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巴戟天毛状根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基因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巴戟天毛状根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为茜草科巴戟天属多年生藤本植物,以根入药,具有补肾阳、抗骨质疏松、抗抑郁、抗炎镇痛和祛风除湿的作用。临床上,常用巴戟天配伍其他药物治疗肾虚、骨质疏松症和风湿痹痛,例如金刚丸、巴戟丸、二仙汤、仙藤汤和三藤汤等。
[0003]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是根瘤菌科农杆属的一种革兰氏阴性土壤细菌,能够侵染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少数单子叶植物以及个别裸子植物。发根农杆菌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其携带的Ri质粒,含有负责发根自主性生长和冠瘿碱合成的基因。Ri质粒在结构上与Ti质粒类似,主要有致毒区(Vir),T
‑
DNA区以及冠瘿碱合成功能区等。根据合成冠瘿碱的不同,Ri质粒分为4种类型:1)甘露碱型;2)黄瓜碱型;3)农杆碱型;4)米奇矛型。发根农杆菌菌株ATCC15834来源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巴戟天毛状根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外植体的预培养:以巴戟天无菌组培苗的幼嫩茎段作为外植体,置于含有80~120 μM乙酰丁香酮的MS固体培养基中,22~28℃暗培养2~3 d;(2)侵染液配制:将含有目的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转化至发根农杆菌,并且制备成侵染液;(3)发根农杆菌的侵染:将预培养后的茎段转移到步骤(2)得到的侵染液中,25~30℃、50~100 r/min震荡10~30 min,使预培养的外植体与发根农杆菌之间充分接触;(4)共培养:侵染结束后,用无菌滤纸将外植体表面的菌液吸干,然后转接到含有80~120 μM 乙酰丁香酮的MS 固体培养基中,22~28 ℃暗培养条件下共培养2~3 d;(5)洗菌:将在共培养过程中形成菌斑的外植体用含有250~350 mg/L头孢噻肟钠和150~250 mg/L特美汀的无菌水清洗2~3 次,然后用无菌滤纸吸干外植体表面的水分;(6)毛状根的诱导:将清洗完的外植体转接到含有250~350 mg/L 头孢噻肟钠、150~250 mg/L 特美汀和80~120 μM 乙酰丁香酮的1/2 MS 固体培养基上,置于28℃的恒温培养箱中;每隔一周继代培养一次,逐渐降低除菌抗生素的浓度,直至外植体周围的菌斑完全消失;(7)阳性毛状根的筛选:当诱导出来的毛状根长到 2~3 cm左右时,将毛状根剪下并转移到含有筛选抗生素的1/2 MS 固体培养基上,25~30 ℃暗培养,筛选出具有卡那霉素抗性且生长速度快、分支较多的毛状根发根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巴戟天毛状根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外植体来自巴戟天的无菌组培苗,幼嫩茎段为组培苗植株上部2~3片叶以上的茎段,沿幼嫩茎段斜下30度角轻轻划伤茎段表层,不要划断茎段。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巴戟天毛状根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侵染液配制方法如下:a. 通过冻融法将含目的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转化至发根农杆菌ATCC15834;b. 在无菌操作台中,用接种环挑取上述转化后的发根农杆菌ATCC15834,划线到含40~60 mg/L 卡那霉素的YEP 固体培养基,于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世强,王继华,杨少海,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