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隔音建筑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9793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7: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用隔音建筑板,包括底部框架,所述底部框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中部框架,所述中部框架的内腔从前至后依次开设有玻璃嵌设槽,所述中部框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部框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隔音结构,由聚氨酯泡沫塑料、圆形吸音槽和矩形吸音槽的配合,可对底部框架区域的噪音源进行有效吸音处理,通过设置中空玻璃和惰性气体填充腔室的配合,可对中部框架区域的噪音源进行有效吸音处理,通过设置吸音孔、吸音棉、传音圆孔和海绵的配合,可对顶部框架区域的噪音源进行有效吸音处理,从而实现对隔音建筑板上、中以及下部区域的噪音进行有效隔音处理,满足隔音建筑板对传播位置高低不同噪音源的隔音需求。对传播位置高低不同噪音源的隔音需求。对传播位置高低不同噪音源的隔音需求。

A sound insulation building board for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隔音建筑板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材料
,尤其涉及建筑用隔音建筑板。

技术介绍

[0002]在施工人员对建筑物进行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用到建筑板对建筑物表面或施工现场四周进行辅助施工处理,根据建筑物所需设计要求,会在建筑物表面或施工现场四周加装隔音建筑板。
[0003]然而传统的隔音建筑板在使用过程中,大多为一体固定式框架结构,由于噪音源的传播位置存在高低不同的情况,无法对隔音建筑板的上、中以及下部区域的噪音进行有效隔音处理,导致噪音穿过隔音建筑板到达居民区,直接对建筑物自身以及周边居住的居民生活造成噪音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传统的隔音建筑板在使用过程中,大多为一体固定式框架结构,由于噪音源的传播位置存在高低不同的情况,无法对隔音建筑板的上、中以及下部区域的噪音进行有效隔音处理。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建筑用隔音建筑板,包括底部框架,所述底部框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中部框架,所述中部框架的内腔从前至后依次开设有玻璃嵌设槽,所述中部框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部框架;
[0007]所述顶部框架的正面和背面从左至右依次竖向固定连接有加强条,所述底部框架、中部框架和顶部框架的内腔均设置有隔音结构。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隔音结构包括聚氨酯泡沫塑料,所述聚氨酯泡沫塑料填充在底部框架的内腔,所述聚氨酯泡沫塑料和底部框架正面和背面的四周均分别开设有圆形吸音槽和矩形吸音槽,两组所述玻璃嵌设槽的内腔均嵌设有中空玻璃,所述中空玻璃的内侧设置有惰性气体填充腔室,所述加强条的内腔从上至下依次开设有与顶部框架连通配合的吸音孔,所述顶部框架内腔的正面和背面均填充有吸音棉且吸音棉的四周均开设有与吸音孔配合使用的传音圆孔,所述顶部框架内腔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与吸音棉和传音圆孔配合使用的海绵。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圆形吸音槽和矩形吸音槽沿底部框架的中心处呈交错状态分布。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吸音棉正面和背面的中心处从左至右依次开设有与传音圆孔配合使用的吸音凹槽,所述吸音凹槽的形状设置为椭圆形。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中空玻璃靠近两组所述玻璃嵌设槽的外侧粘接有密封橡胶条,所述密封橡胶条远离玻璃嵌设槽的一侧与中部框架粘接。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强条的宽度由内至外依次呈逐渐递减状
态分布,所述吸音孔的孔径沿加强条的中心处由内至外依次呈逐渐递减状态分布。
[0013]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部框架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对接卡筒,所述顶部框架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与对接卡筒卡接配合的对接卡杆。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隔音结构,由聚氨酯泡沫塑料、圆形吸音槽和矩形吸音槽的配合,可对底部框架区域的噪音源进行有效吸音处理,通过设置中空玻璃和惰性气体填充腔室的配合,可对中部框架区域的噪音源进行有效吸音处理,通过设置吸音孔、吸音棉、传音圆孔和海绵的配合,可对顶部框架区域的噪音源进行有效吸音处理,从而实现对隔音建筑板上、中以及下部区域的噪音进行有效隔音处理,满足隔音建筑板对传播位置高低不同噪音源的隔音需求,避免噪音源对建筑物自身以及周边居住的居民生活造成噪音污染,提高居民生活的舒适度;
[0016]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圆形吸音槽和矩形吸音槽沿底部框架的中心处呈交错状态分布,可对聚氨酯泡沫塑料区域的噪音进行交错吸音隔绝处理,提高底部框架区域噪音的隔音充分度,通过设置吸音凹槽,可对吸音棉中心区域的噪音进行辅助吸收处理,避免噪音传导至吸音棉表面出现隔音遗留区域,增强吸音棉对噪音的吸音效果,通过设置密封橡胶条,可对中空玻璃和玻璃嵌设槽之间进行粘接密封,防止惰性气体填充腔室内部发生气体泄漏,同时也增强中空玻璃对中部框架区域噪音的隔绝效果;
[0017]3、本技术中,通过设置加强条的宽度由内至外依次呈逐渐递减状态分布,减轻加强条的整体重量,同时也节省加强条的材料成本,通过设置吸音孔的孔径沿加强条的中心处由内至外依次呈逐渐递减状态分布,可对加强条周边的噪音进行充分吸音传导处理,避免噪音穿过顶部框架对居民生活造成噪音污染,通过设置对接卡筒和对接卡杆,便于使用者对隔音建筑板进行预先对接安装,提高隔音建筑板的拼接安装效率。
[0018]本技术能够实现对隔音建筑板上、中以及下部区域的噪音进行有效隔音处理,满足隔音建筑板对传播位置高低不同噪音源的隔音需求,避免噪音源对建筑物自身以及周边居住的居民生活造成噪音污染。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建筑用隔音建筑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建筑用隔音建筑板的结构后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加强条、吸音棉和海绵的结构主视图;
[0022]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中部框架和中空玻璃的结构侧视图;
[0023]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底部框架和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结构主视图。
[0024]图中:1、底部框架;2、中部框架;3、玻璃嵌设槽;4、顶部框架;5、加强条;6、隔音结构;61、聚氨酯泡沫塑料;62、圆形吸音槽;63、矩形吸音槽;64、中空玻璃;65、惰性气体填充腔室;66、吸音孔;67、吸音棉;68、传音圆孔;69、海绵;7、吸音凹槽;8、密封橡胶条;9、对接卡筒;10、对接卡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6]实施例一
[0027]参照图1

