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钢自动干预喂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215512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15:59
一种圆钢自动干预喂入装置,包括圆钢输送左机架和圆钢输送右机架,圆钢输送左机架的上部设圆钢左输送装置,圆钢输送右机架上设圆钢右输送装置;双排链轮驱动机构,与圆钢左、右输送装置传动连接,特点:还包括圆钢辅助送料装置,圆钢辅助送料装置包括拖架往复位移导向机构,拖架往复位移导向机构包括圆钢输送机架左固定座、圆钢输送机架右固定座和拖架前、后滑动导杆;拖架往复位移机构连同圆钢末端夹放机构及圆钢末端接触轮转动驱动机构移动地设置在拖架前、后滑动导杆上,圆钢末端夹放机构与拖架往复位移机构朝向下的一侧连接,圆钢末端接触轮转动驱动机构设在拖架往复位移机构朝向上的一侧。减轻作业强度、保障安全及保障轧球机的轧球效率。球机的轧球效率。球机的轧球效率。

Automatic intervention feeding device for round ste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圆钢自动干预喂入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钢球加工机的配套设施
,具体涉及一种圆钢自动干预喂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利用中频加热炉(通常简称“中频炉”,以下同)将圆钢加热至约1100℃,再由成球机即钢球成型机(简称“轧球机”)对加热的圆钢加工成钢球并对钢球淬火以及回火是目前普遍使用的钢球加工方式。具体地讲,由位于圆钢输送机架上的圆钢输送机构将圆钢以逐根方式送入中频炉,出中频炉进入轧球机。依据专业常识,圆钢是逐根且逐渐进入中频炉并逐根且逐渐行出中频炉而进入轧球机的,也就是说并不是待整根冗长的圆钢全部行出中频炉后再进入轧球机轧制成钢球的,而是加热与轧球相连贯的。例如圆钢的中部还尚在中频炉内加热,一端已完成了加热并逐渐进入轧球机,而另一端则尚未进入中频炉,以体现边进边出、边加热边轧球。圆钢的长度一般为6m,其平直度按照国家标准要求为5

以内。但是对于小直径的圆钢而言,由于长径比悬殊,因而弯曲较为明显,尤其是在物流环节的诸如运输吊装过程中容易导致部分圆钢产生不同程度的弯曲。存在弯曲瑕疵的圆钢在加热后愈专利技术显,导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钢自动干预喂入装置,包括一圆钢输送左机架(5)和一圆钢输送右机架(6),圆钢输送左机架(5)与圆钢输送右机架(6)两者处于同一直线上并且在该圆钢输送左机架(5)的上部设置有圆钢左输送装置(51),而在圆钢输送右机架(6)上设置有圆钢右输送装置(61);一双排链轮驱动机构(7),该双排链轮驱动机构(7)设置在圆钢输送左机架(5)的右端与圆钢输送右机架(6)的左端之间并且同时与所述圆钢左输送装置(51)以及圆钢右输送装置(61)传动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圆钢辅助送料装置(100),该圆钢辅助送料装置(100)包括一拖架往复位移导向机构(1),该拖架往复位移导向机构(1)设置在所述圆钢输送左机架(5)的右端上部与所述圆钢输送右机架(6)的左端上部之间,并且该拖架往复位移导向机构(1)包括一圆钢输送机架左固定座(11)、一圆钢输送机架右固定座(12)、一拖架前滑动导杆(13)和一拖架后滑动导杆(14),圆钢输送机架左固定座(11)具有一圆钢输送机架左固定座底板,该圆钢输送机架左固定座底板与所述圆钢输送左机架(5)的右端上部固定,圆钢输送机架右固定座(12)具有一圆钢输送机架右固定座底板,该圆钢输送机架右固定座底板在对应于圆钢输送机架左固定座(11)的右侧的位置与所述圆钢输送右机架(6)的左端上部固定,拖架前滑动导杆(13)的左端通过前滑动导杆左固定座(131)与圆钢输送机架左固定座(11)的前端上部固定,而拖架前滑动导杆(13)的右端通过拖架前滑动导杆右固定座(132)与圆钢输送机架右固定座(12)的前端上部固定,拖架后滑动导杆(14)的左端通过后滑动导杆左固定座(141)与圆钢输送机架左固定座(11)的后端上部固定,而拖架后滑动导杆(14)的右端通过后滑动导杆右固定座(142)与圆钢输送机架右固定座(12)的后端上部固定;一拖架往复位移机构(2),一圆钢末端夹放机构(3)和一圆钢末端接触轮转动驱动机构(4),拖架往复位移机构(2)连同圆钢末端夹放机构(3)以及圆钢末端接触轮转动驱动机构(4)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拖架前滑动导杆(13)以及拖架后滑动导杆(14)上并且还与所述圆钢输送机架右固定座(12)的左侧铰接,其中,所述圆钢末端夹放机构(3)与所述拖架往复位移机构(2)朝向下的一侧连接,而所述圆钢末端接触轮转动驱动机构(4)设置在所述拖架往复位移机构(2)朝向上的一侧并且与所述圆钢末端夹放机构(3)传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钢自动干预喂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钢输送左机架(5)与圆钢输送右机架(6)之间的下部由连接梁(10)连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