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方法和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3421683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解码设备包括:第一解码器,用于根据通过对未编码数据进行编码而获得的第一编码数据,以及第二软输出数据,来执行第一解码,以生成第一软输出数据;第二解码器,用于根据通过对未编码数据进行交织和对交织的数据进行编码而获得的第二编码数据,以及第一软输出数据,来执行第二解码,以生成第二软输出数据;以及硬判定部件,用于通过对第一软输出数据进行硬判定,来输出解码数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解码方法和设备。本专利技术特别涉及用于对第一编码数据和第二编码数据进行重复解码的解码方法和设备。
技术介绍
数字通信系统采用了错误校验代码,用于校验在发送信道中所发生的代码错误。特别是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由于因相位调整而导致电波强度大幅度波动,因此很容易发生代码错误。因此,错误校验代码需要较高的校验能力。Turbo代码作为一种错误校验能力接近Shannon极限的错误校验代码,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且已经在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例如W-CDMA(宽带码分多址)或CDMA-2000中得到使用。图8为框图,示出了用于生成turbo代码的典型编码设备的结构。编码设备80位于例如通信系统的发送侧上,并且将作为未编码数据的信息序列U编码成turbo代码的PCCC(并行链接卷积代码),以将结果输出到外部,例如发送信道。如图8所示,编码设备80包括作为系统卷积编码器的第一编码器81和第二编码器82,以及用于对数据进行交织(重新排列)的交织器83。第一编码器81对输入的信息序列(系统部分)U进行编码,以产生冗余位P,并且将冗余位P输出到外部。交织器83将所接收的系统部分U的位重新排列成预定交织样式,以产生系统部分U’。系统部分U’被送到第二编码器82。第二编码器82对系统部分U’进行编码,以产生冗余位P’,并且将冗余位P’输出到外部。因此,编码设备80输出系统部分U、冗余位P、系统部分U’和冗余位P’。系统部分U和冗余位P对(U,P)被称为第一基本码(编码数据),而系统部分U’和冗余位P’对(U’,P’)被称为第二基本码E’。在本申请中,没有加撇号的数据指的是第一基本码或未经交织的数据;加撇号的数据指的是第二基本码或交织数据。对这样编码的turbo代码进行解码被称为turbo解码。在对第一基本码E进行解码的解码器和对第二基本码E’进行解码的解码器之间交换外部信息的同时,turbo解码执行解码重复。例如,在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2004-80508中所公开的解码器就是已知的用于turbo解码的现有解码器。图9为框图,示出了用于turbo解码的现有解码设备的结构。现有解码设备90对从图8的编码设备80提供的第一基本码E和第二基本码E’进行解码。如图9所示,现有解码设备90包括第一解码器91,用于对第一基本码E进行解码;第二解码器92,用于对第二基本码E’进行解码;交织器93,用于对数据进行交织;去交织器94和95,用于对数据进行去交织(将交织样式重新排列成原始样式);硬判定部件96,用于对软输出数据执行硬判定。第一解码器91和第二解码器92根据软输入/软输出解码方法对数据进行解码。作为软输入/软输出解码方法,还存在已知的SOVA(软输出Viterbi算法)和MAP(最大后验法)。例如,第一解码器91和第二解码器92根据作为MAP的例子的Max-Log-MAP算法对数据进行解码。根据Max-Log-MAP算法,Viterbi解码是根据被称为Trellis图的状态转换图来进行的。连接在各个时间点上的状态之间的路径与被解码的代码序列相对应。对所有可能路径都进行似然(路径度量)计算,并且将最大似然路径设定为生存路径,并且使用该路径上的数据序列作为解码数据。图10示出了在Max-Log-MAP算法中使用的Trellis图的例子。