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车检修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9995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8: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车检修库,属于动车检修技术领域。所述动车检修库包括库房本体和通风组件。库房本体内设置有检修平台,以对动车进行检修。通风组件包括多个通风窗、多个风扇和多个蒸发冷却器,多个通风窗分别插装在库房本体的房顶和侧墙中,多个风扇位于库房本体内,且多个风扇分别布置在库房本体的房顶和侧墙上,各蒸发冷却器位于库房本体外壁上,各蒸发冷却器内具有冷却介质,各蒸发冷却器上具有通入新风的进风口和与库房本体内腔连通的出风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车检修库,通过结合多种送风方式能有效提高动车检修库的通风能力,从而降低了库房本体内的温度,提高了工作环境。提高了工作环境。提高了工作环境。

A motor car maintenance sh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车检修库


[0001]本技术属于动车检修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动车检修库。

技术介绍

[0002]在我国铁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大量动车运营使用,为了保证整个动车运营行驶安全,也亟需建设大量的动车检修库,对各种动车进行严格检查,以保证动车组安全完好地投入运营。动车检修库具有空间大、设备多、负荷大、无间歇工作及检修复杂性强等特点,为了提高整体检修质量和效率,对动车检修库的室内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动车检修库的室内环境质量成为制约动车检修库高标准建设、高效率运营的重要问题。
[0003]目前,我国大部分动车检修库空间大,检修车道经常满负荷工作,设备散热量大,特别在夏季,车表面温度高达60℃,而检修库的通风能力有效,导致动车检修库内的温度过高,工作环境极为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动车检修库,其目的在于通过结合多种送风方式能有效提高动车检修库的通风能力,从而降低了库房本体内的温度,提高了工作环境。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动车检修库,所述动车检修库包括库房本体和通风组件;
[0006]所述库房本体内设置有检修平台,以对动车进行检修;
[0007]所述通风组件包括多个通风窗、多个风扇和多个蒸发冷却器,多个所述通风窗分别插装在所述库房本体的房顶和侧墙中,多个所述风扇位于所述库房本体内,且多个所述风扇分别布置在所述库房本体的房顶和侧墙上,各所述蒸发冷却器位于所述库房本体外壁上,各所述蒸发冷却器内具有冷却介质,各所述蒸发冷却器上具有通入新风的进风口和与所述库房本体内腔连通的出风口,以实现新风和冷却介质之间的热交换。
[0008]可选地,所述库房本体的房顶设置有网架,所述网架上设置多个间隔布置的吊杆,所述检修平台位于所述吊杆上。
[0009]可选地,各所述吊杆上的所述检修平台的数量为2个,2个所述检修平台平行布置,且2个所述检修平台在竖直方向上间隔布置。
[0010]可选地,所述动车检修库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库房本体内腔,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多个所述风扇和多个所述蒸发冷却器电连接。
[0011]可选地,所述蒸发冷却器上插装有送风管,所述送风管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送风管的另一端伸入至所述库房本体内腔,并布置在所述库房本体的底部。
[0012]可选地,位于所述库房本体的房顶的多个所述风扇之间的间距为15

