;
[0016]⑤
通过声波传感器监测栖息在茶树上叶蝉发出交配信号的声波频率,收集到智能控制箱内的声波传感接收器进行处理,通过控制器的控制将相同频率的干扰声波通过声波变频驱动器驱动声波发射器发送,干扰声波随声波传输管传送到每棵茶树下方的声波扩散器上;通过声波扩散器发送干扰声波扰乱叶蝉交配信号,从而到达防治目的。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够实现以下有益效果之一:
[0018]1.茶树丛底部铺设有声波传输管;声波传输管连接声波发射器;声波发射器连接智能控制箱;智能控制箱设置在控制箱平台顶部;控制箱平台上设置有太阳能发电板;控制箱平台底部连接平台支撑杆;太阳能发电板连接蓄电池;蓄电池通过逆变器连接智能控制箱;智能控制箱一端连接信号天线;声波传输管底部设置有声波传输管支架;每棵茶树下方设置的声波传输管顶部设置有声波扩散器;声波扩散器开口指向茶树内;声波扩散器前段的声波传输管上通过声波传感器支架设置有声波传感器,能够实现通过在一片茶树丛底部的铺设的声波传输管传输干扰声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中防治噪声小,不影响正常茶叶采收等其它劳务活动;每一棵茶树下对应设置的声波扩散器提高了防治干扰效果,在防治过程中声音损耗较小;由于不同种类的叶蝉都有不同频率的交配声波,通过声波传感器检测出装置设置位置的叶蝉交配声波频率,通过声波变频驱动器驱动声波发射器发出大功率相应频率的干扰声波,干扰叶蝉交配,从而达到声波高效防止叶蝉的目的。
[0019]2.所述智能控制箱内设置有控制器、信号收发器、声波变频驱动器、声波传感接收器,能够实现通设置的信号收发器实现远程控制控制功能,实现远程无线遥控装置的启动和关闭,通过设置的声波传感接收器实现装置的自动控制,在声波传感器检测到有叶蝉发出交配频率声波时,自动控制启动干扰声波发射器,提高防治效果。
[0020]3.所述声波传输管为双层管壁结构设置;声波传输管内部设置有传声内管;传声内管外侧包裹设置有回声管;声波传输管末端传声内管与回声管连通;传声内管与回声管连接处为弧形结构设置;声波传输管末端外侧设置有消音堵头;传声内管上设置有发声孔;发声孔在传声内管上为放射状设置;发声孔通过声管连接声波扩散器,能够实现通过设置的双层管壁的声波传输管降低干扰声波的传输损耗;在声波传输管末端设置的消音堵头使得干扰声波折返到回声管内;有利于降低干扰声波的传输损耗,提高防止叶蝉效果。
[0021]4.所述声波传输管支架下部设置有支架杆;支架杆为伸缩结构设置;支架杆上设置有限位孔;支架杆底部设置有支架座;支架座两侧设置有固定钉,能够实现通过伸缩结构设置的支架杆方便调整声波传输管的支撑高度,为在不同高度的茶树中放置声波传输管提供便利,使得声波扩散器安放在最佳工作高度,提高干扰声波发送功率。
[0022]5.所述控制箱平台与平台支撑杆连接处设置有平台转轴;平台转轴连接驱动电机;控制箱平台与太阳能发电板连接处设置有太阳板转轴,能够实现通过设置的平台转轴和太阳板转轴能够实时调整太阳能发电板的角度,提高太阳能发电板的发电功率,为大功率的声波发射器运行提供保障。
[00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理防控叶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茶树(1)、智能控制箱(2)、声波发射器(3)、声波传输管(4)、控制箱平台(5)、太阳能发电板(6)、太阳板转轴(7)、蓄电池(8)、平台支撑杆(9)、信号天线(10)、平台转轴(11)、驱动电机(12)、声波传输管支架(13)、声波扩散器(18)、声波传感器(19)、声波传感器支架(20);茶树(1)丛底部铺设有声波传输管(4);声波传输管(4)连接声波发射器(3);声波发射器(3)连接智能控制箱(2);智能控制箱(2)设置在控制箱平台(5)顶部;控制箱平台(5)上设置有太阳能发电板(6);控制箱平台(5)底部连接平台支撑杆(9);太阳能发电板(6)连接蓄电池(8);蓄电池(8)通过逆变器连接智能控制箱(2);智能控制箱(2)一端连接信号天线(10);声波传输管(4)底部设置有声波传输管支架(13);每棵茶树(1)下方设置的声波传输管(4)顶部设置有声波扩散器(18);声波扩散器(18)开口指向茶树(1)内;声波扩散器(18)前段的声波传输管(4)上通过声波传感器支架(20)设置有声波传感器(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理防控叶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控制箱(2)内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轩晨张锐范泽富王田珍刘宝宏候尧张文贵翟培雄杨光杰范泽金罗满先张敏邓艳郎平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猎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