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源交叉融合的线损分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20552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1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基于多源交叉融合的线损分析装置,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该基于多源交叉融合的线损分析装置包括分析装置本体,所述分析装置本体内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齿条,两个所述齿条一侧均啮合连接有多个直角齿轮,多个所述直角齿轮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和第一弹簧。该基于多源交叉融合的线损分析装置,第一支杆向左侧运动挤压第二伸缩杆和第二弹簧收缩,第二支杆和第一支杆均从卡槽内部取出,取出中间的电路板本体,把顶部的电路板本体往上移动,按压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把顶部的电路板本体向上进行固定,此结构有益于快速调节电路板本体的高低,进而便于取出中间的电路板本体,便于取出不同位置的电路板本体。便于取出不同位置的电路板本体。便于取出不同位置的电路板本体。

Line loss analysis device based on multi-source cross fu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多源交叉融合的线损分析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分析装置,具体为基于多源交叉融合的线损分析装置,属于电力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电力作为千家万户中的基础设施存在,在生活中大多数的电器以及生活生产都需要使用电力,而电力在使用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生线损,线损是指在电力输送的过程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发的能量损失,线损的发生进而会造成电力的浪费,而往往在用电高峰期的时候,往往电力不够使用,进而需要对线损的原因进行分析,因此可以避免电力的浪费,最高限度的可以节省电力,在对线损分析进行分析或者计算的时候,可以运用多源交叉融合的方式进行分析,多源交叉融合是通过把从不同渠道获取到的信息综合到一起,并对所有的信息进行统一分析,得到的最后统一的信息技术。
[0003]传统的基于多源交叉融合的线损分析装置在使用时由于分析装置内部安装有多个集成电路板本体,进而当需要对集成电路板本体进行更换或者维修时,需要对集成电路板本体进行拆卸,而往往由于集成电路板的位置较为密集,不便于对集成电路板进行拆卸,浪费时间,浪费人力,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基于多源交叉融合的线损分析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分析装置内部安装有多个集成电路板本体,进而当需要对集成电路板本体进行更换或者维修时,需要对集成电路板本体进行拆卸,而往往由于集成电路板的位置较为密集,不便于对集成电路板进行拆卸,浪费时间,浪费人力,操作繁琐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基于多源交叉融合的线损分析装置,包括分析装置本体,所述分析装置本体内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齿条,两个所述齿条一侧均啮合连接有多个直角齿轮,多个所述直角齿轮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和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设置于第一伸缩杆外侧,多个所述直角齿轮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固定组件。
[0008]优选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多个第一支杆,多个所述第一支杆均贯穿直角齿轮并与直角齿轮固定连接,多个所述第一支杆后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杆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设置于第二伸缩杆外侧,所述第二伸缩杆和第二弹簧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杆,通过设置有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进而便于快速取出电路板本体。
[0009]优选地,所述分析装置本体内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所述第一竖板设置于第二竖板一侧,通过设置有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进而便于对第一支杆和第
二支杆进行限位和固定。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一侧均开设有多个卡槽,多个所述卡槽分别与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卡接,通过开设有卡槽,进而便于快速对电路板本体进行固定。
[0011]优选地,多个所述直角齿轮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拉动杆,所述齿条设置于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之间,通过设置有拉动杆,进而便于快速对电路板本体进行拆卸和安装。
[0012]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一伸缩杆和第一弹簧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电路板本体,所述电路板本体两侧分别与第一伸缩杆和第一弹簧一端连接,通过设置有第一伸缩杆和第一弹簧,进而便于对电路板本体进行支撑。
[0013]优选地,所述分析装置本体前侧通过合页铰接有门板,所述门板前侧固定连接有把手,通过设置有门板,进而便于对分析装置本体进行维修。
