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无功潮流追踪与支路切割的主动配电网动态分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配电网分区
,特别是指一种基于无功潮流追踪与支路切割的主动配电网动态分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建设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作为分布式新能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消纳与高效利用的重要载体,主动配电网(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ADN)多类型可调节资源的协调优化是目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大量DG接入配电网,使传统配电网具备了一定的主动调节能力,但是同时控制变量增多,集中式优化的收敛性有所下降。分布式控制方案已被证明能够有效地应对传统集中式电压控制方法的不足,并促进DG与其他可控设备之间的有效协调。因此,为了实现有效的分布式控制,合理的网络划分方法对实现电压控制的分布式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0003]ADN分区是将整个电网划分为几个子区域,其特点是内部节点之间的关系很强,不同子区域的节点之间的关系很弱。目前的配电网分区大多基于电气距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无功潮流追踪与支路切割的主动配电网动态分区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步骤一:通过对无功源添加电压无功出力摄动量计算各无功源节点对其余节点的电压/无功灵敏度矩阵;步骤二:对电压/无功灵敏度矩阵进行模糊化得到各节点间的隶属度矩阵;并分析无功源节点间的隶属关系,对无功源节点进行预分区,初步确定主导节点和分区数;步骤三:根据预分区结果,基于节点潮流流向及电压无功分区原则确定待切割的支路范围;步骤四:基于待切割的支路范围利用二进制粒子群算法寻找支路最优切割点,由支路最优切割点确定分区结果;步骤五:对分区结果进行无功储备校验,当满足无功储备要求时,输出分区结果,否则,对分区进行合并后输出最终的分区结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功潮流追踪与支路切割的主动配电网动态分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无功灵敏度矩阵的计算方法为:式中,deltQ
k
为第k个无功源节点无功出力摄动变化向量,S
VQ
为电压/无功灵敏度矩阵,元素(S
VQ
)
ij
表示无功源节点j的无功出力扰动变化时受控节点i的电压变化量,dV为负荷节点电压的变化量,dQ为电源节点无功的变化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无功潮流追踪与支路切割的主动配电网动态分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隶属度矩阵的计算方法为:式中,G表示无功源节点的数量,μ
ij
表示属于第j个无功源节点的第i个受控节点的隶属度。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基于无功潮流追踪与支路切割的主动配电网动态分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无功源节点进行预分区的方法为:通过隶属度矩阵计算无功源节点之间的隶属度,根据隶属度的值对电源节点分区,初步确定主导节点和分区数。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功潮流追踪与支路切割的主动配电网动态分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无功分区原则是指分区个数、分区规模的合理性和区内节点的连通性。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无功潮流追踪与支路切割的主动配电网动态分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二进制粒子群算法寻找支路最优切割点的方法为:S41、初始化:输入配电网的数据和设置二进制粒子群算法的参数;其中,配电网的数据包括配电网的拓扑信息、DG出力及负荷;二进制粒子群算法的参数包括粒子群规模N、惯性因子w和学习因子c1、c2的基本值、最大迭代次数;S42、确定粒子的维数:粒子的维数是配电网中的所有互连支路之和,每个维度的搜索空间是所在分区的支路切割范围;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玉琦,陈雪寒,范嘉乐,赵琛,武小鹏,和萍,李从善,陶玉昆,刘小梅,庞辰洋,严亚帮,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轻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