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枕的高度调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0742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1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头枕的高度调整机构包括:主支承件,设于主头枕支柱侧并且具备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是能与所述主头枕支柱一起调整所述头枕的高度并将该头枕锁定在规定的高度的机构;以及副支承件,设于副头枕支柱侧并且具备移动限制机构,所述移动限制机构是在所述主头枕支柱与所述主支承件卡合并且在该头枕与座椅靠背之间设有间隙的状态下,与所述副头枕支柱一起限制所述头枕的下降移动并且将所述头枕维持在最低高度位置的机构,所述主头枕支柱和所述副头枕支柱从所述头枕的在座椅宽度方向分离的两个部位下垂并且被保持于所述座椅靠背。靠背。靠背。

Height adjustment mechanism of head restrai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头枕的高度调整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头枕的高度调整机构。

技术介绍

[0002]下述日本特开2010-136770中公开了一种涉及将头枕支柱卡合的头枕支承件的锁定机构的技术。通过对设于头枕支承件的锁定解除按钮进行按压来将头枕向下方侧按压,能使该头枕下降直至头枕的下表面与座椅靠背的上表面抵接为止。就是说,在该关联技术中,头枕与座椅靠背抵接的位置成为头枕的最低高度。
[0003]再者,一般而言,头枕由聚氨酯泡沫等发泡体构成,因此被设为能弹性变形。因此,在头枕中会产生由弹性变形引起的车辆上下方向的尺寸的偏差。因此,在规定为头枕与座椅靠背抵接的位置成为头枕的最低高度的情况下,考虑该偏差来设定头枕的最低高度,因此相应地,头枕会大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头枕的高度调整机构,该头枕的高度调整机构能在头枕的最低高度处所需的该头枕的高度被确保的状态下实现头枕的小型化。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的头枕的高度调整机构包括:主支承件,设于主头枕支柱侧并且具备锁定机构,其中,所述主头枕支柱从设于座椅靠背的上方侧的头枕的第一位置下垂并被保持于座椅靠背,所述锁定机构能与所述主头枕支柱一起调整所述头枕的高度并将该头枕锁定在规定的高度;以及副支承件,设于副头枕支柱侧并且具备移动限制机构,其中,所述副头枕支柱从与所述第一位置在座椅宽度方向分离的所述头枕的第二位置下垂并被保持于座椅靠背,所述移动限制机构在所述主头枕支柱与所述主支承件卡合并且在该头枕与所述座椅靠背之间设有间隙的状态下,与所述副头枕支柱一起限制所述头枕的下降移动并将所述头枕维持在所述头枕的高度成为最低的最低高度位置。
[0006]在上述方案的头枕的高度调整机构中,被配置为包括主支承件和副支承件。主头枕支柱和副头枕支柱从设于座椅靠背的上方侧的头枕的座椅宽度方向的左右下垂,并且被保持于座椅靠背。
[0007]该主支承件设于主头枕支柱侧,并且具备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能与主头枕支柱一起调整头枕的高度并将该头枕锁定在规定的高度。另一方面,该副支承件设于副头枕支柱侧,并且具备移动限制机构,该移动限制机构与副头枕支柱一起限制头枕的下降移动。
[0008]在此,该移动限制机构在主头枕支柱与主支承件卡合并且在该头枕与座椅靠背之间设有间隙的状态下,限制头枕的下降移动(所谓的锁定状态),并将该头枕维持在该头枕的高度成为最低的最低高度位置。
[0009]在上述方案中,在头枕的最低高度位置处在该头枕与座椅靠背之间设有间隙,由此与头枕与座椅靠背之间未设有间隙的情况相比,在头枕的最低高度位置相同的情况下,能使头枕的大小在高度方向减小该间隙的量。
[0010]基于上述方案的头枕的高度调整机构具有如下的优异效果:能在头枕的最低高度处所需的该头枕的高度被确保的状态下将头枕小型化。
[0011]在上述方案的头枕的高度调整机构中,所述锁定机构也可以包括:多个主凹口部,设于所述主头枕支柱,沿着该主头枕支柱的下垂方向形成;以及主锁定部,设于所述主支承件,被配置为与所述主凹口部中的一个卡合来限制所述主头枕支柱的升降移动。
[0012]在上述的头枕的高度调整机构中,锁定机构被配置为包括主凹口部和主锁定部。主凹口部设于主头枕支柱,沿着主头枕支柱的下垂方向(头枕的高度方向)形成有多个。另一方面,主锁定部设于主支承件,主锁定部与设于主头枕支柱的主凹口部中的一个卡合,由此限制主头枕支柱(头枕)的升降移动(锁定状态)。
[0013]上述方案的头枕的高度调整机构具有如下的优异效果:能以简单的构成限制主头枕支柱的升降移动。
[0014]在上述的头枕的高度调整机构中,所述主凹口部也可以包括将所述头枕设定于所述最低高度位置的第一凹口部,所述移动限制机构也可以包括:副凹口部,设于所述副头枕支柱,形成为与所述第一凹口部的高度成为相同的位置;以及副锁定部,设于所述副支承件,被配置为与所述副凹口部卡合来限制所述副头枕支柱的下降移动。