钢自动干预喂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拖架往复位移机构(2)包括一拖架(21)和一拖架位移作用缸(22),在拖架(21)的前侧固定有一拖架位移前导向滑块(211),而在拖架(21)的后侧固定有一拖架位移后导向滑块(212),拖架位移前导向滑块(211)与所述拖架前滑动导杆(13)滑动配合,而拖架位移后导向滑块(212)与所述拖架后滑动导杆(14)滑动配合,拖架位移作用缸(22)的缸体的右端通过缸体铰接座销轴(2211)铰接在缸体铰接座(221)上,而该缸体铰接座(221)固定在所述圆钢输送机架右固定座(12)的左侧中部,拖架位移作用缸(22)的拖架位移作用缸柱(222)朝向左并且在该拖架位移作用缸柱(222)的末端连接有一作用缸柱拖架铰接头(2221),该作用缸柱拖架铰接头(2221)通过拖架铰接头销轴(22211)与拖架(21)的右侧下部铰接;所述圆钢末端夹放机构(3)与所述拖架(21)朝向下的一侧连接;所述圆钢末端接触轮转动驱动机构(4)设置在所述拖架(21)朝向上的一侧;所述拖架位移作用缸(22)为气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钢自动干预喂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钢末端夹放机构(3)包括一前悬臂(31)、一后悬臂(32)、一圆钢末端升降夹轮(33)、一圆钢末端前接触轮
(34)、一圆钢末端后接触轮(35)、一升降夹轮作用缸固定板(36)、一升降夹轮轴轴承座推板(37)和一升降夹轮作用缸(38),前悬臂(31)与后悬臂(32)彼此前后对应并且结合相同,所述拖架(21)的前端下部与前悬臂(31)的顶部固定,而拖架(21)的后端下部与后悬臂(32)的顶部固定,圆钢末端升降夹轮(33)固定在圆钢末端升降夹轮轴(331)上,并且对应于升降夹轮轴轴承座推板(37)朝向上的一侧的中部,所述圆钢末端升降夹轮轴(331)的左端通过圆钢末端升降夹轮轴左轴承(3311)转动地支承在圆钢末端升降夹轮轴左轴承座(332)上,该圆钢末端升降夹轮轴左轴承座(332)的底部与升降夹轮轴轴承座推板(37)的左端朝向上的一侧固定,而该圆钢末端升降夹轮轴左轴承座(332)的前侧以及后侧与所述升降夹轮作用缸固定板(36)的左端上下滑动配合,圆钢末端升降夹轮轴(331)的右端通过圆钢末端升降夹轮轴右轴承(3312)转动地支承在圆钢末端升降夹轮轴右轴承座(333)上,该圆钢末端升降夹轮轴右轴承座(333)的底部与升降夹轮轴轴承座推板(37)的右端朝向上的一侧固定,而该圆钢末端升降夹轮轴右轴承座(333)的前侧以及后侧与所述升降夹轮作用缸固定板(36)的右端上下滑动配合,圆钢末端前接触轮(34)固定在圆钢末端前接触轮轴(341)的中部并且对应于所述拖架(21)的前方底部与所述圆钢末端升降夹轮(33)的前上方之间,圆钢末端前接触轮轴(341)的左端和右端各通过圆钢末端前接触轮轴轴承(3411)转动地支承在圆钢末端前接触轮轴轴承座(342)上,位于圆钢末端前接触轮轴(341)的左端的圆钢末端前接触轮轴轴承座(342)与所述拖架(21)的左端前方的底部固定,而位于圆钢末端前接触轮轴(341)的右端的圆钢末端前接触轮轴轴承座(342)与拖架(21)的右端前方的底部固定,并且圆钢末端前接触轮轴(341)的左端伸展到位于圆钢末端前接触轮轴(341)的左端的圆钢末端前接触轮轴轴承(3411)的左侧,圆钢末端后接触轮(35)位于圆钢末端前接触轮(34)的后方,该圆钢末端后接触轮(35)固定在圆钢末端后接触轮轴(351)的中部并且对应于所述拖架(21)的后方底部与所述圆钢末端升降夹轮(33)的后上方之间,圆钢末端后接触轮轴(351)的左端和右端各通过圆钢末端后接触轮轴轴承(3511)转动地支承在圆钢末端后接触轮轴轴承座(352)上,位于圆钢末端后接触轮轴(351)的左端的圆钢末端后接触轮轴轴承座(352)与所述拖架(21)的左端后方的底部固定,而位于圆钢末端后接触轮轴(351)的右端的圆钢末端后接触轮轴轴承座(352)与拖架(21)的右端后方的底部固定,升降夹轮作用缸固定板(36)的前端与所述前悬臂(31)的底部固定,而升降夹轮作用缸固定板(36)的后端与所述后悬臂(32)的底部固定,在升降夹轮作用缸固定板(36)的前端朝向上的一侧以垂直于升降夹轮作用缸固定板(36)的状态构成有一对固定板轴承座前导板(361),在该对固定板轴承座前导板(361)的后侧各以纵向状态构成有一固定板轴承座前导板导轨(3611),在升降夹轮作用缸固定板(36)的后端朝向上的一侧同样以垂直于升降夹轮作用缸固定板(36)的状态构成有一对位置与所述固定板轴承座前导板(361)对应的固定板轴承座后导板(362),在该对固定板轴承座后导板(362)的前侧各以纵向状态构成有一位置与所述固定板轴承座前导板导轨(3611)对应的固定板轴承座后导板导轨(3621),所述圆钢末端升降夹轮轴左轴承座(332)以及圆钢末端升降夹轮轴右轴承座(333)的前侧分别与一对固定板轴承座前导板(361)的后侧的所述固定板轴承座前导板导轨(3611)滑动配合,而圆钢末端升降夹轮轴左轴承座(332)以及圆钢末端升降夹轮轴右轴承座(333)的后侧分别与一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刚顾志文杨建平陆宇峰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非凡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