20m。
[0013]可选地,所述库房本体的侧墙外壁上设置有多个遮阳百叶,多个所述遮阳百叶和多个所述通风窗一一对应,以减少对所述库房本体内腔的光照。
[001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0015]对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车检修库,通过检修平台可以对库房本体内的动车进行检修。
[0016]进一步地,多个通风窗分别插装在库房本体的房顶和侧墙中,多个风扇位于库房本体内,且多个风扇分别布置在库房本体的房顶和侧墙上,各蒸发冷却器位于库房本体外壁上,各蒸发冷却器内具有冷却介质,各蒸发冷却器上具有通入新风的进风口和与库房本体内腔连通的出风口,从而通过通风窗实现自然通风,通过风扇和蒸发冷却器实现机械送风,通过蒸发冷却器送入的新风不仅可以增强通风效果,还能通过热交换降低新风温度,通风降温的效果更佳,进而通过三项送风方式提高了库房本体的整体通风能力,有效降低了库房本体内腔温度,提高了工作环境。
[0017]也就是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车检修库,通过结合多种送风方式能有效提高动车检修库的通风能力,从而降低了库房本体内腔的温度,提高了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车检修库的横向剖视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车检修库的纵向剖视图。
[0020]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0021]1、库房本体;11、检修平台;12、网架;121、吊杆;13、遮阳百叶;2、通风组件;21、通风窗;22、风扇;23、蒸发冷却器;231、进风口;232、出风口;233、送风管;234、水管;3、边跨;100、动车。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车检修库的横向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车检修库的纵向剖视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动车检修库包括库房本体1和通风组件2。
[0024]库房本体1内设置有检修平台11,以对动车100进行检修。
[0025]通风组件2包括多个通风窗21、多个风扇22和多个蒸发冷却器23,多个通风窗21分别插装在库房本体1的房顶和侧墙中,多个风扇22位于库房本体1内,且多个风扇22分别布置在库房本体1的房顶和侧墙上,各蒸发冷却器23位于库房本体1外壁上,各蒸发冷却器23内具有冷却介质,各蒸发冷却器23上具有通入新风的进风口231和与库房本体1内腔连通的出风口232,以实现新风和冷却介质之间的热交换。
[0026]对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车检修库,通过检修平台11可以对库房本体1内的动车100进行检修。
[0027]进一步地,多个通风窗21分别插装在库房本体1的房顶和侧墙中,多个风扇22位于库房本体1内,且多个风扇22分别布置在库房本体1的房顶和侧墙上,各蒸发冷却器23位于
库房本体1外壁上,各蒸发冷却器23内具有冷却介质,各蒸发冷却器23上具有通入新风的进风口231和与库房本体1内腔连通的出风口232,从而通过通风窗21实现自然通风,通过风扇22和蒸发冷却器23实现机械送风,通过蒸发冷却器23送入的新风不仅可以增强通风效果,还能通过热交换降低新风温度,通风降温的效果更佳,进而通过三项送风方式提高了库房本体1的整体通风能力,有效降低了库房本体1内腔温度,提高了工作环境。
[0028]也就是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车检修库,通过结合多种送风方式能有效提高动车检修库的通风能力,从而降低了库房本体1内腔的温度,提高了工作环境。
[0029]容易理解的是,库房本体1内腔体积通常是一定的,通过结合多种通风方式,能够提高整个库房本体1的通风能力和通风效果,从而快速降低库房本体1内的温度。
[0030]另外,蒸发冷却器23具有送风和冷却两种模式,送风模式下,直接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送风温度与室外气温有关;而在制冷模式下,通过蒸发冷却降低送风温度。
[0031]示例性地,冷却介质通过自身蒸发吸收新风的热量。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车检修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车检修库包括库房本体(1)和通风组件(2);所述库房本体(1)内设置有检修平台(11),以对动车(100)进行检修;所述通风组件(2)包括多个通风窗(21)、多个风扇(22)和多个蒸发冷却器(23),多个所述通风窗(21)分别插装在所述库房本体(1)的房顶和侧墙中,多个所述风扇(22)位于所述库房本体(1)内,且多个所述风扇(22)分别布置在所述库房本体(1)的房顶和侧墙上,各所述蒸发冷却器(23)位于所述库房本体(1)外壁上,各所述蒸发冷却器(23)内具有冷却介质,各所述蒸发冷却器(23)上具有通入新风的进风口(231)和与所述库房本体(1)内腔连通的出风口(232),以实现新风和冷却介质之间的热交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车检修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库房本体(1)的房顶设置有网架(12),所述网架(12)上设置多个间隔布置的吊杆(121),所述检修平台(11)位于所述吊杆(12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动车检修库,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吊杆(121)上的所述检修平台(11)的数量为2个,2个所述检修平台(11)平行布置,且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利伟毕庆焕郭辉郭旭晖周翔董超毕源张卓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