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用于上肢动静脉内瘘术后专用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9139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5: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运用于上肢动静脉内瘘术后专用固定器,包括手肘固定板和手臂固定板,所述手肘固定板和手臂固定板之间通过转动组件相连,所述手肘固定板和手臂固定板的两侧均设置有活动夹持片,所述活动夹持片通过铰接片与手肘固定板和手臂固定板相连,所述转动组件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松紧的调节螺栓。该运用于上肢动静脉内瘘术后专用固定器,通过手肘固定板与手臂固定板上的两个活动夹持片夹持患者的手臂,然后将固定卡扣卡接至调节带上合适的定位卡孔内进行调节,用于调节活动夹持片之间的宽度和松紧度,便于更好的对患者的手臂进行固定,提高设备的适配性,可根据使用的实际手臂直径和衣物的多少进行调整。臂直径和衣物的多少进行调整。臂直径和衣物的多少进行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运用于上肢动静脉内瘘术后专用固定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用辅助设备
,具体为一种运用于上肢动静脉内瘘术后专用固定器。

技术介绍

[0002]动静脉内瘘是一种动脉静脉的血管吻合,主要用于尿毒症、深静脉血栓、血管转位前的准备等等,尿毒症证患者多为将前臂靠近手腕部位的动脉和邻近的静脉作一缝合,血管吻合方式主要包括动、静脉端端吻合、端侧吻合和侧侧吻合,首选动、静脉端侧吻合,是把肢体远端头静脉桡动脉分别游离结扎离断近心端吻合从而形成动静脉内瘘。
[0003]目前,患者上肢动静脉内瘘术后需要对上肢进行简单的固定,较为普遍的是将纱带对其固定,使用不方便,中国专利202020148690.6中提出了一种固定上肢动静脉内瘘术后肢体装置,通过弧形板托的设置,取代了传统的纱带固定,提高了患者使用的舒适度,且对患者上肢的支撑固定效果好,但是上述申请在使用时,不能够调节围度,患者在冬夏使用时,不能够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同时,不能够包覆患者肘关节以上的部分,存在改进的空间,故而提出了一种运用于上肢动静脉内瘘术后专用固定器来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能够调节围度,患者在冬夏使用时,不能够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同时,不能够包覆患者肘关节以上的部分,存在改进的空间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运用于上肢动静脉内瘘术后专用固定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运用于上肢动静脉内瘘术后专用固定器,包括手肘固定板和手臂固定板,所述手肘固定板和手臂固定板之间通过转动组件相连,所述手肘固定板和手臂固定板的两侧均设置有活动夹持片,所述活动夹持片通过铰接片与手肘固定板和手臂固定板相连,所述转动组件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松紧的调节螺栓。
[0007]进一步,所述转动组件包括位于手肘固定板和手臂固定板相对侧的夹持环和转动片。
[0008]进一步,所述手肘固定板与夹持环为一个整体,所述手臂固定板与转动片为一个整体,所述夹持环呈U型,所述转动片位于夹持环的夹缝处,手肘固定板和手臂固定板可通过夹持环和转动片的组合进行转动,便于调节角度。
[0009]进一步,所述调节螺栓从一侧贯穿夹持环与转动片,且夹持环的另一侧活动安装有与调节螺栓相适配的限位螺帽,通过调节螺栓和限位螺帽,能够调节夹持环与转动片的松紧度,从而实现调节角度的效果。
[0010]进一步,所述活动夹持片为弧形板,一侧所述活动夹持片上设置有调节带,另一侧所述活动夹持片上设置有与调节带相对应的固定卡扣,通过弧形板从两侧夹持手臂,便于适配不同粗细的情况,提高舒适度的同时,也提高了适用性。
[0011]进一步,所述固定卡扣内部设置有调节扣,所述调节带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且与调节扣相对应的定位卡孔,便于对活动夹持片进行固定和夹持。
[0012]进一步,所述调节带上设置有连接片,所述手肘固定板和手臂固定板上的连接片之间设置有承重颈带,所述手臂固定板上设置有与承重颈带相对应的辅助背带,通过承重颈带和辅助背带,能够便于佩戴,分摊颈部压力,佩戴舒适。
[0013]进一步,所述承重颈带外部套接有舒适套,所述承重颈带和辅助背带上设置有用于调节长度的背带扣,通过舒适套,能够进一步的提高佩戴时的舒适度,还可进行灵活调节,同时背带扣可用于调节长度,调节设备承重颈带和辅助背带的松紧度。
