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和兵专利>正文

一种手动重型提升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1082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1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动重型提升窗,包括上窗扇,活动安装在外框架内朝外侧,下窗扇,固定安装在外框架内朝内侧,提拉平衡器,设置有左右一对且分别连接在外框架内侧边和上窗扇的外侧边之间的滑道内,提拉平衡器提供的弹力能够平衡上窗扇的重量,联动装置,可在外力作用下驱动上窗扇上下往复移动,包括操作部和分别连接在操作部两端的两个内连部,操作部远离上窗扇并安装在下窗扇的朝内侧,内连部将操作部与上窗扇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下窗扇固定,起到较好的密封和遮挡作用,安全可靠,上窗扇采用联动装置驱动自下向上移动来打开和关闭窗体,打开关闭更加便捷,它改变了传统的开窗方式,当上窗扇提升上去时密封性好,降下来通风空间更大。来通风空间更大。来通风空间更大。

A manual heavy lift wind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动重型提升窗


[0001]本技术涉及门窗
,特别涉及一种手动重型提升窗。

技术介绍

[0002]大型商场、展馆、医院、车站等公共场所为同时满足美观、消防和安全的多重要求,既要求窗体尺寸大,采光性能好,又要求窗体打开的角度范围够宽,通风性能优,同时,还要求限制开窗的高度,防止人员靠近窗体时掉落。然而在中国,大多数这类公共场所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平移平开或普通前后推拉模式的窗体结构,这两类窗体在运用时存在较多弊端:如采用左右推拉的平移平开式窗体模式时,左右空间在打开时没有遮挡,无法满足所需要的安全性能;采用普通的前后推拉模式时,无法满足大范围的打开角度,通风性能差,通风量较小。同时,这两类模式的窗体在被制作成较大尺寸时,伴随的自身重量也会较重,因而在手动操作时也显得较为不便。
[0003]目前,也有部分公共场所采用了上下提拉式的窗体结构,这种上下提拉窗是不同于传统平移平开式和前后推拉模式的窗体结构,其采用的是提拉器进行上下提拉的开启方式,由于提拉器缓和了窗体自重,因而操作起来非常方便。但现有的上下提拉窗并没有被广泛使用,究其原因是因为目前市场上制作的上下提拉窗普遍采用了以下两种提拉结构运行:一、采用外侧上窗扇固定,内侧下窗扇活动的由上往下的单提拉关闭方式;二、采用上下窗扇都可上下往复移动的双提拉关闭方式。这两种提拉窗在这种场景下使用时存在如下技术问题:一方面,采用下窗扇活动时,若下窗扇的尺寸较小,则其通风效果较差,若将下窗扇尺寸设计的较大时,若操作者身高不够,比如操作者为小孩时,则不方便够着位于上方的下窗扇的拉手,从而无法顺利关闭提拉窗;另一方面,由于下窗扇为活动打开的方式,因而也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窗扇固定、上窗扇活动的单提拉运行结构的手动重型提升窗。
[0005]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手动重型提升窗,包括外框架,用于固定安装在墙体上,至少还包括:上窗扇,活动安装在所述外框架内朝外侧;下窗扇,固定安装在所述外框架内朝内侧;提拉平衡器,设置有左右一对且分别连接在所述外框架内侧边和上窗扇的外侧边之间的竖向滑道内,所述一对提拉平衡器提供的弹力能够平衡所述上窗扇的重量;联动装置,可在外力作用下驱动所述上窗扇上下往复移动,其包括操作部和分别连接在所述操作部两端的两个内连部,所述操作部远离所述上窗扇并安装在所述下窗扇的朝内侧,所述内连部将所述操作部连接在所述上窗扇的下端。
[0006]作为优化方案,所述操作部包括拉手和连接在所述拉手两端的两个拉手连接件;所述内连部包括导杆座、导杆和窗扇连接件,所述导杆座固定设置在所述外框架的内侧边和下窗扇的外侧边之间,其高度与所述外框架内侧边的高度相适配,其具备第一滑槽和第
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位于所述导杆座上端的内侧面,其高度与所述上窗扇的高度相适配;所述第二滑槽设于所述导杆座下端朝向所述拉手的一面,其高度与所述下窗扇的高度相适配;所述导杆活动安装在所述导杆座内,所述窗扇连接件一端连接在所述上窗扇的上端,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导杆顶部连接;所述拉手连接件一端与所述拉手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导杆底部连接。
[0007]作为优化方案,所述上窗扇顶部朝内侧还分别设有位于两端的限位件。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手动重型提升窗,其下窗扇固定,起到较好的密封和遮挡作用,更安全可靠;上窗扇采用联动装置带动,在外力驱动下自下向上移动来打开和关闭窗体,通过内置低处的操作部来控制位于外侧的可活动的上窗扇,结构新颖。左右提拉平衡器提供平衡上窗扇的重量弹力,使用起来更加便捷,同时,这种窗体结构改变了传统开窗方式,当上窗扇提升上去时密封性好,降下来通风空间更大,适合大型商场、展馆、医院、车站等公共场所,同时也适合居家、办公等多个场景下使用,如阳台,办公隔间等,效果显著,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的手动重型提升窗的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技术的手动重型提升窗的联动装置剖视图;
[0011]其中,1

