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弧形注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21467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15: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弧形注胶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胶筒和注胶头,所述胶筒内的胶体经所述注胶头的前端流出,所述注胶头的前端由三块板首尾相连围合形成,其中板一和板二均为平板,且所述板一与所述板二垂直,板三的一端与板一相连,另一端与板二相连,所述板三呈弧形板,且朝向板二和板三弯曲。相对于现有技术先注胶后挤压成型的两步操作方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在注胶的同时对胶体进行挤压成型、形成弧面,从而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从而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从而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

An arc-shaped glue inje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弧形注胶装置


[0001]本技术主要涉及封胶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弧形注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一些施工场景中,例如洁净室为了避免产生扰流,空间内不允许出现直角结构,因此,需要通过打胶对直角状的阴角进行填补以形成弧形过渡。现有注胶装置的注胶出口均为圆形,通过圆形注胶口挤出的胶体呈圆柱状(如图1所示),为了产生弧形过度,往往要在胶体未硬化时通过弧形或球状塑形件对胶体进行二次挤压,以形成弧面。这种施工方式至少包括两个步骤,效率低下、浪费人力。因此,亟需一种能够一次成型形成弧面胶体的注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一次性成型弧形胶带的弧形注胶装置。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弧形注胶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胶筒和注胶头,所述胶筒内的胶体经所述注胶头的前端流出,所述注胶头的前端由三块板首尾相连围合形成,其中板一和板二均为平板,且所述板一与所述板二垂直,板三的一端与板一相连,另一端与板二相连,所述板三呈弧形板,且朝向板二和板三弯曲。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7]所述板一和所述板二的前端尖利。
[0008]所述注胶装置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箍设于胶筒的套环,所述套环向外延伸形成支撑杆。
[0009]所述支撑杆的末端设有滚轮。
[0010]所述注胶装置还包括用于二次挤压胶体的弧形刮板,所述刮板装设于注胶头的前端。
[0011]所述板三前端成型有插孔,所述刮板后端成型有用于插入所述插孔以形成连接的插杆。
[0012]所述刮板两端还分别弯折形成搭板,所述搭板的截面与所述刮板的截面共同构成“M”形。
[0013]所述刮板和所述搭板中心为“M”形钢片,所述钢片外围包裹有橡胶层。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5]板一、板二和板三首尾相连形成斜边向内弯曲的类三棱柱壳状结构,板一和板二为平板,其外侧面可分别与待注胶结构的阴角面相贴合,从而对注胶头的位置形成固定,当胶体由注胶头的前端流出时,由于注胶头的前端呈类三棱柱壳状,又因为胶体呈半凝固状,因此流出的胶体将呈与注胶头前端内腔一致的类三棱柱状。通过将板三设置成弧形板,且
板三向板二和板三弯曲,胶体在流出注胶头的瞬间将被板三挤压形成弧面,从而能以弧形状态填补阴角。相对于现有技术先注胶后挤压成型的两步操作方法,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在注胶的同时对胶体进行挤压成型、形成弧面,从而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现有技术的注胶效果示意图;
[0017]图2是弧形注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注胶头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9]图4是注胶头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0020]图5是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注胶头与刮板的拼装示意图;
[0022]图7是刮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8是弧形注胶装置的注胶效果示意图(无刮板)。
