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外患者术后多功能定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93903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6: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胸外患者术后多功能定位器,涉及通信定位技术领域,包括治疗床、治疗部件以及辅助呼吸部件,治疗床的侧面设置SIM通讯模块和GPS定位模块,治疗床的表面开设有两个窗口,两个窗口的内壁均设置有软网,治疗床的内壁开设有腔体,治疗部件设置在腔体内,通过对患者的背部进行有规律的推动,模拟进行扩胸运动从而帮助患者康复,辅助呼吸部件与治疗部件传动连接,辅助患者锻炼腹式呼吸,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上述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具备了方便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定位,方便联系患者,同时对患者的康复提供辅助治疗,减少患者康复时间的效果,解决了传统方式中患者难以联系医护人员,不方便患者身体恢复的问题。不方便患者身体恢复的问题。不方便患者身体恢复的问题。

A multifunctional locator for extrathoracic patients after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胸外患者术后多功能定位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定位
,具体为一种胸外患者术后多功能定位器。

技术介绍

[0002]胸外科是专门研究胸腔内器官的学科,主要以肺部,心脏等为主,胸外科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需要一定时间的卧床康复,经过养护一段时间待伤口愈合后方可出院。
[0003]由于患者此时行动较为困难,当需要换药,以及需要联系医护人员,传统的方式为使用手机进行联系,这就导致了此时患者操作容易产生困难,常规手机通信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让行动不便的患者自身难以与外界及时联系。目前,一些胸外患者术康复仪器上的通信定位往往是不能实时了解患者位置,更难以将定位功能与患者恢复功能集成与一体,不便于患者的康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胸外患者术后多功能定位器,具备了方便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定位,方便联系患者,同时对患者的康复提供辅助治疗,减少患者康复时间的效果,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一种胸外患者术后多功能定位器,包括治疗床,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胸外患者术后多功能定位器,包括治疗床(1),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床(1)的侧面设置SIM通讯模块(2)和GPS定位模块(3),所述治疗床(1)的表面开设有两个窗口(4),两个所述窗口(4)的内壁均设置有软网(5),所述治疗床(1)的内壁开设有腔体(6);治疗部件,所述治疗部件设置在所述腔体(6)内,通过对患者的背部进行有规律的推动,模拟进行扩胸运动从而帮助患者康复;辅助呼吸部件,所述辅助呼吸部件与所述治疗部件传动连接,通过所述治疗部件带动所述辅助呼吸部件对患者腹部进行间歇按压,辅助患者锻炼腹式呼吸;按摩部件,所述按摩部件通过所述辅助呼吸部件驱动,以更好的缓解患者长时间静卧带来的肌肉紧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外患者术后多功能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部件包括:内齿环(7),所述腔体(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机(8),所述电机(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驱动杆(9),所述驱动杆(9)的杆臂转动连接有驱动轴(10),所述驱动轴(10)的轴臂固定连接有齿轮一(11),所述齿轮一(11)的齿牙与所述内齿环(7)的齿牙相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胸外患者术后多功能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齿环(7)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2),所述腔体(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3),所述固定板(1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4),所述支撑板(14)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轴(15),所述转轴(15)的轴臂固定连接有按摩轮(16),所述转轴(15)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12)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轴(15)的另一端与所述腔体(6)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轴(10)的轴臂固定连接有传动杆(17),所述腔体(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定轴(18),所述传动杆(17)的杆臂开设有供所述定轴(18)穿过且与之滑动连接的滑槽(19);所述辅助呼吸部件包括:齿条(20),所述齿条(20)固定连接在所述传动杆(17)的底面,所述治疗床(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连接轴(21),所述连接轴(2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齿轮二(22)和齿轮三(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飞李曙东王宏涛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省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