外框架、2

上窗扇、3

下窗扇、4

提拉平衡器、5

拉手、6

拉手连接件、7

导杆座、8

导杆、9

窗扇连接件、10

第一滑槽、11

第二滑槽、12

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以下,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技术技术方案,现参照附图来做进一步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13]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0014]如图1为本技术的手动重型提升窗的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描述的手动重型提升窗采用自下往上的单提拉运行方式,其包括用于固定安装在墙体上外框架1,上窗扇2,下窗扇3,其中上窗扇2活动安装在外框架1内朝外侧,即位于建筑朝外的一侧,下窗扇3固定安装在外框架1内朝内侧,即位于建筑朝内的一侧。上窗扇2和下窗扇3的高度尺寸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设计。在外框架1内侧边和上窗扇2的外侧边之间的竖向滑道内还设置有左右一对提拉平衡器4,一对提拉平衡器提供的弹力能够平衡上窗扇2的重量,从而操作者可以很轻便的就可以提升上窗扇2。提拉平衡器可以采用常用的如螺杆式提拉器、滑轮式提拉器、卷簧式提拉器等,其为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以采用卷簧式提拉器为例,包括卷簧座和滑块图中未示出,卷簧座内安装有至少一个卷簧,卷簧的自由端伸出并连接在滑块上,滑块活动安装在外框架1的两侧竖向滑槽内并与活动的上窗扇2进行连接,卷簧座固定安装在外框架1的两侧竖向滑槽靠上方,通过卷簧的弹力能够平衡上窗扇2的重量。
[0015]本实施例主要的创新点在于设置了可在外力作用下驱动上窗扇2上下往复移动联
动装置,其包括操作部和分别连接在操作部两端的两个内连部,操作部远离上窗扇2并安装在下窗扇3的朝内侧,即操作部位于建筑室内,操作者可以在建筑室内操作位于外侧的上窗扇2。内连部则用来将操作部连接上窗扇2的下端,通过内置低处的操作部来控制位于外侧的可活动的上窗扇2,结构更为新颖,操作便捷。
[0016]如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手动重型提升窗的剖视图,在本实施例中,操作部包括拉手5和连接在拉手5两端的两个拉手连接件6。内连部包括导杆座7、导杆8和窗扇连接件9,导杆座7固定设置在外框架1的内侧边和下窗扇3的外侧边之间,其高度与外框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动重型提升窗,包括外框架(1),用于固定安装在墙体上,其特征在于,至少还包括:上窗扇(2),活动安装在所述外框架(1)内朝外侧;下窗扇(3),固定安装在所述外框架(1)内朝内侧;提拉平衡器(4),设置有左右一对且分别连接在所述外框架(1)内侧边和上窗扇(2)的外侧边之间的竖向滑道内,所述一对提拉平衡器提供的弹力能够平衡所述上窗扇(2)的重量;联动装置,可在外力作用下驱动所述上窗扇(2)上下往复移动,其包括操作部和分别连接在所述操作部两端的两个内连部,所述操作部远离所述上窗扇(2)并安装在所述下窗扇(3)的朝内侧,所述内连部将所述操作部连接在所述上窗扇(2)的下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重型提升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包括拉手(5)和连接在所述拉手(5)两端的两个拉手连接件(6);所述内连部包括导杆座(7)、导杆(8)和窗扇连接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和兵
申请(专利权)人:张和兵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