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流模块并联组件及其整流柜与直流供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20871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1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整流模块并联组件及其整流柜与直流供电系统。该整流模块并联组件包括若干个并联连接的整流模块以及用于所述整流模块投入和切出的开关,还包括:内部具有开关收容空间以及整流模块收容空间的组件框架;设置在所述组件框架的顶部的直流母排;固定在与所述组件框架的背面相接近的一端的若干组连接器;固定在与所述组件框架的正面相接近的一端的交流铜排;固定在于所述组件框架的背面相接近的一端的转接铜排。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方式通过合理的布局设计,提高了供电系统的功率密度,减小了供电系统的体积和占地面积,有效的降低了成本,方便了系统的设计、生产、安装和维护。安装和维护。安装和维护。

A parallel component of rectifier module and its rectifier cabinet and DC power supply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整流模块并联组件及其整流柜与直流供电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涉及电源
,特别是涉及一种整流模块并联组件及其整流柜与直流供电系统。
[0002]中大功率电源是数据中心、电动汽车充电、新能源及储能等领域的重要基础设备。受功率器件性能限制,中大功率电源一般通过功率器件并联、功率模块或称为功率单元并联、电源系统并联这三种方法或其组合应用来实现。电源系统除了要求高效率与高可靠性外,对功率密度和成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技术介绍

[0003]目前的高压直流供电系统是将三相中压市电经过中压开关接到移相变压器变成多绕组的低压三相交流电、然后再分别经过低压开关输入到多个并联的整流模块,所有的整流模块输出接至正负直流母线,经过直流配电分别接负载与电池组。即当前的大功率直流供电是通过众多整流模块的并联来实现的。
[0004]多个整流模块并联的大功率直流供电方案相对于传统的数据中心供电系统在体积和效率及成本方面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因此,目前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应用。
[0005]但是,基于这样供电方案设立的大型数据中心供电系统存在额定功率大和移相变压器输出的交流电压低(240VAC或336VAC)的特点。这使得移相变压器输出绕组到整流模块的交流电缆需要具备较大的电流承载能力。而且,并联的整流模块数量较多,所需的电缆总长度也较大。因此,这使得低压交流电缆的成本较高。
[0006]另外,也期待能够提供更为合理的布局设计来尽可能减少由数量众多的整流模块及其直流汇集输出与负载支路所组成的整流柜的占地面积。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整流模块并联组件,包括若干个并联连接的整流模块以及用于所述整流模块投入和切出的开关,还包括:组件框架,所述组件框架的内部具有依次沿高度方向排列的开关收容空间以及整流模块收容空间;直流母排,所述直流母排设置在所述组件框架的顶部,位于所述组件框架的外部;所述直流母排包括:直流母排正极和直流母排负极;若干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固定在与所述组件框架的背面相接近的一端,位于所述整流模块收容空间之内;一组所述连接器包括:输入连接器和输出连接器;交流铜排;所述交流铜排固定在与所述组件框架的正面相接近的一端,位于所述开关收容空间内;所述交流铜排包括:交流输入铜排和交流输出铜排;转接铜排,所述转接铜排固定在与所述组件框架的背面相接近的一端,位于所述开关收容空间内;其中,所述交流输入铜排和所述交流输出铜排与所述开关电连接,所述转接铜排与所述交流输出铜排电连接,所述转接铜排与所述输入连接器电连接;所述输出连接器与所述直流母排电连接;所述整流模块的外表面设置有与一组所述连接器相适配的一对插接接口,以使安装在所述整流模块收容空间内的整流模块通过所述插接接口与所述输入连
接器和输出连接器电连接。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组件框架包括:若干个层板,所述层板跨设在所述组件框架上,相邻的两个层板之间具有在所述高度方向上的间隔,以使所述整流模块收容空间被划分为两层或以上;连接器支架;所述连接器支架固定连接于所述层板接近所述组件框架背面的末端;所述连接器固定在所述连接器支架上。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层板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用于引导所述整流模块移动至所述整流模块收容空间内的目标安装位置,以使所述整流模块的插接接口与对应的连接器相插接。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整流模块包括:机箱,所述机箱的两个相对表面开设有若干个通风孔以形成允许空气通过的气流通道;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固定在所述机箱的其中一端,用于驱动所述气流通道内的空气流动;电路器件,所述电路器件被收容在所述机箱内。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箱还包括:拉手,所述拉手设置在所述机箱的第一表面;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设置在所述机箱的第一表面,用于固定所述整流模块;指示灯,所述指示灯设置在所述机箱的第一表面;其中,所述插接接口设置在所述机箱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为相对的表面。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整流模块并联组件还包括:若干个滚轮,所述滚轮设置在所述组件框架的底部;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设置在所述组件框架的正面顶部;所述整流模块的通信连接端和所述控制开关的控制端均与所述通信接口电连接。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交流铜排从所述开关的壳体向外延伸形成;所述转接铜排包括:位于与所述组件框架的背面相接近的一端的铜排主体以及延伸至所述交流输出铜排的导电连接片;其中,所述转接铜排与所述输入连接器之间以及所述输出连接器与所述直流母排之间通过柔性线缆电连接。