[0024]图中各标号表示:1、胶筒;2、注胶头;21、板一;22、板二;23、板三;231、插孔;3、胶体;4、支撑件;41、套环;42、支撑杆;43、滚轮;5、刮板;51、插杆;52、搭板;53、钢片;54、橡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如图2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弧形注胶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胶筒1和注胶头2,胶筒1内的胶体3经注胶头2的前端流出,注胶头2的前端由三块板首尾相连围合形成,其中板一21和板二22均为平板,且板一21与板二22垂直,板三23的一端与板一21相连,另一端与板二22相连,板三23呈弧形板,且朝向板二22和板三23弯曲。板一21、板二22和板三23首尾相连形成斜边向内弯曲的类三棱柱壳状结构,板一21和板二22为平板,其外侧面可分别与待注胶结构的阴角面相贴合,从而对注胶头2的位置形成固定,当胶体3由注胶头2的前端流出时,由于注胶头2的前端呈类三棱柱壳状,又因为胶体呈半凝固状,因此流出的胶体3将呈与注胶头2前端内腔一致的类三棱柱状。通过将板三23设置成弧形板,且板三23向板二22和板三23弯曲,胶体3在流出注胶头2的瞬间将被板三23挤压形成弧面,从而能以弧形状态填补阴角。相对于现有技术先注胶后挤压成型的两步操作方法,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在注胶的同时对胶体3进行挤压成型、形成弧面,从而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
[0027]本实施例中,板一21和板二22的前端尖利。请具体参考图4,由板一21的截面可以清楚看出其前端呈尖利状,板二22的情形与之相同。将板一21和板二22的前端设置成尖利状,能够使胶体3从注胶头2中流出的瞬间与阴角面进行贴合(若为厚度板形式,胶体3则将在流出注胶头2后产生弯折,再与阴角面进行贴合),能够有效提升贴合效果、避免产生气泡。
[0028]本实施例中,注胶装置还包括支撑件4,支撑件4包括箍设于胶筒1的套环41,套环41向外延伸形成支撑杆42。支撑杆42的末端设有滚轮43。注胶头2与阴角的接合角度将影响胶体3的成型形状,为了克服在注胶过程中因操控不稳造成注胶头2与阴角的接合角度反复变动,从而影响注胶质量,在胶筒1上箍设有支撑件4,利用支撑件4提供的支撑力帮助操作
者稳定注胶头2的倾角。在注胶过程中,注胶头2需跟随阴角长度方向移动,为了提升注胶的流畅性、避免因支撑杆42与阴角摩擦造成卡顿,在支撑杆42的末端设有滚轮43。
[0029]本实施例中,注胶装置还包括用于二次挤压胶体3的弧形刮板5,刮板5装设于注胶头2的前端。胶体自然流出虽然已能形成弧面,但当出胶速度不均匀或出胶速度与注胶头2后移速度不匹配时,将因胶体3推挤或牵拉造成波浪纹。通过设置刮板5,能够对流出的胶体3进行二次塑性,从而提升注胶质量。
[0030]本实施例中,刮板5两端还分别弯折形成搭板52,搭板52的截面与刮板5的截面共同构成“M”形。刮板5和搭板52中心为“M”形钢片53,钢片53外围包裹有橡胶层54。通过设置搭板52,能够利用搭板52和刮板5的折角与阴角的外转角进行贴合,从而进一步定位注胶头2,避免注胶过程中注胶头2从阴角处滑脱。同时,通过设置钢片53能够提高刮板5和搭板52的耐用性,而通过设置外包橡胶层54能够避免钢片53与阴角结构直接摩擦造成损伤。
[0031]本实施例中,板三23前端成型有插孔231,刮板5后端成型有用于插入插孔231以形成连接的插杆51。由于刮板5为选配件,并不适用于全部施工场景,通过设置插孔231和插杆51,能够方便地对刮板5进行拆装。
[0032]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弧形注胶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胶筒(1)和注胶头(2),所述胶筒(1)内的胶体(3)经所述注胶头(2)的前端流出,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胶头(2)的前端由三块板首尾相连围合形成,其中板一(21)和板二(22)均为平板,且所述板一(21)与所述板二(22)垂直,板三(23)的一端与板一(21)相连,另一端与板二(22)相连,所述板三(23)呈弧形板,且朝向板二(22)和板三(23)弯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弧形注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一(21)和所述板二(22)的前端尖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弧形注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胶装置还包括支撑件(4),所述支撑件(4)包括箍设于胶筒(1)的套环(41),所述套环(41)向外延伸形成支撑杆(4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弧形注胶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畅王海顺罗星灿喻南吴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