[0014]进一步,所述手肘固定板远离手臂固定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凸起垫,所述手肘固定板与手臂固定板相交处设置有软质保护套,通过能够保护手肘部分。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0016]该运用于上肢动静脉内瘘术后专用固定器,通过手肘固定板与手臂固定板上的两个活动夹持片夹持患者的手臂,然后将固定卡扣卡接至调节带上合适的定位卡孔内进行调节,用于调节活动夹持片之间的宽度和松紧度,便于更好的对患者的手臂进行固定,提高设备的适配性,可根据使用的实际手臂直径和衣物的多少进行调整,在固定完成后,将承重颈带和辅助背带佩戴在患者的颈部和背部,能够分摊颈部压力,佩戴舒适,同时通过背带扣可用于调节长度,调节设备承重颈带和辅助背带的松紧度,适配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中夹持环的结构剖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中辅助背带安装示意图。
[0020]图中:1、手肘固定板;2、手臂固定板;3、凸起垫;4、铰接片;5、活动夹持片;6、固定卡扣;7、调节带;8、定位卡孔;9、连接片;10、承重颈带;11、舒适套;12、背带扣;13、夹持环;14、调节螺栓;15、限位螺帽;16、辅助背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3,一种运用于上肢动静脉内瘘术后专用固定器,包括手肘固定板1和手臂固定板2,手肘固定板1和手臂固定板2之间通过转动组件相连,手肘固定板1和手臂固定板2的两侧均设置有活动夹持片5,活动夹持片5通过铰接片4与手肘固定板1和手臂固定板2相连,转动组件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松紧的调节螺栓14。
[0023]其中,转动组件包括位于手肘固定板1和手臂固定板2相对侧的夹持环13和转动片,手肘固定板1与夹持环13为一个整体,手臂固定板2与转动片为一个整体,夹持环13呈U型,转动片位于夹持环13的夹缝处,手肘固定板1和手臂固定板2可通过夹持环13和转动片的组合进行转动,便于调节角度。
[0024]为了达到调节的效果,调节螺栓14从一侧贯穿夹持环13与转动片,且夹持环13的另一侧活动安装有与调节螺栓14相适配的限位螺帽15,通过调节螺栓14和限位螺帽15,能够调节夹持环13与转动片的松紧度,从而实现调节角度的效果。
[0025]需要补充的是,夹持环13的另一侧开设有与限位螺帽15相卡接的螺帽限位槽,在调节松紧度时,可通过由于限位螺帽15与螺帽限位槽卡紧,使用者转动调节螺栓14时,就能够实现调节螺栓14的移动,从而达到调节夹持环13的效果。
[0026]为了实现调节设备围度的效果,活动夹持片5为弧形板,一侧活动夹持片5上设置有调节带7,另一侧活动夹持片5上设置有与调节带7相对应的固定卡扣6,通过弧形板5从两侧夹持手臂,便于适配不同粗细的情况,提高舒适度的同时,也提高了适用性。
[0027]为了进一步的提高设备的舒适度,活动夹持片5的内侧固定安装有软质垫片,软质垫片由海绵垫或者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具有相同功能的材料组成。
[0028]为了便于对调节好的围度进行固定,固定卡扣6内部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用于上肢动静脉内瘘术后专用固定器,包括手肘固定板(1)和手臂固定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肘固定板(1)和手臂固定板(2)之间通过转动组件相连,所述手肘固定板(1)和手臂固定板(2)的两侧均设置有活动夹持片(5),所述活动夹持片(5)通过铰接片(4)与手肘固定板(1)和手臂固定板(2)相连,所述转动组件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松紧的调节螺栓(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用于上肢动静脉内瘘术后专用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包括位于手肘固定板(1)和手臂固定板(2)相对侧的夹持环(13)和转动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运用于上肢动静脉内瘘术后专用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肘固定板(1)与夹持环(13)为一个整体,所述手臂固定板(2)与转动片为一个整体,所述夹持环(13)呈U型,所述转动片位于夹持环(13)的夹缝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运用于上肢动静脉内瘘术后专用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栓(14)从一侧贯穿夹持环(13)与转动片,且夹持环(13)的另一侧活动安装有与调节螺栓(14)相适配的限位螺帽(1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用于上肢动静脉内瘘术后专用固定器,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阳慧芳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