[0015]在上述方案中,移动限制机构被配置为包括副凹口部和副锁定部。副凹口部设于副头枕支柱,形成为与多个主凹口部中的将头枕设定于最低高度位置的第一凹口部的高度成为相同的位置。另一方面,副锁定部设于副支承件,与副凹口部卡合来限制副头枕支柱的下降移动(锁定状态)。
[0016]即,在头枕的最低高度位置处,锁定机构侧的主锁定部与主凹口部卡合来限制主头枕支柱侧的下降移动,并且移动限制机构侧的副锁定部与副凹口部卡合来限制副头枕支柱(头枕)的下降移动(锁定状态)。
[0017]如此,在头枕的最低高度位置处,不仅在主头枕支柱限制该头枕的下降移动,在副头枕支柱侧也限制该头枕的下降移动,因此例如,通过使头枕的下表面与座椅靠背的上表面抵接而无需设定该头枕的最低高度位置。就是说,在上述构成中,能在头枕的最低高度位置处在头枕与座椅靠背之间形成间隙。
[0018]上述方案的头枕的高度调整机构具有如下的优异效果:在上述的头枕的最低高度位置处,不仅能限制主头枕支柱的下降移动,还能使用副凹口部和副锁定部来限制副头枕支柱的下降移动。
[0019]在上述的头枕的高度调整机构中,也可以是,所述副凹口部是所述副头枕支柱的表面沿着与该副头枕支柱的下垂方向正交的方向凹陷从而能供所述副锁定部进入的凹部,所述副头枕支柱的表面中的规定所述凹部的部位包括:水平部,形成于所述凹部内的上侧,供进入所述凹部内的所述副锁定部的上表面以能与该水平部进行面接触的方式抵接;以及倾斜部,与所述水平部相连,随着朝向所述凹部内的下方侧而向朝向规定所述凹部的部位以外的所述副头枕支柱的表面侧的方向倾斜。
[0020]在上述的头枕的高度调整机构中,副凹口部是副头枕支柱的表面沿着与该副头枕支柱的下垂方向正交的方向凹陷的凹部,被设为副锁定部能进入该凹部内。
[0021]在此,副头枕支柱的表面中的规定凹部的部位被配置为包括水平部和倾斜部,水平部形成于该凹部内的上侧,供进入凹部内的副锁定部的上表面以能与该水平部进行面接
触的方式抵接。在副锁定部的上表面与凹部的水平部以能进行面接触的方式抵接(接触或面接触)的状态下,形成有该凹部的副头枕支柱(头枕)被限制下降移动(锁定状态)。
[0022]另一方面,倾斜部与水平部相连,随着朝向该凹部内的下方侧而向朝向规定该凹部的部位以外的副头枕支柱的表面侧的方向倾斜。因此,该倾斜部作为所谓的凸轮面发挥作用,能使欲使副头枕支柱上升的力转换为使副锁定部从凹部内向外侧移动的力。由此,副锁定部的锁定状态被解除。
[0023]即,在上述构成中,在头枕的最低高度位置处,副锁定部的锁定状态被维持而无法使头枕下降移动,但在使头枕上升移动时,副锁定部的锁定状态被解除。
[0024]根据上述构成,头枕的高度调整机构具有如下的优异效果:当在限制了副头枕支柱的下降移动的锁定状态下使头枕上升移动时,能使副头枕支柱的锁定状态解除。
[0025]在上述的头枕的高度调整机构中,所述移动限制机构也可以包括套环,所述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头枕的高度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支承件,设于主头枕支柱侧并具备锁定机构,其中,所述主头枕支柱从设于座椅靠背的上方侧的头枕的第一位置下垂并被保持于所述座椅靠背,所述锁定机构能与所述主头枕支柱一起调整所述头枕的高度并将该头枕锁定在规定的高度;以及副支承件,设于副头枕支柱侧并具备移动限制机构,其中,所述副头枕支柱从与所述第一位置在座椅宽度方向分离的所述头枕的第二位置下垂并被保持于所述座椅靠背,所述移动限制机构在所述主头枕支柱与所述主支承件卡合并且在该头枕与所述座椅靠背之间设有间隙的状态下,与所述副头枕支柱一起限制所述头枕的下降移动并将所述头枕维持在所述头枕的高度成为最低的最低高度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枕的高度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多个主凹口部,设于所述主头枕支柱,沿着该主头枕支柱的下垂方向形成;以及主锁定部,设于所述主支承件,被配置为与所述主凹口部中的一个卡合来限制所述主头枕支柱的升降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枕的高度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凹口部包括将所述头枕设定于所述最低高度位置的第一凹口部,并且所述移动限制机构包括:副凹口部,设于所述副头枕支柱,形成为与所述第一凹口部的高度成为相同的位置;以及副锁定部,设于所述副支承件,被配置为与所述副凹口部卡合来限制所述副头枕支柱的下降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枕的高度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凹口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植田克也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