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血针及其构成的采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205916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1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血针及其构成的采血装置,属于医疗设备领域,包括一体结构的针头和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包覆在针头的外侧,所述针头轴向向下穿过保护套,所述针头的下端设有套头,所述套头为较软材料构成;所述保护套包括位于上端的驱动段和位于下端的固定段,所述固定段包覆在针头的外部,所述驱动段设在固定段一侧的上端,所述驱动段包括位于上端内侧的挂耳凸起、位于中间外圈的第三定位凸起和位于下端内侧的薄壁区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多针头同时使用,占用空间小,结构紧凑,而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采血针外面的包覆层少,节省成本,操作方便,降低医疗垃圾处理成本,且与人体接触的部分一直处于保护状态,防止外界的感染。防止外界的感染。防止外界的感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血针及其构成的采血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设备领域,涉及采血笔,尤其涉及多个采血针构成的采血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采血针用于血液取样,常规体检,血糖检查等都需要用到采血笔,采血笔是采血针的一种,在结构上多采用机械装置,针头采用弹射装置,几乎能完全做到准确、快速、深浅适度、直线路径刺穿皮肤,大大降低了病人的痛楚,使取样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基本解决了前两代采血针痛感强、创口大等问题。
[0003]目前市场上常用的采血针,多是塑胶包覆,一次性使用的,使用的时候需要将端部取下,然后放置到采血笔上使用,操作繁琐,耗时较长。每个细小的针均需要配置外面的固定套,而且是一次性用品,消耗大,除了成本的增加,也为后续的医疗垃圾处理带来一定的难度,而且此结构占用空间较大,很难实现多头采血笔的结构,市场上常见的多头结构,是多头同时动作,需要的空腔较大,结构不够灵活,现有的采血针去掉前端的保护头后就会暴露在有菌的状态,长时间暴露再次使用的话有感染的风险。
[0004]传统的采血针是一种塑胶材料构成,使用时需要把包住针尖的那部分材料人工处理掉,然后击发采血笔,采血针在采血笔的力作用下向前移动,刺破皮肤采血,费时费力,尤其老年人操作更加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血针。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上述采血针构成的采血装置。
[0007]为了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采血针,包括一体结构的针头和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包覆在针头的外侧,所述针头轴向向下穿过保护套,所述针头的下端设有套头;
[0008]所述保护套包括位于上端的驱动段和位于下端的固定段,所述固定段包覆在针头的外部,所述驱动段设在固定段一侧的上端。
[0009]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段包括位于上端内侧的挂耳凸起、位于中间外圈的第三定位凸起和位于下端内侧的薄壁区域。
[0010]进一步的,所述薄壁区域位于固定段的上端,且向外侧内凹设置。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薄壁区域的设置,有利于驱动段的受力变形,因为在保护套受驱动的过程中,薄壁区域的截面积比较小,有利于薄壁区域的弯曲,进而实现保护套的受力变形,避免应力集中,提升结构的稳定性。
[0012]进一步的,所述套头的硬度小于针头的硬度。
[0013]进一步的,所述套头为硅胶、软橡胶、PPU或PVC。
[0014]具体的,初始状态下,所述针头设在所述套头内,使用时,所述针头穿过所述套头,由于套头采用的是硬度较小材质组成,便于针头穿过套头。
[0015]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段与针头同轴设置且二者注塑为一体结构。
[0016]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套为工程塑料材质。
[0017]为了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由采血针构成的采血装置,包括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下端设有第四定位凸起,所述第四定位凸起上设有第一斜面和第一水平面,所述挂耳凸起上设有第二斜面和第二水平面。
[0018]具体的,所述驱动杆向下运动,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不接触;当驱动杆向上运动时,第四定位凸起上设有的第一水平面与挂耳凸起下端设有的第二水平面贴合,驱动杆带动挂耳凸起向上运动,进而带动针头向上运动。
[0019]进一步的,还包括多个采血针,多个所述采血针均设在固定针筒内,多个所述采血针相对所述固定针筒的轴线均布设置,所述固定针筒上设有第三定位缺口,所述第三定位凸起与固定针筒上的第三定位缺口对应设置。
[0020]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定位凸起与第三定位缺口不对应时,驱动段与固定针筒的内壁过盈配合,驱动段在薄壁区域发生弯曲;
[0021]所述第三定位凸起与所述第三定位缺口对应时,所述第三定位凸起伸入第三定位缺口内,此时,驱动段呈现伸直状态。
[0022]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段上端设有第三斜面,所述驱动段的上端形成的断面为楔形结构。
[0023]具体的,初始状态,所述第三定位凸起是置于第三定位缺口内的,当驱动杆向下运动时,此时第四定位凸起与挂耳凸起是不接触的,保护套在薄壁区域发生形变,保护套向中轴线方向弯曲,实现针头的伸出,当驱动杆向上运动时,由于薄壁区域的形变,使得第一水平面与第二水平面接触,进而带动保护套向上运动,实现针头的缩回。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如下。
[0025](1)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保护套的直径略大于针头,实现对针头的包覆,此结构可实现多针头同时使用,占用空间小,结构紧凑,而且本专利技术的采血针,外面的包覆层少,节省成本,降低医疗垃圾处理成本,同时针头部分一直处于被保护的状态,防止感染的风险,使用时不需要把前端位置的套头人工移除掉,采血针受力击发时可以直接刺穿针尖位置的材料,露出针尖采血,这种操作省时省力使用方便。
[0026](2)本专利技术设置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在驱动杆下降的过程中,避免了二者的硬性接触,第四定位凸起对挂耳凸起起到逐步扩张的作用,继续下降后向下顶压保护套驱动其运动。
[0027](3)当采血针的第三定位凸起到达固定针筒的第三定位缺口位置时,采血针后段的塑料部分在自身弹性的作用下由弯曲状态转为伸直状态,挂耳凸起脱离驱动杆上的第四定位凸起,实现了采血针与驱动杆的分离,保证驱动杆上升复位,实现固定针筒旋转后的下一个动作。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
的附图。
[0029]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采血针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本专利技术多个采血针排列的组合图;
[0031]图3是本专利技术多个采血针与固定针筒配合后的剖视图;
[0032]图4是本专利技术固定针筒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5是本专利技术驱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6是本专利技术图5的C处放大图。
[0035]附图标记:
[0036]11、针头;12、保护套;121、固定段;122、驱动段;1221、挂耳凸起;1222、第二斜面;1223、第二水平面;1224、第三定位凸起;1225、薄壁区域;1226、第三斜面;21、固定针筒;211、第三定位缺口;212、出针孔;13、套头;61、驱动杆;611、第四定位凸起;6111、第一斜面;6112、第一水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38]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血针,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结构的针头(11)和保护套(12),所述保护套(12)包覆在所述针头(11)的外侧,所述针头(11)轴向向下穿过保护套(12),所述针头(11)的下端设有套头(13);所述保护套(12)包括位于上端的驱动段(122)和位于下端的固定段(121),所述固定段(121)包覆在针头(11)的外部,所述驱动段(122)设在固定段(121)一侧的上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段(122)包括位于上端内侧的挂耳凸起(1221)、位于中间外圈的第三定位凸起(1224)和位于下端内侧的薄壁区域(122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由采血针构成的采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壁区域(1225)位于固定段(121)的上端,且向外侧内凹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采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头(13)的硬度小于针头(11)的硬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采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头(13)为硅胶、软橡胶、PPU或PVC。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采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段(1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书然
申请(专利权)人:诣晟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