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模板钢背楞加固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具体为一种新型模板钢背楞加固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模板钢背楞是一种新型结构用的材料,也称作定位支撑条等,模板钢背楞采用冷轧带肋钢筋焊接连续而形成具有强度和刚性的框架式组合结构体系,以增加其稳固性及承受施工载荷、保证浇筑混凝土质量。
[0003]现有的模板钢背楞在建设时一般根据工人经验进行加固施工,此方式可能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因模板钢背楞强度、张力、拉力、静力以及模态参数存在异常而导致返工,而由此导致人工劳动量增多,且未经过系统测试的模板钢背楞可能存在参数不合格而存在安全隐患,以使得模板钢背楞的施工质量较低,检测优良率也由此降低;因此,针对目前的状况,现需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模板钢背楞加固施工方法,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模板钢背楞在建设时一般根据工人经验进行加固施工,此方式可能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因模板钢背楞强度、张力、拉力、静力以及模态参数存在异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模板钢背楞加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预设计:根据需要搭设模板钢背楞的混凝土浇注体的构建体系进行模板钢背楞的预设计,在混凝土浇注体的构建体系为梁时,则采用钢管脚手架以及U型托设计;在混凝土浇注体的构建体系为板时,则采用直插盘销式支架以及U型托设计;在混凝土浇注体的构建体系为柱时,则采用柱箍以及对拉螺栓设计;在混凝土浇注体的构建体系为墙时,则采用墙模板以及对拉螺栓设计;S2;预测试:在步骤S1的基础上,对预设计的模板钢背楞体系进行模型代入预测试,即先按照步骤S1的设计方案进行模板钢背楞体系的3D模型建设,在建设完毕后,将其代入ANSYS分析软件进行相关测试强度的评估预测,在进行预测时,具体测试该模板钢背楞体系的强度、张力、拉力、静力以及模态;S3:预组装:在步骤S2预测试结果无异常的情况下,根据步骤S1确定的模板钢背楞体系进行预组装建设,在模板钢背楞体系为梁时,则分别组装梁底以及梁侧;在模板钢背楞体系为板时,则预组装模板、主龙骨以及次龙骨;在模板钢背楞体系为柱时,则预组装模板以及次龙骨;在模板钢背楞体系为墙时,则预组装模板、主龙骨以及次龙骨;S4:吊装施工:通过吊机将步骤S3中已经预组装完毕的模板钢背楞体系进行吊装对齐,并通过人工对吊装对齐接口处进行固定,固定完毕后,将吊机脱离预组装完毕的模板钢背楞体系,完成模板钢背楞体系的组装固定;S5:安全检测:对步骤S4中已经组装固定完毕的模板钢背楞体系进行安全检测,具体检测数据包括该模板钢背楞体系的强度性能、张力性能以及拉力性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模板钢背楞加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在进行预设计时,当混凝土浇注体的构建体系为梁,则采用主龙骨间隔20
‑
30cm间距,次龙骨50
‑
60cm间距的设计;当混凝土浇注体的构建体系为板时,则采用主龙骨间隔40
‑
50cm间距,次龙骨50
‑
60cm间距的设计;当混凝土浇注体的构建体系为柱时,则采用主龙骨间隔30
‑
40cm间距,次龙骨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昌明,张扬,周小所,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