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体内衬纸盒的自动糊盒方法以及糊盒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3420507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11: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连体内衬纸盒的自动糊盒方法以及糊盒设备,其通过多次折叠涂胶粘贴将模切卡纸自动糊成立体状态时具有上下方向的支撑部和左右方向的支撑部的连体内衬纸盒,同时该连体内衬纸盒能够扁平状态运输,而这些折叠涂胶粘贴的操作都可以在糊盒设备上自动完成。该发明专利技术方案相较于原先的手工操作方法完成折叠糊盒操作,节省人工成本,生产效率高。生产效率高。生产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体内衬纸盒的自动糊盒方法以及糊盒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包装盒
,特别涉及一种连体内衬纸盒的自动糊盒方法以及糊盒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连体内衬纸盒都可以通过折叠并粘贴而成,但现在粘贴方式大部分都还采用人工粘贴的方式执行,例如在公开号为CN205554856U的中国技术中公开的防振纸质机包盒,该包装盒由于结构限制,其直接手工糊盒,加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连体内衬纸盒的自动糊盒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该连体内衬纸盒得自动糊盒方法的糊盒设备。
[0004]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第一技术方案:一种连体内衬纸盒的自动糊盒方法,所述的连体内衬纸盒由一张具有内侧表面和外侧表面的模切卡纸折叠粘贴而成,所述的模切卡纸包括:自前向后依次相接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第四侧壁、第一内衬壁、第二内衬壁、第三内衬壁以及第四内衬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的左侧边部相接的第一顶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的右侧边部相接的第一底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的左侧边部相接的第一插舌壁、与所述第一插舌壁的左侧边部相接的第五内衬壁、与所述第五内衬壁的左侧边部相接的第六内衬壁、与所述第六内衬壁的左侧边部相接第七内衬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的右侧边部相接的第二插舌壁、与所述第三侧壁的左侧边部相接的第二顶壁、与所述第三侧壁的右侧边部相接的第二底壁、与所述第四侧壁的左侧边部相接的第三插舌壁以及与所述第四侧壁的右侧边部相接的第四插舌壁,任意相邻接的两个所述壁之间均设置有一折痕;所述的自动糊盒方法包括依次执行的如下步骤:a):将所述模切卡纸的内侧面朝上,外侧面朝下,铺平展开;b):在所述第二侧壁的左侧边部的内侧表面涂胶形成第一涂胶区;c):沿着所述第一插舌壁与所述第五内衬壁之间的折痕向内翻折所述的第五内衬壁、第六内衬壁和所述第七内衬壁;d):向下压紧所述的第五内衬壁、第六内衬壁和所述第七内衬壁并使得所述第七内衬壁的内侧表面与所述的第一涂胶区相互粘接;e):沿着所述第二内衬壁与所述第三内衬壁之间的折痕向内侧折叠所述的第三内衬壁和所述的第四内衬壁;f):将所述的第四内衬壁朝向所述的第三内衬壁压平并向所述第四内衬壁的外侧表面涂胶,以形成第二涂胶区;而后在保持所述的第四内衬壁朝向所述第三内衬壁折叠的状态下沿着所述第四侧壁与所述第一内衬壁之间的折痕向内折叠所述第一内衬壁、第二内衬壁、第三内衬壁以及第四内衬壁,再向下压紧所述第一内衬壁、第二内衬壁、第三内衬壁
以及第四内衬壁并使得所述第四内衬壁的第二涂胶区与所述第四侧壁的内表面相互粘接;以及g):在所述第一侧壁的内侧表面处涂胶形成第三涂胶区,而后沿着所述第二侧壁与第三侧壁之间的折痕向内折叠所述的第一侧壁和所述的第二侧壁,再向下压紧所述的第一侧壁和所述的第二侧壁并使得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三涂胶区与所述第一内衬壁的外侧表面粘接,即完成糊盒操作。
[0005]上述第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在所述的步骤c)中,所述的沿着所述第一插舌壁与所述第五内衬壁之间的折痕向内翻折所述的第五内衬壁、所述的第六内衬壁和所述第七内衬壁,其翻折角度大于90
°
小于等于180
°

[0006]上述第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在所述的步骤e)中,所述沿着所述第二内衬壁与所述第三内衬壁之间的折痕向内侧折叠所述的第三内衬壁和所述的第四内衬壁时,所述的折叠角度大于90
°
小于等于180
°