根据Max-Log-MAP算法,在点A上对数据进行解码时,计算自点A之前的第二位置(图中的起点)的路径度量和自点A之后的第一位置(图中的终点)的路径度量。用于在从Trellis图上的起点到终点的方向上(向下)进行Viterbi解码以计算路径度量的处理被称为“向前处理”。通过向前处理计算的路径度量被称为α路径度量。相反,用于在与向前处理相反的方向上(从终点到起点的方向向上方向)进行Viterbi解码以计算路径度量的处理被称为“向后处理”。通过向后处理计算的路径度量被称为β路径度量。此外,根据Max-Log-MAP算法,在向前处理或向后处理之后,计算用于连接α路径度量和β路径度量的分支的似然(分支度量),以从α路径度量、β路径度量和分支度量得到对数似然比率(LLR)和外部信息。对数似然比率或外部信息是作为软输入/软输出解码结果的软输出数据(可信度)。在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2004-80508中公开了其计算表达式。图11为示意图,示出了基于turbo解码的现有解码方法。现有解码方法是通过使用图9的现有解码设备来实施的。根据现有解码方法,在对第二基本码E’进行解码(1102)之前对第一基本码E进行解码(1101)。例如,第一解码器91使用所接收的第一基本码E和由去交织器94进行去交织的外部信息LE2,来对数据进行解码,以将外部信息LE1发送到交织器93。接下来,第二解码器92使用所接收的第二基本码E’和由交织器93进行交织的外部信息LE1’,来对数据进行解码,以将外部信息LE2’输出到去交织器94。此外,在对第一基本码E进行解码时,在进行向后处理(1104)之前进行向前处理(1103)。同样地,在对第二基本码E’进行解码时,在执行向后处理(1106)之前执行向前处理(1105)。然后,将对第一基本码E和第二基本码E’进行的解码处理定义为一个循环,并且该解码循环被重复N次(1107)。在用于第一基本码E和第二基本码E’的解码循环被重复N次之后,执行去交织处理(1108),接着是硬判定,以输出解码序列D(1109)。例如,去交织器95对由第二解码器92计算的对数似然比率L’进行去交织,并且硬判定部件96对去交织的对数似然比率L执行硬判定,以输出解码序列D。现已发现,使用现有的解码设备90,在重复解码N次之后,第二解码器92输出交织的对数似然比率L’,因此有必要对该比率进行去交织,以对其执行硬判定。另外,对于第二解码器92,向后处理接在向前处理之后,因此从数据的尾端到顶端输出对数似然比率L’。因此,该比率需要以逆序进行重新排列(从顶端到尾端)。同时,对于turbo解码,已知控制第一基本码E和第二基本码E’的解码重复次数(重复控制)的方法。图12为框图,示出了执行重复控制的现有解码设备的结构。如图12所示,除了包括图9的现有解码设备90的组件之外,现有解码设备120还包括用于重复控制的CRC(循环冗余检验)部件97。图13为示意图,示出了用于重复控制的现有解码方法。现有解码方法是通过使用图12的现有解码设备120来实施的。除了包括图11的解码方法的步骤之外,现有解码方法还包括CRC处理。如图13所示,在对第一基本码E进行解码处理(1110)期间,CRC检验与向前处理(1103)同时进行。例如,硬判定部件96对由去交织器94进行了去交织的外部信息LE2执行硬判定,并且CRC部件97对作为硬判定结果的解码序列D执行CRC。作为CRC的结果,如果发现了错误,则重复进行解码。在解码重复了N次之后,如图11所示,对对数似然比率L’进行去交织,接着对对数似然比率L进行硬判定,然后再次执行CRC检验(1111)。如果解码重复中作为CRC检验的结果,没有检测出错误,则不再重复解码。然后,对进行了CRC的外部信息LE2进行去交织,然后对其执行硬判定,以输出解码序列D。现在已经发现,根据现有解码设备1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解码设备,包括:第一解码器,用于根据通过对未编码数据进行编码而获得的第一编码数据以及第二软输出数据,来执行第一解码,以生成第一软输出数据;第二解码器,用于根据通过对未编码数据进行交织和编码而获得的第二编码数据以及第一软输 出数据,来执行第二解码,以生成第二软输出数据;以及硬判定部件,用于通过对第一软输出数据进行硬判定,来输出解码数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织尾正雄
申请(专利权)人:恩益禧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