图5,一种建筑用隔音建筑板,包括底部框架1,底部框架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中部框架2,中部框架2的内腔从前至后依次开设有玻璃嵌设槽3,中部框架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部框架4,底部框架1、中部框架2和顶部框架4的左侧从上至下分别固定连接有卡块,底部框架1、中部框架2和顶部框架4的右侧从上至下分别开设有与卡块卡接配合的卡槽,便于使用者对隔音建筑板进行快速卡紧定位,提高隔音建筑板之间的整体稳固性;
[0028]顶部框架4的正面和背面从左至右依次竖向固定连接有加强条5,底部框架1、中部框架2和顶部框架4的内腔均设置有隔音结构6,通过设置隔音结构6,由聚氨酯泡沫塑料61、圆形吸音槽62和矩形吸音槽63的配合,可对底部框架1区域的噪音源进行有效吸音处理,通过设置中空玻璃64和惰性气体填充腔室65的配合,可对中部框架2区域的噪音源进行有效吸音处理,通过设置吸音孔66、吸音棉67、传音圆孔68和海绵69的配合,可对顶部框架4区域的噪音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隔音建筑板,包括底部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框架(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中部框架(2),所述中部框架(2)的内腔从前至后依次开设有玻璃嵌设槽(3),所述中部框架(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部框架(4);所述顶部框架(4)的正面和背面从左至右依次竖向固定连接有加强条(5),所述底部框架(1)、中部框架(2)和顶部框架(4)的内腔均设置有隔音结构(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隔音建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结构(6)包括聚氨酯泡沫塑料(61),所述聚氨酯泡沫塑料(61)填充在底部框架(1)的内腔,所述聚氨酯泡沫塑料(61)和底部框架(1)正面和背面的四周均分别开设有圆形吸音槽(62)和矩形吸音槽(63),两组所述玻璃嵌设槽(3)的内腔均嵌设有中空玻璃(64),所述中空玻璃(64)的内侧设置有惰性气体填充腔室(65),所述加强条(5)的内腔从上至下依次开设有与顶部框架(4)连通配合的吸音孔(66),所述顶部框架(4)内腔的正面和背面均填充有吸音棉(67)且吸音棉(67)的四周均开设有与吸音孔(66)配合使用的传音圆孔(68),所述顶部框架(4)内腔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与吸音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刁翠翠牛森祝贺婧文纪彤胡清源夏泽良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