[0007]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第二技术方案:一种实现连体内衬纸盒的自动糊盒方法的糊盒设备,该设备包括机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能够将所述的模切卡纸沿着一直线从右端传送至左端的水平流水线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水平流水线上方的翻折机构,所述的翻折机构包括横设在所述水平流水线上的翻折钩,所述翻折钩的钩部开口朝向所述水平流水线的右端方向设置;所述的翻折钩可绕一沿前后延伸的轴心线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的机架上,以使得所述的翻折钩能够朝着远离所述流水线的上侧方向摆动。
[0008]该第二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翻折钩为由一金属片弯折而成的L形钩。
[0009]该第二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翻折机构还包括位于所述翻折钩左侧的第一压杆。
[0010]该第二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翻折机构还包括位于所述翻折钩前侧或后侧的第二压杆。
[0011]该第二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且沿着所述水平流水线自右向左依次布置的第一涂胶机构、第一压紧机构、第一上折叠机构、第二涂胶机构、第二上折叠机构、第二压紧机构、第三涂胶机构、第三上折叠机构以及第三压紧机构,所述的翻折机构位于所述的第一涂胶机构和所述的第一压紧机构之间。进一步优选,所述的第二上折叠机构包括一折叠导向杆、第三压杆、第四压杆以及第五压杆,所述的折叠导向杆被配置成在所述模切卡纸经过所述折叠导向杆时位于所述模切卡纸的下方,所述的第三压杆和所述的第四压杆被配置成在所述模切卡纸经过所述第三压杆和所述的第四压杆时均位于所述模切卡纸的上方,所述的第五压杆被配置成在所述模切卡纸经过所述第五压杆时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的模切卡纸内,所述的折叠导向杆、第三压杆、第四压杆以及第五压杆之间的位置关系被设置成满足如下要求:在所述模切卡纸沿着所述折叠导向杆折叠之前,所述的第三压杆向下压紧部分所述的模切卡纸;而在所述模切卡纸沿着所述的折叠导向杆折叠的过程中,所述的第四压杆向下压紧部分所述的模切卡纸、所述的第五压杆向上抵紧部分所述的模切卡纸。或者进一步优选,所述的第一上折叠机构和所述的第三上折叠机构均包括具有折叠导向面的折叠导向条以及位于折叠导向条右侧部上方的第六压杆,所述的折叠导向条被配置成在所述模切卡纸经过所述折叠导向条时位于所述模切卡纸的上
方,所述的第六压杆被配置成用于向下压住经所述折叠导向条折叠后的部分所述模切卡纸。
[0012]本专利技术的通过对折叠机构的设计和纸盒结构的优化,使得连体内衬纸盒能够在糊盒设备上通过自动糊盒方法完成一体化自动糊盒操作,节省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连体内衬纸盒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用于制作连体内衬纸盒的模切卡纸的平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糊盒方法中步骤b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糊盒方法中步骤c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糊盒步骤d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糊盒步骤e的示意图;;图7

8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糊盒步骤f中涂胶操作的示意图;图9

10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糊盒步骤g的折叠压紧操作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糊盒机设备水平流水线侧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翻折机构的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上折叠机构的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体内衬纸盒的自动糊盒方法,所述的连体内衬纸盒由一张具有内侧表面和外侧表面的模切卡纸(200)折叠粘贴而成,所述的模切卡纸(200)包括:自前向后依次相接的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第三侧壁(13)、第四侧壁(14)、第一内衬壁(21)、第二内衬壁(22)、第三内衬壁(23)以及第四内衬壁(24),与所述第一侧壁(11)的左侧边部相接的第一顶壁(41)、与所述第一侧壁(11)的右侧边部相接的第一底壁(31)、与所述第二侧壁(12)的左侧边部相接的第一插舌壁(42)、与所述第一插舌壁(42)的左侧边部相接的第五内衬壁(51)、与所述第五内衬壁(51)的左侧边部相接的第六内衬壁(52)、与所述第六内衬壁(52)的左侧边部相接第七内衬壁(53)、与所述第二侧壁(12)的右侧边部相接的第二插舌壁(32)、与所述第三侧壁(13)的左侧边部相接的第二顶壁(43)、与所述第三侧壁(13)的右侧边部相接的第二底壁(33)、与所述第四侧壁(14)的左侧边部相接的第三插舌壁(44)以及与所述第四侧壁(14)的右侧边部相接的第四插舌壁(34),任意相邻接的两个所述壁之间均设置有一折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糊盒方法包括依次执行的如下步骤:a):将所述模切卡纸(200)的内侧面朝上,外侧面朝下,铺平展开;b):在所述第二侧壁(12)的左侧边部的内侧表面涂胶形成第一涂胶区(S1);c):沿着所述第一插舌壁(42)与所述第五内衬壁(51)之间的折痕向内翻折所述的第五内衬壁(51)、第六内衬壁(52)和所述第七内衬壁(53);d):向下压紧所述的第五内衬壁(51)、第六内衬壁(52)和所述第七内衬壁(53)并使得所述第七内衬壁(53)的内侧表面与所述的第一涂胶区(S1)相互粘接;e):沿着所述第二内衬壁(22)与所述第三内衬壁(23)之间的折痕向内侧折叠所述的第三内衬壁(23)和所述的第四内衬壁(24);f):将所述的第四内衬壁(24)朝向所述的第三内衬壁(23)压平并向所述第四内衬壁(24)的外侧表面涂胶,以形成第二涂胶区(S2);而后在保持所述的第四内衬壁(24)朝向所述第三内衬壁(23)折叠的状态下沿着所述第四侧壁(14)与所述第一内衬壁(21)之间的折痕向内折叠所述第一内衬壁(21)、第二内衬壁(22)、第三内衬壁(23)以及第四内衬壁(24),再向下压紧所述第一内衬壁(21)、第二内衬壁(22)、第三内衬壁(23)以及第四内衬壁(24)并使得所述第四内衬壁(24)的第二涂胶区(S2)与所述第四侧壁(14)的内表面相互粘接;以及g):在所述第一侧壁(11)的内侧表面处涂胶形成第三涂胶区(S3),而后沿着所述第二侧壁(12)与第三侧壁(13)之间的折痕向内折叠所述的第一侧壁(11)和所述的第二侧壁(12),再向下压紧所述的第一侧壁(11)和所述的第二侧壁(12)并使得所述第一侧壁(11)的第三涂胶区(S3)与所述第一内衬壁(21)的外侧表面粘接,即完成糊盒操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糊盒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步骤c)中,所述的沿着所述第一插舌壁(42)与所述第五内衬壁(51)之间的折痕向内翻折所述的第五内衬壁(51)、所述的第六内衬壁(52)和所述第七内衬壁(53),其翻折角度大于90
°
小于等于18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糊盒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步骤e)中,所述沿着所述第二内衬壁(22)与所述第三内衬壁(23)之间的折痕向内侧折叠所述的第三内衬壁(23)和所述的第四内衬壁(24)时,所述的折叠角度大于90
°
小于等于18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国平徐根宝薛良杨露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印刷总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