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控制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8841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4: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源领域,公开了智能控制电源,包括输入接口、输出接口、EMI电路、限流电阻、继电器、第一储能滤波电路、DC/DC隔离变换电路,第二储能滤波电路、驱动电路和主控器;输入接口连接EMI电路,EMI电路与限流电阻和继电器组成的并联电路连接后,再依次连接第一储能滤波电路、DC/DC隔离变换电路,第二储能滤波电路和输出接口;DC/DC隔离变换电路还连接驱动电路,驱动电路与主控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升了电源整体转换效率;因此电源可带电插拔,可远程开启和关闭电源,远程调节输出电压电流参数;上位机可远程监控电源运行状态和故障告警信息。信息。信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控制电源


[0001]本技术属于电源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控制电源。

技术介绍

[0002]电源模块是可以直接贴装在印刷电路板上的电源供应器,其特点是可为专用集成电路、数字信号处理器、微处理器、存储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及其他数字或模拟负载提供供电。一般来说,这类模块称为负载电源供应系统或使用点电源供应系统。由于模块式结构的优点甚多,因此模块电源广泛用于交换设备、接入设备、移动通讯、微波通讯以及光传输、路由器等通信领域和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
[0003]现有的电源产品转换损耗主要由线损、磁损、开关损耗组成,且开关损耗占比较大。市面上常见的电源使用硬开通硬关断技术,开关管的开通和关断损耗大,导致电源整体效率降低,效率转换率普遍在93%左右,且调压限流使用旋钮电位器方式,不能实现远程控制和组网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可以接受远程上位机控制,转换效率高,在一定范围内无极调压限流的智能电源。
[0005]具体的,本技术提供的智能控制电源,包括输入接口,输出接口,EMI电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控制电源,包括输入接口,输出接口,EMI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流电阻、继电器、第一储能滤波电路、DC/DC隔离变换电路,第二储能滤波电路、驱动电路和主控器;所述输入接口连接所述EMI电路,所述EMI电路与所述限流电阻和所述继电器组成的并联电路连接后,再依次连接所述第一储能滤波电路、所述DC/DC隔离变换电路、所述第二储能滤波电路和所述输出接口;所述DC/DC隔离变换电路还连接所述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与所述主控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控制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器具有通讯监控接口,还与采样反馈电路、过温保护电路、地址编码器、指示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控制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还与过压保护电路、短路保护电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控制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DC/DC隔离变换电路中变压器T1的原边线圈并联电感L_m后,一端串联电感L_r,另一端连接第二MOSFET管Q2的漏极;所述电感L_r的另一端连接第三MOSFET管Q3的源极和第四MOSFET管Q4的漏极,第一MOSFET管Q1的源极与所述第二MOSFET管Q2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MOSFET管Q2的源极与第四MOSFET管Q4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三MOSFET管Q3的漏极、第一MOSFET管Q1的漏极与第一电流采样电阻A1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流采样电阻A1的另一端、电容C_r、第四MOSFET管Q4的源极依次连接,所述电容C_r还与电源V_DC并联;所述变压器T1的副边线圈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和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另一端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和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和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与电感L_o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和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电容C_o,电容C_o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_o的另一端,第一电压采样电阻V和电阻R_o...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超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源新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