[0014]本技术提供了基于多源交叉融合的线损分析装置,其具备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1、该基于多源交叉融合的线损分析装置,第一支杆向左侧运动挤压第二伸缩杆和第二弹簧收缩,此时可以使第二支杆和第一支杆均从卡槽内部取出,如果此时需要取出中间的电路板本体,此时可以把顶部的电路板本体往上移动,进而可以按压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进而可以把顶部的电路板本体向上进行固定,此结构有益于快速调节电路板本体的高低,进而便于取出中间的电路板本体,便于取出不同位置的电路板本体。
[0016]2、该基于多源交叉融合的线损分析装置,按压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进行收缩之后,此时可以按压两个拉动杆进行收缩,两个拉动杆运动带动两个直角齿轮相对运动,两个直角齿轮相对运动进而可以挤压第一伸缩杆和第一弹簧进行收缩,进而可以快速取出电路板本体进行更换,此结构有益于快速取出电路板本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省时间,节省人力。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齿条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直角齿轮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第二弹簧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分析装置本体;2、齿条;3、直角齿轮;4、第一伸缩杆;5、第一弹簧;6、第一支杆;7、第二伸缩杆;8、第二弹簧;9、第二支杆;10、拉动杆;11、第一竖板;12、卡槽;13、第二竖板;14、电路板本体;15、门板;16、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2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基于多源交叉融合的线损分析装置。
[0023]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包括分析装置本体1,多源交叉融合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取了不同的信息,把获取到的信息综合到一起,进而把有用的信息进行收取,收取之后进行统一分析,进而获取到统一的信息,分析装置本体1内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齿条2,两个齿条2一侧均啮合连接有多个直角齿轮3,多个直角齿轮3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多个第一支杆6,多个第一支杆6均贯穿直角齿轮3并与直角齿轮3固定连接,多个第一支杆6后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杆7和第二弹簧8,第二弹簧8设置于第二伸缩杆7外侧,
第二伸缩杆7和第二弹簧8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杆9,分析装置本体1内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竖板11和第二竖板13,第一竖板11设置于第二竖板13一侧,第一竖板11和第二竖板13一侧均开设有多个卡槽12,多个卡槽12分别与第一支杆6和第二支杆9卡接,多个直角齿轮3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拉动杆10,齿条2设置于第一竖板11和第二竖板13之间,分析装置本体1前侧通过合页铰接有门板15,门板15前侧固定连接有把手16。
[0024]具体地:当需要对分析装置里面的集成电路板进行安装或更换时,传统电路板都是相对固定的,此时如果需要对集成电路板进行更换时,此时可以拉动拉动杆10向左侧运动,由于拉动杆10固定连接于直角齿轮3一侧,进而拉动拉动杆10向左侧运动带动直角齿轮3向左侧运动,由于第一支杆6贯穿直角齿轮3并与直角齿轮3固定连接,进而直角齿轮3向左侧运动带动第一支杆6向左侧运动,由于第二伸缩杆7和第二弹簧8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杆6一端,进而此时第一支杆6向左侧运动挤压第二伸缩杆7和第二弹簧8收缩,此时可以使第二支杆9和第一支杆6均从卡槽12内部取出,如果此时需要取出中间的电路板本体14,此时可以把顶部的电路板本体14往上移动,进而可以按压第一支杆6和第二支杆9进而可以把顶部的电路板本体14向上进行固定,此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多源交叉融合的线损分析装置,包括分析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装置本体(1)内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齿条(2),两个所述齿条(2)一侧均啮合连接有多个直角齿轮(3),多个所述直角齿轮(3)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4)和第一弹簧(5),所述第一弹簧(5)设置于第一伸缩杆(4)外侧,多个所述直角齿轮(3)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固定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源交叉融合的线损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多个第一支杆(6),多个所述第一支杆(6)均贯穿直角齿轮(3)并与直角齿轮(3)固定连接,多个所述第一支杆(6)后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杆(7)和第二弹簧(8),所述第二弹簧(8)设置于第二伸缩杆(7)外侧,所述第二伸缩杆(7)和第二弹簧(8)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杆(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源交叉融合的线损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装置本体(1)内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竖板(11)和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花陈列新李峰张超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乐帆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