[001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整流柜,所述整流柜包括:整流柜体;所述整流柜体相对的两侧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柜门和第二柜门,所述整流柜体的侧板下部均开有过线孔,整流柜体的顶板靠柜门两侧开有过线孔,所述整流柜体还包括安装框架、底座、侧板和顶板,其中,所述安装框架将整流柜体内部空间自下而上划分为两层或以上,其中,整流柜体的底层用于布置输入线缆,所述安装框架将所述整流柜体内部空间沿与所述第一柜门平行的平面划分为第一收容空间、散热风道和第二收容空间,所述散热风道位于所述整流柜体的中央位置;以及如上所述的整流模块并联组件;所述整流模块并联组件包括:位于所述散热风道和所述第一柜门之间的第一收容空间内的第一整流模块并联组件以及位于所述散热风道和所述第二柜门之间的第二收容空间内的第二整流模块并联组件;其中,位于所述第一整流模块并联组件一端的非接线面与所述第一柜门相接近,位于所述第一整流模块并联组件另一端的接线面与所述散热风道相接近;位于所述第二整流模块并联组件一端的非接线面与所述第二柜门相接近,位于所述第二整流模块并联组件另一端的接线面与所述散热风道相接近;所述第一柜门的左门和右门,及所述第二柜门的左门和右门在高度方向上均开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的位置的高度不高于所述第一整流模块并联组件及所述第二整流模块并联组件。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整流柜还包括:分别位于所述若干个整流模块并联组件上
方的汇集母排;所述汇集母排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整流模块并联组件上方的第一汇集母排和位于所述第二整流模块并联组件的第二汇集母排,其中,所述第一汇集母排包括第一汇集母排正极和第一汇集母排负极,所述第一汇集母排正极的安装连接面朝向所述第一柜门,所述第一汇集母排负极的安装连接面朝向所述整流柜体的顶部;所述第二汇集母排包括第二汇集母排正极和第二汇集母排负极,所述第二汇集母排正极的安装连接面朝向所述第二柜门,所述第二汇集母排负极的安装连接面朝向所述整流柜体的顶部;直流母排正极连接至第一汇集母排正极或第二汇集母排正极,直流母排负极连接至第一汇集母排负极或第二汇集母排负极。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整流柜还包括:若干个负载铜排、若干个熔断器以及若干个电流传感器;所述负载铜排包括负载铜排正极和负载铜排负极;其中,若干个负载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流模块并联组件,包括若干个并联连接的整流模块以及用于所述整流模块投入和切出的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组件框架,所述组件框架的内部具有依次沿高度方向排列的开关收容空间以及整流模块收容空间;直流母排,所述直流母排设置在所述组件框架的顶部,位于所述组件框架的外部;所述直流母排包括:直流母排正极和直流母排负极;若干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固定在与所述组件框架的背面相接近的一端,位于所述整流模块收容空间之内;一组所述连接器包括:输入连接器和输出连接器;交流铜排;所述交流铜排固定在与所述组件框架的正面相接近的一端,位于所述开关收容空间内;所述交流铜排包括:交流输入铜排和交流输出铜排;转接铜排,所述转接铜排固定在与所述组件框架的背面相接近的一端,位于所述开关收容空间内;其中,所述交流输入铜排和所述交流输出铜排与所述开关电连接,所述转接铜排与所述交流输出铜排电连接,所述转接铜排与所述输入连接器电连接;所述输出连接器与所述直流母排电连接;所述整流模块的外表面设置有与一组所述连接器相适配的一对插接接口,以使安装在所述整流模块收容空间内的整流模块通过所述插接接口与所述输入连接器和所述输出连接器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流模块并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框架包括:若干个层板,所述层板跨设在所述组件框架上,相邻的两个层板之间具有在所述高度方向上的间隔,以使所述整流模块收容空间被划分为两层或以上;连接器支架;所述连接器支架固定连接于所述层板接近所述组件框架背面的末端;所述连接器固定在所述连接器支架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流模块并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层板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用于引导所述整流模块移动至所述整流模块收容空间内的目标安装位置,以使所述整流模块的插接接口与对应的连接器相插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整流模块并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模块包括:机箱,所述机箱的两个相对表面开设有若干个通风孔以形成允许空气通过的气流通道;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固定在所述机箱的其中一端,用于驱动所述气流通道内的空气流动;电路器件,所述电路器件被收容在所述机箱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整流模块并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还包括:拉手,所述拉手设置在所述机箱的第一表面;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设置在所述机箱的第一表面,用于固定所述整流模块;指示灯,所述指示灯设置在所述机箱的第一表面;其中,所述插接接口设置在所述机箱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为相对的表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流模块并联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干个滚轮,所述滚轮设置在所述组件框架的底部;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设置在所述组件框架的正面;所述整流模块的通信连接端和所述开关的控制端均与所述通信接口电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整流模块并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铜排从所述开关的壳体向外延伸形成;所述转接铜排包括:位于与所述组件框架的背面相接近的一端的铜排主体以及延伸至所述交流输出铜排的导电连接片;其中,所述转接铜排与所述输入连接器之间以及所述输出连接器与所述直流母排之间通过柔性线缆电连接。8.一种整流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整流柜体;所述整流柜体相对的两侧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柜门和第二柜门,所述整流柜体的侧板下部均开有过线孔,整流柜体的顶板靠柜门两侧开有过线孔,所述整流柜体还包括安装框架、底座、侧板和顶板,其中,所述安装框架将整流柜体内部空间自下而上划分为两层或以上,其中,整流柜体的底层用于布置输入线缆,所述安装框架将所述整流柜体内部空间沿与所述第一柜门平行的平面划分为第一收容空间、散热风道和第二收容空间,所述散热风道位于所述整流柜体的中央位置;以及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森林金红元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首航智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