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扎染教学衣物染色用加热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9117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扎染工艺相关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扎染教学衣物染色用加热锅,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锅、锅嘴、三角柱、加热片、胶圈、机箱、电机、转轴、轴承二,所述锅嘴的背面固定连接在锅的外壁顶部,所述三角柱的顶部与锅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三角柱的底部与底座的顶部贴合,所述锅的内壁是光滑设置,所述加热片的外壁与锅的内壁贴合,所述胶圈的外壁与加热片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机箱的外壁顶部固定连接在锅的外壁底部。通过开启电机,使锅内的加热片快速旋转,高热量会促使染料迅速溶解于水,同时搅拌叶在锅内对水流产生阻力,以此来达到染料均匀分布,此时再将布料放入染料中,能快速进行染色。进行染色。进行染色。

A heating pot for tie dyeing teaching cloth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扎染教学衣物染色用加热锅


[0001]本技术涉及扎染工艺相关设备
,具体为一种扎染教学衣物染色用加热锅。

技术介绍

[0002]扎染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工艺,大理叫它为疙瘩花布、疙瘩花,《资治通鉴备注》详细的描述了古代扎染过程:“撮揉以线结之,而后染色,既染,则解其结,凡结处皆原色,与则入染矣,其色斑斓。”其加工过程是将织物折叠捆扎,或缝绞包绑,然后浸入色浆进行染色,染色是用板蓝根及其它天然植物,故对人体皮肤无任何伤害,扎染中各种捆扎技法的使用与多种染色技术结合,染成的图案纹样多变,具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扎染在中国约有1500年的历史,现存最早的实物是东晋年代的绞缬印花绢,唐代扎染发展到鼎盛时期,贵族穿绞缬的服饰成为时尚,北宋时期因扎染制作复杂,耗费大量人工,朝廷曾一度明令禁止,从而导致扎染工艺衰落,以致消失,但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仍保留这一古老的技艺,除中国外,印度、日本、柬埔寨、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也有扎染手工艺,20世纪70年代,扎染成为流行的手工艺,广泛应用于服装、领带、壁挂等,在同一织物上运用多次扎结、多次染色的工艺,可使传统的扎染工艺由单色发展为多种色彩的效果。现在用于染色的工艺多为人力手工染色,在晾衣杆上通过太阳暴晒,达到上色定型的效果。虽然这种方式天然安全,但是周期较长,遇到阴雨天气无法第一时间晒干布料,产生颜色沉积,布料潮湿,影响工艺美观,甚至需要进行回炉返工,浪费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扎染教学衣物染色用加热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扎染教学衣物染色用加热锅,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锅、锅嘴、三角柱、加热片、胶圈、机箱、电机、转轴、轴承二,所述锅嘴的背面固定连接在锅的外壁顶部,所述三角柱的顶部与锅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三角柱的底部与底座的顶部贴合,所述锅的内壁是光滑设置,所述加热片的外壁与锅的内壁贴合,所述胶圈的外壁与加热片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机箱的外壁顶部固定连接在锅的外壁底部,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机箱的内壁底部,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轴承二的顶部与机箱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转轴远离电机的一端依次贯穿轴承二的内壁、机箱的顶部、锅的底部并向上延伸,所述加热片的底部与转轴的延伸端固定连接。
[0005]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柱,所述支柱的侧壁底部分别与底座的左侧和底座的右侧固定连接。两根支柱采用平行设计,起到了稳固吊锅的作用,不会让锅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翻倒的意外。
[0006]优选的,所述底座的正面设置有斜坡,所述底座的顶部和斜坡上设置有挡板。斜坡
能加速水流流淌,不沉积不分散,挡板则起到了防止溅射的作用。
[0007]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握把、转盘、转杆一、转杆二、轴承一,所述握把的右侧固定安装在转盘的左侧,所述转盘固定套设在转杆一的一端,所述转杆一远离转盘的一端活动贯穿底座左侧的支柱的侧壁并向右延伸,所述转杆一的向右延伸端与锅的外壁左侧固定连接,所述转杆二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锅的外壁右侧,所述转杆一的右侧固定安装在底座右侧的支柱的侧壁,所述转杆二远离锅的一端与转杆一的内壁转动连接。人力能通过握把轻松转动锅,节省力气,提高工作效率。
[0008]优选的,所述两个支柱之间设置有顶梁,所述顶梁的底部设置有水管的一端,所述水管远离顶梁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水阀上。水管通过家用或者公用的水阀即可连通,使用方便,注水速度快。
[0009]优选的,所述顶梁的底部设置有电推杆,所述电推杆的内杆底部设置有搅拌叶。搅拌叶能对水流的轨迹进行分割,形成反向作用力,阻力,来达到打散和搅拌的作用,加速水流和染料的均匀分布和融合。
[001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扎染教学衣物染色用加热锅。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1](1)、本技术通过开启电机,使锅内的加热片快速旋转,高热量会促使染料迅速溶解于水,同时搅拌叶在锅内对水流产生阻力,以此来达到染料均匀分布,此时再将布料放入染料中,能快速进行染色。
[0012](2)、本技术通过锅内的加热片,将染色后的布料进行加温烘干,能使色块均匀扩散,快速达到上色固定的作用,减少了人力成本,减少了恶劣天气的时间浪费。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加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左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电推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底座;2、支柱;3、顶梁;4、水管;5、挡板;6、旋转机构;601、握把;602、转盘;603、转杆一;604、转杆二;605、轴承一;7、搅拌机构;701、锅;702、锅嘴;703、三角柱;704、加热片;705、胶圈;706、机箱;707、电机;708、转轴;709、轴承二;8、电推杆;9、搅拌叶。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扎染教学衣物染色用加热锅,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柱2,支柱2的侧壁底部分别与底座1的左侧和底座1的右侧固定连接,两根支柱2采用平行设计,起到了稳固吊锅701的作用,不会让锅701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翻倒的意外,两个支柱2之间设置有顶梁3,顶梁3的底部设置有水管4的一端,水管4远离顶梁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水阀上,水管4通过家用或者公用的水阀即可连通,使用方
便,注水速度快,顶梁3的底部设置有电推杆8,电推杆8的内杆底部设置有搅拌叶9,搅拌叶9能对水流的轨迹进行分割,形成反向作用力,阻力,来达到打散和搅拌的作用,加速水流和染料的均匀分布和融合,底座1的正面设置有斜坡,底座1的顶部和斜坡上设置有挡板5,斜坡能加速水流流淌,不沉积不分散,挡板5则起到了防止溅射的作用,底座1上设置有搅拌机构7,搅拌机构7包括锅701、锅嘴702、三角柱703、加热片704、胶圈705、机箱706、电机707、转轴708、轴承二709,锅嘴702的背面固定连接在锅701的外壁顶部,三角柱703的顶部与锅701的外壁固定连接,三角柱703的底部与底座1的顶部贴合,锅701的内壁是光滑设置,加热片704的外壁与锅701的内壁贴合,胶圈705的外壁与加热片704的内壁固定连接,机箱706的外壁顶部固定连接在锅701的外壁底部,电机707固定安装在机箱706的内壁底部,电机707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转轴708的一端固定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扎染教学衣物染色用加热锅,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搅拌机构(7),所述搅拌机构(7)包括锅(701)、锅嘴(702)、三角柱(703)、加热片(704)、胶圈(705)、机箱(706)、电机(707)、转轴(708)、轴承二(709),所述锅嘴(702)的背面固定连接在锅(701)的外壁顶部,所述三角柱(703)的顶部与锅(701)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三角柱(703)的底部与底座(1)的顶部贴合,所述锅(701)的内壁是光滑设置,所述加热片(704)的外壁与锅(701)的内壁贴合,所述胶圈(705)的外壁与加热片(704)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机箱(706)的外壁顶部固定连接在锅(701)的外壁底部,所述电机(707)固定安装在机箱(706)的内壁底部,所述电机(707)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转轴(708)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轴承二(709)的顶部与机箱(706)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转轴(708)远离电机(707)的一端依次贯穿轴承二(709)的内壁、机箱(706)的顶部、锅(701)的底部并向上延伸,所述加热片(704)的底部与转轴(708)的延伸端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扎染教学衣物染色用加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柱(2),所述支柱(2)的侧壁底部分别与底座(1)的左侧和底座(1)的右侧固定连接。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静雅李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警察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